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林则徐、魏源的军事思想(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军事历史研究》 施渡桥 参加讨论

1841年8月-1842年5月,随着清军在厦门、镇海、乍浦、吴淞等地抗登陆作战的节节失利,林则徐对建立强大水军的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在致友人书中说:“侧闻议军务者,皆曰不可攻其所长,故不与水战,而专于陆守。此说在前一二年犹可,今则岸兵之溃,更甚于水,又安所得其短而攻之?况岸上之城郭廛庐,弁兵营垒,皆有定位者也,水中之船,无定位者也。彼以无定攻有定,便无一炮虚发。我以有定攻无定,舟一躲散,则炮子落水矣。”何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军始能尾追”(注:杨国桢编:《林则徐书简》第173页、第193页、第 193页、第193页、第171页、第181页、第293页、第194页。)。 他主张建立一支拥有大船100只、中小船50史,大小火炮1000门,水兵5000人、 舵工水手1000人的水军,“往来海中,追奔逐北”,与敌舰战于海上,遏制敌军的嚣张气焰,迫使其不敢随意离船,攻城掠地。他强调指出:建设强大水军,实为海疆久远之谋,“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注:杨国桢编:《林则徐书简》第173页、第193页、第193 页、第193页、第171页、第181页、第293页、第194页。)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将《筹海篇》置于全书之首,足见其对海防的重视。他在《筹海篇》中,系统阐述了他的海防战略思想。他本着“制敌者必使敌失其所长”的主导思想,提出了“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笼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的战略防御方针,主张采用引诱敌舰深入内河而击之的战法,以便发挥我两岸兵炮水陆夹攻的优势,而使敌舰丧失行驶自由和用火炮远轰的长处。诚然,他所提出的“以纵为擒”的具体战法,还没有脱离冷热兵器并用时代的窠臼,不完全适用于对付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然而,其目的在于扬长避短,歼敌有生力量,而不是单纯的被动挨打,因而不像有的论者所说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何况,这仅仅是他的海防战略思想的一个方面。
    魏源完整的海防战略思想,则是他自己所说的“内守既固,乃御外攻”(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 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 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 第34页;卷2,第17页。)。“固内守”,即守海口、守内河, 诱敌深入而歼之。“御外攻”,即设厂局、制船炮,组建一支拥有战舰100艘、 火轮船10艘、官兵3万,“可以驶楼船于海外, 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 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 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 ,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的水军,以便与“内守”相辅相成。 他用问答的形式写道:“问:子于议守篇,专守内河、守近岸,使夷船夷炮失其所长……则又何艘械之足学,而厂局之足设耶?曰:夷兵之横行大洋者,其正也,登岸及入内河者,其偶也。夷性诡而多疑,使我岸兵有备而彼不登岸,则若之何?内河有备而彼不入内河,则若之何?”(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他进而阐述了建立强大水军和进行海战的必要性:一是外国的鸦片趸船泊于外洋,无战舰何以攻之?二是将敌舰诱入宽阔的内河,最多只能歼其三分之一,其大部窜出之舰,仍须用战舰追剿。三是敌舰知我内河有备,专在沿海骚扰,而我没有战舰,单靠行动缓慢的步兵应战,“安能处处得人,时时设备”。四是鸦片战争中英舰闯入内河者只是少数,多数仍寄椗大洋,“即使歼其内河诸舰,而奇功不可屡邀,狡夷亦不肯再误。且夷贪恋中国市埠之利,亦断不肯即如安南、日本之绝交不往,此后非海战不可矣”(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
    魏源还指出:“若战舰战器相当,而又以主待客,则风潮不顺时,我舰可藏于内港,贼不能攻;一俟风潮皆顺,我即出攻,贼不能避,我可乘贼,贼不能乘我,是主之胜客则一。无战舰,则不能断贼接济,今有战舰,则贼之接济路穷,而我以饱待饥,是主之胜客则二。无战舰,则贼敢登岸,无人攻其后;若有战舰,则贼登岸之后,舶上人少,我兵得袭其虚,与陆兵夹击,是主之胜客者三。无战舰,则贼得以数舟分封数省之港,得以旬日遍扰各省之地;有战舰,则贼舟敢聚不敢散,我兵所至,可与邻省之舰夹攻,是主之胜客者四。”(注:魏源:《海国图志》卷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 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 )以上言论表明,魏源对建立强大水军必要性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
    林则徐、魏源关于建立强大水军与敌战于海上的主张,不仅体现了积极防御的海防战略思想,而且是由重陆守向重海战的重大转变,标志着制海权思想的萌生,对于加强海防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提出“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强军方针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屡战屡败,甚至不战自溃的状况,引起爱国志士的愤懑和忧虑,促使他们认真考虑如何才能使清军转弱为强。在这方面,首先由林则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意见。他在1842年9月致友人信中, 总结了战胜侵略军的“八字要言”,即“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注:杨国桢编:《林则徐书简》第173页、第193页、第193页、第193页、第171页、 第181页、第293页、第194页。)。这八字要言, 实际上是他的建军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改变清军落后面貌的基本方针。稍后,魏源提出军队应做到“心灵胆壮,技精械利”(注:魏源:《海国图志》卷 59,第2页;卷2,第4页;卷37,第18页;卷33页,第1页;卷33,第1页;卷37,第1页;卷1,第11页;卷2,第11页;卷1,第11页;卷29,第2页;卷2,第1页;卷2,第1页;卷2,第7页;卷2,第16页;卷2,第17-18页;卷2,第17页;卷1,第34页;卷2,第17页。)。尽管提法不尽相同, 但内涵大体一致。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具体阐述了上述思想,林则徐还为此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