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林则徐、魏源的军事思想(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军事历史研究》 施渡桥 参加讨论

然而,由于时间短促、侦察手段简单等原因,林则徐对“夷情”的了解还是有限的,仍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例如,认为英国得不到中国的茶叶、大黄,就无法生存;“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缠,结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注:《林则徐集·奏稿》第601页、第676-677页、第884-885页、第676页、第677页、第762页、第698页、第809页、第885页、第415页、第779页、第1059页、第466页、第678页。)。尤其受“天朝君临万国”盲目自大思想影响,对于英国发动牵动中国全局的侵略战争估计不足,错误地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注:《林则徐集·奏稿》第601页、第676-677页、第884-885页、第676页、第677页、第762页、第698页、第809页、第885页、第415页、第779页、第1059页、第466页、第678页。),从而对东南沿海的设防备战产生了不良影响。 尽管如此,他还是开了研究“夷情”的先河,是当之无愧的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当他被道光帝革去两广总督职务以后,他怀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继续关心东南沿海的抗英战争,认真研究英军的作战特点;在流放新疆期间,又密切关注沙俄的侵华动向。由于他不断深入地研究敌情,认真总结反侵略战争的经验教训,因而在海防、塞防、建军、作战等方面,与在广州时相比,有许多新的认识和新的见解,使其军事思想实现了更适应近代国防建设需要的升华。
    魏源明确指出:“不悉敌势,不可以行军,不悉夷情,不可以筹远。”(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 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 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 )他通过编撰《海国图志》,对世界各国尤其是英美等国情况的认识,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而以下两方面的认识,对于中国制定强兵御侮之策,尤为重要。
    其一,发现欧洲国家,“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火器创自中国,彼土仿而为之,益加精妙,铸造之工,施放之敏,殆所独擅。造舟尤极奥妙……越七万里而通中土,非偶然也。”美洲国家的“技艺与欧罗巴相同”,尤以“花旗国为魁”。该国陆上有“火轮之车”,水中则“火轮船前后梭织”(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 ,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 第34页;卷2,第17页。)。这些情况表明, 欧美国家绝不是并未开化的“荒蛮远夷”,而是在科学技术方面已远远超过中国的文明之国。其二,指出英国“急功尚利,以海贾为生,凡有海口浦头有利之地,咸欲争之。于是精修船炮,所向加兵”(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 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 英国奉行“兵贾相资”的政策,以通商为名,行武力侵略之实,“凡商舶所至之国,视其守御之严者,辄以兵压其境,破其城,或降为属国,或夺踞为分国”(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 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这些论述,虽然谈不上用唯物史观解剖资本主义的本质,但已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英国资本家贪婪的本性和用炮艇政策对外侵略掠夺的凶恶面目。魏源的上述新认识,成了他改变妄自尊大的倨傲态度,积极倡导向西方学习,并提出“制外夷”的方针、原则的重要根据。
    (二)确立“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思想林则徐、魏源既承认英国船坚炮利,是不容易对付的敌人。但又不自暴自弃,甘心落后,而是继承和发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精神,主张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战略思想,最早出自林则徐。魏源在记叙鸦片战争历程的《道光洋艘征抚记》一书中称:“先是林则徐奏言:自(道光二十年)六月以来,各国洋船愤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正可以敌攻敌。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注:《魏源集》第177页、第806页。)诚然,目前尚未发现反映上述内容的林则徐奏稿的原件,但是,从林则徐到广州后,即仿制西洋战船,搜集外国造船资料、图纸等活动来看,他具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当是可信的。
    魏源在《海国图志原叙》中宣称:“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把“师夷长技以制夷”作为编撰《海国图志》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提出了“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 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 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 , 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的警言,把学不学西方长技提到关系国家安危的高度。他把学习西方长技归纳为: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采取的具体措施是:建立造船厂和火器局,聘请外国技师传授制造船炮的技术,聘请“柁师”传授驾船演炮的方法,把先进的技术战术学到手。他认为西方国家在养兵练兵方面的长处主要表现为“瞻之厚,故选之精,练之勤,故御之整”(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 ,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据此,他提出了清选、优养、勤练和严节制的方针,用以改造清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