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与“西学中源”说的关系及命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界》 汤奇学 参加讨论

显然,康有为的“托古改制”论在经学上没有什么价值,和今文经也没有什么实质性关系,他不过是借用今文经学的语言传布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哲学。
    “托古改制”论和“西学中源”说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并非偶然。“托古改制”论和“西学中源”说,特别是洋务运动时期的“西学中源”说有大致相近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及相近的目的。
    洋务运动时期,虽有少数明达之士倡言西学,但是,整个社会的保守风气仍有固结不解之势,敌忾替代了理性思考,一般人“闻西洋好处则大怒,一闻诟诃则喜,谓夷狄应尔。”士大夫也是如此,“语及洋人则大憾,见洋人机器所以致富强者则益憾。”(注:郭嵩焘:《复姚彦嘉》,《养知书屋遗集》第11卷。)守旧势力如此之大,以至“喜闻谈洋务之言”,要“冒险负谤”,(注: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第16卷,第30页。)重视西学之士被社会目为“名教罪人,士林败类。”(注: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72页。)旧派攻击新派的主要理论武器是“夷夏之防”论。例如通政使于凌辰说,以西学为难能,必将“举所谓礼义道德廉耻大本大原令人一切捐弃”,“直欲不用夷变夏不止!”(注:《通政使于凌辰奏折》,中国史学会编:《洋务运动》资料丛刊第1册,神州出版社,1953年版,第121页。)于凌辰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学西方,开风气,必然会冲击中国传统的道德原则、价值观念,最终会使封建思想体系解体,这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好事。但其时新派决没有勇气敢于公然向“夷夏之防”之类旧教条挑战,而且在主观上他们还是旧封建思想的拥护者。既要学西方,又要符合“夷夏之防”,于是“西学中源”说应运而发展而流行。新派赋于“西学中源”说的主要任务是“正名”。张自牧说:“名之为西学,则儒者动以非类为羞,知其本出于中国之学,则儒者当以不知为耻。是在乎正其名而已。”(注:张自牧:《瀛海论》。)其所著《瀛海论》《蠡测危言》旁征博引,证明西方各学分别源自中国某书。这二部书产生较大影响,为不少人津津乐道。商人出身的郑观应批评士大夫们:“自居学者,而目不睹诸子之书,耳不闻列朝之史,以为西法创自西人,……噫,异矣。”“不知我所固有者,西人特踵而行之,运以精心,恃以定力、造诣精深、渊乎莫测,所谓礼失而求野,此其时也。”(注: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郑观应集》上册,第274页。)郑观应在工商界有相当号召力。宋育仁是正途出身,是士大夫阶层中人,著有《时务论》、《采风记》,把学习西方和“复古”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取证于外国富强之实效,而正告天下以复古之美名,名正言顺,事成而天下悦从,四海无不服。舍此而再思其次,则无策以自救;因此则拨乱而反治,转败而为功。”(注:宋育仁:《时务论》。)就是说,学习西方既不违背“夷夏之防”,又符合祖先的传统;而不学习西学便是数典忘祖,不遵古训,是儒者之耻。
    戊戌维新时期,公开反对西学者并不多见,但以种种借口反对变法的人所在皆是,新旧力量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正如监察御史杨深秀所说:“开新者通达中外,其人本寡,其势甚孤,守旧者承袭旧习,其人极多,其势甚大。”(注:《杨深秀折》,《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页。)戊戌时期的守旧派较少像甲午前的守旧派那样公然反对一切西学,但每遇新派提出变法要求,则“往往陈义甚高,动引孔、孟、程、朱以箝人口。”(注:康有为:《杰士上书汇录》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二日折,故宫博物院藏。)面对现实,康有为知道:“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利导之。”(注: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饮冰室文集》第6卷,第67页,第71页,第87页。)中国人历史习惯最突出者之一便是祖先崇拜,尊古为上。鉴于此,康有为说:“非托之古,无以说人。”(注: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67页。)而为“举国人所同戴而诚服者”莫过于孔子。于是他“博征往籍”,发明孔子变法大义“(注:康有为:《杰士上书汇录》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二日折,故宫博物院藏。)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注: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饮冰室文集》第6卷,第67页,第71页,第87页。)还说,孔子之所以著《春秋》,借先王名义的阐述改制思想,是因为:‘“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注: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8页。)这分明是夫子自道。康有为是自觉地把“托古改制”论作为工具使用:一方面用其动员人们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参加维新运动;一方面又把它作为防卫盾牌,使守旧派“无可借口”去打击新派。其时,梁启超常常用“西学中源”说鼓吹维新变法,严复颇不以为然,写信予以批评。梁启超复信说自己并不相信此说,“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注:梁启超:《与严又陵先生书》,《饮冰室文集》第1卷,第108页。)可见康梁在宣传变法时,不惜用一些自己并不相信的说法。
    “西学中源”说和“托古改制”论都是主观臆断的产物,与事实不相符合。它们之所以能流行于世,前提条件是人们对西学缺少足够了解。洋务运动时期自不必说,戊戌变法时期也是如此。时代骄子、举国闻名的梁启超在1897年春给严复的信中坦承对西学“但凭耳食,稍有积累”。(注:康有为:《杰士上书汇录》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二日折,故宫博物院藏。)康有为“不通西文,不解西说,不读西说”(注: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饮冰室文集》第6卷,第67页,第71页,第87页。),其新思想多为道听途说加上猜想。康梁如此,其他人则更等而下之。梁启超说:“当时之人绝不承认欧美人除能制造、能测量、能驾驶、能操练之外,更有其他学问。而在译出西书中求之,亦确无他种学问可见”。又说,其时“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深根固蒂,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彀,汲而易竭。”是个“学问饥荒”时代,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无论人们怎样苦思冥想,也只能造出“‘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注: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水室文集》第34卷,第71页。)。“西学中源”说是这种“新学”,“托古改制”论也是这种“新学”,它们形异而实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