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东盟国家安全关系探析(3)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及安全关系前瞻 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中,中国与东盟国家从自身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出发,以新的安全观为指导,对自身的安全战略予以调整。中国安全战略调整的主要表现是:一是强调经济安全的基础地位,以经济发展、经济安全确保国家综合安全;二是坚持质量建军原则,加强国防现代化,实行积极防御战略;三是在不结盟的原则下,进行双边和多边安全合作,增强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各国的相互信任。 东盟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创立东盟地区论坛,加强东盟区域内及区域外的安全合作;二是推行大东盟战略,增强集体防御能力;三是推行“大国平衡”战略,使之相互制约;四是调整战略重点,加强国防现代化。建军重点由陆军为主转向以海空军为主,军事防御重点由陆地转向海洋,战略指导思想由防内转向防外;五是突出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根据中国与东盟国家新的安全理论和安全战略,为即将到来的21世纪我国与东盟国家安全关系的走势,笔者认为其主流是和平与合作,但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安全关系中存在的敏感问题将使我国与东盟国家安全关系历经曲折。 和平与合作对双方来说是必需的。我国和东盟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双方在21世纪的主要任务仍是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增强综合国力,并以此为基础,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实现这一目标,双方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与良好的周边环境。 和平与合作对双方来说也是可能的。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关系全面发展。同时,双方一再表示在《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用和平手段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在这种基础上,1997年12月,在中国与东盟首脑会晤时,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为此,双方又一次“承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或争端,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有关各方同意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良好协商和谈判解决南海争议。”(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7日。)这为21世纪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良好的安全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21世纪我国与东盟国家安全关系中仍存在一些敏感的、复杂的遗留问题。这主要是边界问题、南海岛屿主权问题、台湾问题、华人华侨问题、“中国威胁论”等。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关系及其他方面的关系。例如南海南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虽然自古以来南沙群岛就是中国领土,而目前东盟部分国家已非法占领我国南沙群岛许多岛屿,非法开发附近石油资源。他们在这一问题还联手合作,共同对付我国,并主张将南沙问题国际化。东盟国家这些所作所为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压力,使我国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以武力收回这些被占岛屿,将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方面付出沉重代价,周边环境恶化,美、日乘机插手,我国在国际上会陷于四面树敌的困难、被动局面。如果坚持和平解决,有关国家不会把已经抢占到手的利益拱手相让。如果仅仅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解决南沙问题,我国权益将受到重大损失。虽然我国是该公约的签字国,当时是在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对200海里领域主权的情况下签字的。“但这部法律对我解决南沙争端是不利的”,“按照这部法律,我国南海的面积将损失2/3。”(注: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编:《南沙问题研究资料》(内部资料),第321页。)如果用综合方案解决这一问题,东盟有关国家又必将予以拒绝。所以,和平解决南沙问题的前景不容乐观。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