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虽然在肯尼迪执政的短短一千天中,中国问题始终未能在他的日程表上占主要地位,但毕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他甚至亲自了解许多细节,作出决策。而且肯尼迪曾表示要丢弃过分重视意识形态的两极观念,更多地使用外援作为推进外交政策的工具[5]。 执政后对主要是利用美国剩余农产品进行对外援助的“粮食用于和平”计划给予特殊重视,在白宫专门设立了“粮食用于和平办公室”,同时,争取通过了一项扩大这一计划的法案(480号公法),使得此项援助每年平均 15亿美元左右,总数几乎超过艾森豪威尔时期的一倍[4](P,436-437 )。一个有利的证明就是其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反应:尽管正像腊斯克访问欧洲时向英国官员们指出的那样:“总统在公开与中共的食品问题上态度谨慎”而没能采取更多的主动,但还是为中美关系的缓和提供了一些外交机会。而且,据悉肯尼迪原来曾考虑在第二任内重新审议对华政策。1963年11月14日,肯尼迪在遇刺前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曾说过:“如果赤色中国人表示希望同美国,同它周围的国家和平共处,那么很明显,美国会重新估计它的政策。我们并没有和一项敌视中国的政策结下不解之缘。”[4](P,495)更为露骨的则是已转任主管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希尔斯曼12月13日在旧金山发表的长篇讲演“美国对华政策的再确认”。虽然讲话是在肯尼迪去世后三周讲的,但其基本思路和提纲据说是肯尼迪所首肯的。该讲话基点有了重大的变化,即不再强调中国的共产党政权只不过是暂时的现象,而是寄希望于中国领导人在未来会发生变化。而且,希尔斯曼在讲话中用了一个在当时十分罕见的提法,这就是他公开提出要对共产党中国采取“门户开放政策”。他指出:“我们决心对未来中国可能发生的变化敞开大门,对那里出现的能够促进我国利益、服务于自由世界和有益于中国人民的变化,不把门关起来。”[6]可见,肯尼迪及其政府并非一味地坚持已经过时了的对华“遏制和孤立”政策。所以,当继承了其外交政策的副总统约翰逊意外地接替总统职位后,便有了“遏制而未必孤立(ContainmentWithoutNecessarily Isolation)”的说法,在政府和国会内部为转变对华政策进行了积极的酝酿,并采取了一些建设性的做法,最终才得以在尼克松时代完成了中美和解的历史责任。据此,我们有理由说肯尼迪实为扣响中美和解大门的第一位美国总统。 中美正式和解是在尼克松时期,但却始于肯尼迪时代,当时之所以没能取得重大进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美国方面而言,不仅是因为国内反对派的制约、麦卡锡反共浪潮留下的伤害、院外援华集团的阻挠,和总统的意外遇刺身亡,更重要的是受到其本身政策设想的影响。1961年6月3-4 日肯尼迪在与赫鲁晓夫的维也纳会谈中曾承认中国是一个有实力的国家,人口占世界1/4,并且国力可能进一步增强;还承认中美之间的恶劣关系从总体上看影响了全世界。然而他却认为如果美国从台湾撤离,将会产生战略上的问题:它将受制于陆地,且在亚洲的战略地位将会被极大的损害,而这是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问题[1] (Document 29)。可见, 肯尼迪虽然认识到了中美之间的实际障碍主要是台湾问题,但并不准备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肯尼迪及其谋士们所设想的改变对华政策的方案不外乎炮制“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很明显,这种方案既不可能为北京,也不可能为台湾方面所接受,结果,肯尼迪在对华关系上只能是“无所作为”。而美国在粮食等问题上玩的花样,除了是怕担见死不救的骂名外,主要是美国一向对任何可能限制中共“侵略意图”的手段都感兴趣[1](Document 100,Footnote 2)。执行一项针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开放政策,似乎可以增强美国对于中国政府内部温和派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是像肯尼迪积极推行的“粮食用于和平计划”的负责人麦戈文公开声明的那样“粮食是对外政策的强大工具”,由于“大陆中国、苏联、古巴和东欧各卫星国农业有问题,就格外突出了粮食是美国制度中最光辉夺目的宝石”[5](P,517)。从中国方面来说,毛泽东注意到美国政策的调整,然而古巴事件却使毛泽东相信,新的美国政府依然侵略本性难移,尤其是在中美会谈中,美方照旧在遣返平民问题上纠缠,照旧在台湾问题上弹双方不使用武力的老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当然也不可能缓和它的反美态度。而且毛泽东依然保留1958年8 月向西哈努克指出的“美国的援助并没有改变它附带政治条件的作法,对于这样的援助应当有所警惕”的观点[7]。因此, 中美两国在60年代的绝大部分时间内仍然处于高度的敌对。但尽管肯尼迪政府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所做的事情很少,但毕竟奏响了解冻中美关系的前奏。 【参考文献】 [1] 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United States 1961-1963,Volume XXII,Northeast Asia, China, Document 24[EB/OL].http://www.state.gov/www/about state/. [2]王炳南。中美会谈九年回顾[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82. [3]陈毓钧。战争与和平--解析美国对华政策[M]. 台北:环宇出版社,1997.129. [4]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上[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431. [5]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13. [6]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337. [7]黎永泰。毛泽东与美国[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52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