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林则徐、魏源的军事思想(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军事历史研究》 施渡桥 参加讨论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天朝上国”自大思想和“重道轻器”传统观念的巨大冲击,也是对清廷所奉行的“以骑射为根本”落后军事思想的公开否定。唯其如此,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泥守“祖制”的封建顽固派的非议和诋毁。他们把西方先进技术视为“有伤王化”、“坏我人心”的“奇技淫巧”,坚决反对学习和引进。魏源则将“奇技”与“淫巧”加以区分,理直气壮地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 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当今西方国家的先进器械,是利用风力、水力、火力,“竭耳目心思之力”制成的“有用之物”,所以不仅不应反对,而且应该把这些“奇技”拿来为我所用。另外,当时有些人对学习西方“长技”缺乏信心。如著名爱国人士包世臣就说:“夷之长技,一在船只之坚固,一在火器之精巧,二者皆非中华之所能。”(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四),第465页。)魏源则不同, 他充分肯定中华民族是富有人力物力和创造智慧的伟大民族,只要励精图治,虚心向西方学习,“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就能“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 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成为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的强国。
    林则徐、魏源提出的以“师夷”为手段,“制夷”为目的战略思想,既有别于盲目排外的顽固派,也不同于屈膝媚外的投降派,而是对拥有坚船利炮的西方侵略者所作出的最积极最有力的回应,为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是中国冲破中世纪的蒙昧进入近代化的先声。同时,也是构建近代军事思想的开端和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历史早已证明,只有率先实行军事“长技”即武器装备的近代化,才能实现军队编制体制和作战方式的近代化。
    (三)视“筹海防”为御外侮的当务之急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遭到外国来自海上的大规模入侵战争。通过这次战争,使朝野人士开始意识到“筹海防”已是当务之急。诚如魏源所说:“海防切肤之灾也,乌得不论而乌得不议。”(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 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 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就把筹海防提上议事日程。他的海防战略思想有个发展变化过程。1839年9月9日的九龙湾之战、11月3 日的川鼻洋之战及11月3日至13日的官涌之战,虽然挫败了英军的武装挑衅, 但林则徐并未因小胜而冲昏头脑,仍然认识到清军水师装备落后,不便出洋鏖战。他在1840年3月的奏折中提出:“臣等若令师船整队而出, 并力严驱,非不足以操胜算。第洪涛巨浪,风信靡常……而师船既经远涉,不能顷刻收回,设有一二疏虞,转为不值,仍不如以守为战,以逸待劳之百无一失也。”(注:《林则徐集·奏稿》第601页、第676-677页、第884-885页、第676页、第677页、第762页、第698页、第809 页、 第885页、第415页、第779页、第1059页、第466页、第678页。 )于是,他重点加强虎门要塞的水陆设防,相应改善虎门以东之尖沙嘴、官涌和虎门以西之香山协的设防,“坚垒固军,静以待之”,等到敌人进至近海、内河或登陆以后,予以迎头痛击。
    如果只看到林则徐的上述主张,诚如有的论者所说,其海防战略思想无疑是消极的。其实不然,他在提出“以守为战”之前,就提出过“静则严防,动则进剿”(注:《林则徐集·奏稿》第601页、第676-677页、第884-885页、第676页、第677页、第762页、第698页、第809页、第885页、第415页、第779页、第1059页、第466页、第678页。 )的方针。之后又提出“守险攻暇,皆得随机应变”(注:《林则徐集·奏稿》第601页、第676-677页、第884-885页、第676页、第677页、第762页、第698页、第809页、第885页、第415页、第779页、第1059页、第466页、第678页。)。1840年6月下旬,英舰主力北犯以后,林则徐便调集大号米艇20只、拖风船26只,选配兵丁、水勇千余人,在内洋加紧操练。 8月31日,各船整队出洋,先在龙鼓洋面击中敌一艘火轮船腰部,迫使其仓惶逃窜。旋在矾石洋面击伤英舰“架历”号,并击退前来支援的敌舰。以上情况表明,林则徐所确立的以守为主,寓攻于守的海防战略思想,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林则徐还主张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与敌战于海上,更明显地反映出他的积极防御海防战略思想。他在被道光帝革去两广总督前夕所呈的《密呈办理禁烟不能歇手片》中提出:“即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且广东利在通商,自道光元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注:《林则徐集·奏稿》第601页、第676-677页、第884- 885页、第676页、第677页、第762页、第698页、第809页、第885 页、 第415页、第779页、第1059页、第466页、第678页。)在广州“协办夷务”期间,于1841年4月中旬, 向主持广东军务的靖逆将军奕山提出的“御夷六策”中,又把筹建水军列为一策。指出:“查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如夷船逃出虎门外,自非单薄之船所能追剿,应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此系海疆长久之计,似宜及早筹办。”(注:杨国桢编:《林则徐书简》第173页、第193页、第193页、第193页、第171页、 第181页、第293页、第194页。)这些言论, 反映了林则徐对于建立强大水军必要性的初步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