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试论抗战时期孙科关于经济问题之主张(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肖际唐 参加讨论

东北的善后与重建问题
    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地区很快沦为日寇的殖民地。东北地区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蹂躏最深最久的地方。因此,收复东北对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孙科对东北的收复非常关注,同时对战后东北的重建也寄予乐观的展望。1942年9月17日,孙科在东北四省抗敌协会纪念“九一八”11周年大会上,作了《战后东北的展望》之专题讲演。在该讲演中,孙科对如何收复东北、东北的善后问题尤其新东北的建设都作了很有意义的前瞻。
    孙科首先分析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国内战争形势的变化,预计不出两年,日本帝国主义将最后崩溃,在中国大陆的日军将从广州、武汉、上海、天津以及华北各地逃退,最后便是东北,如果东北的日军拖延不撤,我们就将其驱逐出去。届时失去11年的东北4省将无条件地收复。
    东北地区处于日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长达11年之久,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都受到了殖民者的严重破坏和影响。因此,东北收复后,首先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善后问题,即如何彻底清除日本殖民者在东北遗留下来的政治机构、敌伪组织、文化教育、公私财产等各种影响。对此,孙科有他独到的见解和细致的计划:
    第一,政治组织如行政机构,省、县地方机构之独立,司法方面重建地方各级法院。孙科从东北的历史得出经验教训,就是要防止拥有兵权的人占一省一地便自立为王,割据一方。为此,孙科提出,重建这些机构的原则,就是要彻底遵守中央的法令,实行中央化,防止地方化。
    第二,教育文化体系的建立,以彻底的祖国化为原则,完全肃清日伪10年来的奴化教育,恢复东北青年的民族意识。
    第三,迅速建立地方自治制度,培养东北人民的自治能力。孙科认为,东北同胞近10年来,受敌伪的专制压迫,在敌伪的愚民政策下,对政治的运用久已不习。因此,收复东北后,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实在是急不容缓。
    第四,统一交通、铁路、邮电的接收和管理。尤其是东北的铁路要与关内的铁路联成一个交通运输体系。
    第五,工矿产业实行国有经营。
    第六,统一银行与币制。对所有敌伪银行予以没收;对敌伪发行的伪币,以所没收的敌伪公私财产为基金,换领法币,收兑伪币,使人民不致因失地收复而蒙受损失。
    第七,敌人撤退时,对于一切公私财产,必须要敌人负责保全,以待我方接收。如有盗运毁损,应由敌方赔偿。
    第八,敌人在东北境内的移民,除自愿诚心归化,取得我国国籍者外,必须尽数撤退,驱逐出境。对归化我国的敌侨民,必须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必须到我国学校接受教育。
    第九,实行对外贸易国营。
    从以上可以看出,孙科对战后东北的善后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考虑得比较细致和周全,其方法也是较现实可行的。而对未来新东北的经济建设,孙科以其民生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了原则性的研究。孙科认为,战后新东北的经济建设的原则和措施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实行土地国有,人民有土地使用权而无买卖私有权。孙科认为,东北地区土地面积辽阔,战后东北的土地的所有权应属于国家,人民只能有使用权,不能视为私有财产自由买卖,人民若需要土地建设工厂、从事垦殖、建房可向政府申请。但是,孙科之所以主张土地国有,其出发点是利用土地来筹集建设资金。孙科认为,现在土地私有,地主把土地做投机买卖,结果土地的价格远远超过土地之所产出,假如土地国有,农民用地或商人建设只须向政府缴纳很低的租金,这样可以节省大量资金移为建设之用。孙科甚至天真地认为,东北实现土地国有后,其他省份也会跟着实行,这样,“战后经济建设便不愁没有资金。”
    二、推行集体合作的大农场制,使农业生产机械化。孙科对苏联实行的大农场公耕制和美国的机器耕作十分赞赏,认为中国农业生产应向苏联学习,实行集体合作的大农场制,并推行机器耕作,而东北地区因大都是平原地带,最适宜机器耕作。
    三、由国家大量投资,发达工矿业,如钢铁、化工、电气等重工业以及人造丝、造纸、电木等民生工业,以加强东北的工业化。
    四、由国家奖助内地贫苦人民,大量向东北移民。孙科认为,东北人口只有3700万,面积则有130万平方公里,实在是地广人稀。因此东北收复后,为发展经济,国家应有计划地大量移民,30年内,东北人口增加1到2倍。
    孙科对东北的前途充满信心,他说,“东北地前途实在十分光明”,“则未来的的东北,必将成为我国家经济财富的重心,民族文化复兴的策源地”。(注:《孙科文集》第二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第700页。)抗战结束后,由于苏联对东北问题的介入和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发动内战,东北的建设并没有按照孙科的设想发展下去。相反,东北很快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所解放,从此,东北人民才真正获得独立和发展。然而,孙科对东北建设的建议,笔者认为,建国后以至至今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之,抗战时期,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和孙科本人特殊的身份与地位,孙科对中国经济经济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从他就中国经济问题提出的一些主张和建议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孙科注重调查研究。对中国经济现状和农村的现实,孙科的认识都比较客观实事求是,这是与他注重调查分析,精心计算、严谨诚实的学者作风分不开的。二是孙科的经济思想或主张重视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实际利益,较为关注民生。三是孙科的经济思想或主张反映了他始终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这一点从他对东北的善后和建设的前瞻可以明鉴。总的来说,抗战时期,孙科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和主张是比较接近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的,具有进步的倾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