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几个问题的探讨(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辑刊》 王连捷/王惠宇 参加讨论

四、抗联在解放东北斗争中的历史贡献
    经过14年的对日斗争,东北抗联保存下来一批优秀的指战员,他们人数虽少(到1942年8月抗联教导旅成立时,约700余人)(注: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但在最后对日作战及中国共产党抢先进入东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却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抗联小部队的侦察活动为苏军对日作战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返回东北抗日战场上执行任务的抗联小部队是由抗联野营和苏联远东军共同或分别派遣的。这些小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根据未来对日战争的需要,对关东军在东北的军事情况进行侦察。他们的侦察范围包括关东军的工事位置、数量、质量、人员住所、弹药库、飞机场、桥梁以及军队的数量、调动情况等。如1942年4月, 吕英俊和朴长春奉命侦察东宁县附近碉堡群,他们不但摸清了碉堡群周围情况,还敲下了一块碉堡上的水泥,以确认碉堡的坚固程度。对日作战前夕,苏军最高统帅部绘制了边境地带日军防御工事详图,下发给连以上军官人手一册(注:(苏)弗诺特钦科。远东的胜利〔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79.88.)。如果没有小部队的军事侦察活动,仅凭飞机航空照相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当时可能进入东北进行侦察活动的只能是抗联小部队。对日作战中,苏军对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的情况了如指掌,战事进展顺利,这与抗联小部队的侦察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其次,配合苏军,直接参加对日作战。苏联在西线战事结束后,就下达了准备对日作战的命令。东北抗联教导旅和苏联远东军一起制定了反攻东北的作战方案,决定东北抗日联军随进攻东北的苏军一起行动。直接参加对日作战的抗联部队分为三部分:其一是伞降到东北的先遣小部队。1945年8月8日夜,数十个抗联先遣小分队乘苏军飞机伞降到东北,最先投入战斗,承担起解放东北的先锋作用。据不完全统计,降落在林口、海林、牡丹江、东宁、佳木斯等地的抗联人员至少有160 余人(注:高术乔。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史〔M〕。沈阳:白山出版社,1993.291.)。其二是在苏联各方面军中执行向导任务的抗联小分队。由于抗联战士熟悉东北地形,能够准确指引作战方向和目标,这就使苏军能得心应手地行军作战。当时派到苏军第一方面军中有160人, 第二方面军中有80人,后贝加尔方面军中有100人(注:王一知。正确评价小部队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总结好抗联的这段历史〔A〕。辽宁党史资料通讯〔C〕。1984(8)。)。 第三部分是原来一直在东北坚持游击活动的抗联小部队。他们在大反攻开始以后,立即向日军发起猛烈进攻,有力地配合了苏军的行动,加速了战争的进程。
    再次,先机抢占57个战略要地,打击日伪残余。日本投降后,中共东北党委员会立即讨论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将反攻东北改为接收东北,确定了57个战略要地,准备派员接收。从8月底到9月9日, 抗联指战员先后进入东北57个战略要地。这57个战略要地包括了东北三省省会及三省一切重要的战略城镇,这就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联战士大力开展肃清日伪残余和反动武装的斗争。同时,展开建党建军建政工作。到1945年10月20日,改名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的抗联已发展到70000余人,并拓展了一批新的战略点, 为八路军、新四军挺进东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抗联在苏军和八路军、新四军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苏军占领东北后,由于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不准许任何部队进入东北。东北抗日联军是一支始终战斗在东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队伍,此时,抗联部队同苏军一起回到东北,在各战略点都有一名抗联军官担任苏军卫戍副司令,所有的抗联战士都着苏军军装,有苏军军官证书,他们大多数人都会讲俄语。抗联官兵的苏军身分,为中国共产党的部队进入东北、与苏军取得联系、达成默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沈阳、大连、长春等城市,抗联人员冯仲云、董崇彬、周保中等利用苏军军官的身分帮助挺进东北的关内干部及部队取得大批武器弹药,并与苏军建立联系。
    第五,为中共中央作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抗联在返回东北前制定的作战计划中,派往沈阳的冯仲云就担负着就近与关内打通联系、寻找党中央的重要任务。冯仲云随军进驻沈阳后不久,八路军的先头部队曾克林部就已进入沈阳。1945年9月15 日,曾克林等飞往延安汇报时,带去了冯仲云给党中央的汇报信。信中,冯仲云详细汇报了抗联已配合苏军反攻东北,并抢先接收占领57个大中小城镇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冯仲云向中央提供了苏军将在12月初全部撤离东北的情报,他请求中央迅速派干部和军队来东北,越快越好。正是因为有了对东北情况的充分了解和认识,中共中央才将原定“向全国发展”的战略改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正确战略方针,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