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都察院介入官员之行政问责与处分 都察院介入官员之行政问责与处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协助吏部兵部组织京察大计军政诸项考核:按照清朝制度规定,凡是考核官员,不论三年的京察、大计,还是五年的军政,都要由都察院、吏科、兵科、京畿道,吏、兵二部核实考核共同具疏。具体而言,在外府州县等衙门官员三年一次大计时,由吏部、吏科会同都察院和河南道考核,武官五年一次的军政,由兵部、兵科会同都察院和河南道考核。可见,在雍正朝每一次的官员考核处分中,均有都察院的介入。 第二,纠参官员失职行为:这是都察院在清朝建立之后,一直担负的主要职责。天聪十年皇太极曾谕臣僚:“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慢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即所奏涉虚亦不坐罪,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21)这里规定都察院官员要对“政事背谬”、“贪酷不法”的官员予以及时纠参。崇德元年(1636年)再谕,“都察院各官皆系朝廷谏诤之臣”,“至于诸王贝勒大臣,有旷废职掌,躭酒色,好逸乐,取民财物,夺民妇女,或朝会轻慢,冠服不具,及以不适己意,托病偷安,不朝参入署者,礼部稽察,若礼部徇情容隐,尔等察奏,或六部断事偏谬,及事未审结,诳奏已结者,尔等亦稽察奏闻”。(22)这条上谕规定都察院官员要纠参“礼部徇情容隐”行为、“六部断事偏谬,及事未审结,诳奏已结者”,这是对礼部和六部职能部门官员的纠参。 入关后,清代规定都察院职责更为广泛。顺治元年(1644年)定,“凡贪污枉法暴戾殃民者,都察院指实纠参”(23)。顺治九年谕,“都察院为朝廷耳目之官,上至诸王,下至诸臣,孰为忠勤与否,及内外官员之勤惰,各衙门政事之修废,皆令尽言。如满汉各官有贤有否,督抚按各官有廉有贪,镇守驻防各官,有捍御勤慎者,有扰害地方者,俱著分别察奏,其推举铨用与黜革降罚,及内外各衙门条陈章奏,有从公起见者,有专恣徇私者,俱著明白纠驳”(24)。顺治十八年定:“都察院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及一应不公不法事。”(25)顺治年间的三条规定,重申了都察院的纠劾职能,再次明确了应纠劾的重点和该纠劾的官员。如对于“贪污枉法暴戾殃民”的,对于“扰害地方”的,对督抚按贪婪的,对于镇守驻防怠惰的。 雍正朝,都察院的纠参职责规定更为全面:负有纠举朝政不当之责:左都御史、给事中、御史皆许风闻言事,“事关朝政得失、民生利弊、大臣徇私、执法不饬簠簋并听据实陈奏,摭拾陈言及琐屑伤治体者,不得渎告”(26)。负有纠劾建白之责:“凡政事得失,官方邪正,有关于国计民生之大利害者,皆得言之。”(27)负有纠举礼仪之责:朝会、祭祀时,御史要监礼纠仪,凡“其有举止失错,乖于典礼,及临期托故不到者,咸得举劾”(28)。负有监督本院御史之责:“外省督抚有怀私背法逞威等事,给事中、御史等受其请托贿赂,瞻徇隐瞒,经朕于别处闻知,将都察院堂官一并议处。”(29)负有监督文书之责:“部院督抚本章有情理未协者,俱得驳正题参,至于朝政得失,百官贤佞,或特疏,或公本奏闻。”(30)或“各部院衙门及直隶各省一应题奏本章,有字样差讹、洗补、渍污等项,各科抄参”(31)。从而在方方面面,具体规定了都察院该纠参的内容,使得都察院介入到官员的问责与处分中。 第三,奉旨复查吏部所议失当处分:当吏部议处官员出现问题时,皇帝一般交由都察院来复查复审,可以说此时的都察院是处分的更高一级机构,是对吏部处分的驳审机构。在皇帝看来,吏部负责一般处分,对于颇为复杂、有反复、有冤枉的处分,则由都察院来审报。如雍正帝为防止各省督抚参劾属员出现不公致受屈抑,因而“令府州县官实有冤抑被参革职者,许赴都察院呈明核实奏闻”(32)。此后专门形成一项制度:“嗣后道府以下,知县以上各官,有实在冤抑被参降革者,仍令赴都察院具呈。该衙门确查原参缘由,核实具奏。”(33)明确了都察院的复审责任。再如,为避免人才浪费,雍正元年谕外任文武官员“经督抚提镇缘事参革,才勘效力者,许其亲赴都察院具呈,汇题陈奏”(34)。此后对于此类因公处分有才能官员的再用,也形成了一项专门性制度:“外任官除特参贪酷外,其因公降革解退之员,将任内钱粮案件完结之后,”“许其亲赴都察院具呈,著都察院十日一汇题,代为陈奏”。(35)都察院成为定期复查汇奏处分的主要机构。 第四,奉旨处分吏部官员:《龚自珍文集》曾记载有一条史料:“吏部之议群臣,都察院之议吏部也,靡月不有。”(36)反映出吏部作为处分的主导机构,负责对官员的议处;而一旦吏部官员有所失职,朝廷规定其议处要由都察院来执行。如雍正六年(1728年),吏部在议覆广东巡抚杨文乾钦谕疏内,将应行夹签声名之事,遗漏夹签。这种失职,由都察院按照条例,将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朱轼、吏部右侍郎舒楞额,吏部署理侍郎事兵部左侍郎杨汝各罚俸六个月,考功司郎中、员外郎、主事罚俸一年。这次吏部堂司官员被处分,其议处机构就是都察院。再如雍正八年,礼部错认文件中提到的陕西、甘肃为二处,吏部据礼部咨文办理,没有细心详察,即将陕西、甘肃、山西三处巡抚分别定议,导致误加处分了西安巡抚武格,给其带来一定影响。对此失职,从礼部堂官到吏部官员都被都察院察议。(37) 这是都察院在雍正朝所担负的几项主要责任,既有清初以来的沿用,又有雍正时期的添加,反映出雍正朝对官员问责的重视,在机构方面的建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