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代的商贸旅游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州学刊》 陈宝良 参加讨论

所谓商贸旅游,其实就是指那些有着商业目的的旅游活动。商人弃家远行,在求得商业利润的过程中,同样不免有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的活动。尤其是商业路程书的出现,其中关于旅途中旅游景点的介绍,更说明商贸与旅游的关系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众多的集市,尤其是庙会,尽管内部具有商业贸易的特点,甚至不乏宗教的虔诚,但前来赶庙会的人们,除了买卖之外,无不游览当地胜景,将赶庙会当作一次极好的旅游。
    一、商游
    所谓“商游”,用传统的典籍来表述,就是“贾人游”。那些行商,为了获取利益,奔走于江湖之间,经商之余,或与贤士大夫交游,或游览各地名胜古迹。① 从商人游历的地域来说,商游可以分为域内与海外两种;而从商游的具体内容来说,应该包括下面两类:一是商人的交游,在行商的旅程中,主动地接近士大夫,并与士大夫交往;二是商人在经商之余,通过游览名山大川而获得消闲。
    1.商帮与国内商旅
    在明代,确实存在着这样一批商人,他们虽然因为经商而长年在外游历,但志向并不是在经商上,而是仰慕司马迁之游,“假商以自名,实非商也”。如商人廖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游历江湖之处,“西极乎岷峨,东尽于海,往来乎洞庭、彭蠡、震泽之间,览其形胜,访其人物,山之涯,水之澨”②,无不游历殆尽。明代有名的商帮,南有徽商,北有晋商。其他如浙江的龙游商人,三吴的洞庭商人,也在当时较为著名。关于明代的山西商人,明人王士性记道:
    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匄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则他大有居积者,争欲得斯人以为伙计,谓其不忌死肯背生也,则斯人输小息于前而获大利于后。故有本无本者咸得以为生。且富者蓄藏不于家,而尽散之于伙计。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百万产可屈指矣。盖是富者不能遽贫,贫者可以立富,其居室善而行止胜也。③
    从上面可知,山西商人之巨富,在于下面两条:一是诚信经商,伙计对于出本的主人,永远是靠自己的诚信而取得主人的信任;二是靠的是合伙经营,即所谓的“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而商人的资本也往往投于众伙计处,从而减少了投资的风险。在徽州商人中,盐商是最为富有的商人。关于他们的生活,明人陈铎与薛论道各有一首以《盐商》为题的歌曲,可以反映盐商的“风月”冶游生活。歌曲道:
    下场引方才告缴,脱空钱早已花销。衣冠假儒士,风月花胡哨,那里也十万缠腰。累岁经年守候着,将到手支头欠少。
    花乡酒乡,处处随心赏。兰堂画堂,夜夜笙歌响。五鼎不谈,三公不讲;受用写芙蓉锦帐,粉黛红妆。江湖那知廊庙忙?舞女弄霓裳,金樽饮玉浆。三枚两谎,真个是人间天上。④
    尽管这两首歌曲风格各异,一首对商人有讽刺,而另一首则对商人却无微词,但基本都是当时商人生活的真实反映。从中不难看出商人生活的基本特点:一是商人的特点是以赚钱为目的,他们可以“五鼎不谈,三公不讲”,做官封荫当然不是他们的理想目标,但“衣冠假儒士”一句,显然也已说明尚儒之风在商人中开始风行;二是商人也开始追求舒适、雅致的生活,诸如建造画堂、兰堂,在里面有粉黛、红妆、舞女,夜夜笙歌,而且还在风月场中花里胡哨的乱窜,确实也过着一种与士大夫一般的冶游生活,真如人间天上;三是商人经商,说谎、作假还是他们的常态,尽管当时已经有人提倡以诚信经商,甚至倡导一些商人道德。
    在明代,浙江龙游人也以“善贾”著称。龙游商人主要是一些珠宝商,所卖者多是明珠、翠羽、宝石、猫睛之类轻便之物。龙游商人贩物也颇有特点,这些珠宝虽价值千金,却一人敢于到京城贩卖。通常他们将珠宝藏在败絮、僧鞋、蒙茸、褴褛、假痈、巨疽、膏药之中,很少被人发觉,便于旅途的安全。“异哉,贾也!”⑤ 明人王士性从龙游商人的经商心计中不免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传统社会,商居“士农工商”四民之末,地位之低,不言而喻。到了明代中期,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他们自己对走江湖、逛娼楼的生活乐而不疲,显得信心十足。张来仪《静居集》卷二有一首诗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诗云:“长年何曾在乡国,心性由来好为客。只将生事寄江湖,利市何愁远行役。烧钱酾酒晓祁风,逐侣悠悠西复东,浮宅泛宅无牵挂,姓名不系官籍中。嵯峨大舶夹双橹,大妇能歌小妇舞,旗亭美酒日日沽,不识人间离别苦。长江两岸娼楼多,千门万户恣经过,人生何如贾客乐,除却风波奈若何。”⑥ 如此看来,这不仅仅是商人生活的自白,简直可以看作一曲“贾客乐”。商人虽常年在外,但他们对这种奔波的生活并无怨言,甚至“年久在外,窝住人家,娶妻生子”。如云南姚安军民府,地处边陲,但浙江龙游、江西安福的客商,在此地经商的人数不下三、五万人,“偏处城市乡村屯堡安歇,生放前债,利上生利,收债米谷,贱买贵卖,娶妻生子,置买奴仆,二三十年不回原籍”⑦。可见,尽管商人外出经商是一种“远行役”,但他们只是将它当作一种“客游”,甚至享受其中“逐侣悠悠西复东”的生活乐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