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初孙中山在北京的政治活动(2)
二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一时间各种社团、政团蓬勃兴起,出现政党林立的局面。各派政治势力组织政党,目的是在共和政权中取得地位。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处于领导地位,南北议和之后,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一部分党员,大力主张实行政党政治,与其他政党进行竞选,力图通过议会多数,建立“责任内阁”。在宋教仁积极活动下,1912年8月13日由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 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四个政党,组建成国民党,并发表了《国民党宣言》。孙中山表示赞同,并与黄兴共同署名,给同盟会各支部发去电文,征求意见。之后,孙中山又于1912年8月25 日在北京湖广会馆主持了国民党成立大会,以1130票当选为国民党理事,后又被推选为理事长。同年9月15 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一起参加了在北京湖广会馆举行的国民党本部欢迎大会,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民国初建,应办之事甚多,如欲其积极进行,不能不有赖政党。政党者,所以巩固国家,即以代表人民心理,能使国家巩固,社会安宁,始能达政党之用意。国民因之希望政党者亦大。故为政党者,对于一般国民有许多义务,均应担当而尽心为之”(注:1912年9月21日上海《民立报》。)同年9月4 日孙中山还参加在北京湖广会馆举行的共和党本部的欢迎会。孙中山对共和党领导人阐发了自己对政党政治的见解,指出:“现在求有完全国家,必先有完全议院,必先有完全政党。民国初立所发生之政党,一曰贵党,一曰国民党……吾愿两党诸君,以英美先进国为模范。倘以公理为依归,将来必有发达之望,若不以公理为依归,虽人多势众,终必失败,此一定之公理也。”(注:1912年9月10日上海《民立报》。 )继而孙中山向共和党人讲述了自己发展经济、实行民生主义的主张,他说:“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尚望贵党诸君,赞成鄙意是幸。”(注: 1912年9月10日上海《民立报》。)从孙中山与共和党领导人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他的主导思想是想通过仿效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经济,以巩固共和制度。 不久,孙中山为了能集中精力于铁路建设,将国民党理事长一职,委托宋教仁代理。经过宋教仁的不懈努力,1912年2月4日北京参众两院选举揭晓,国民党在国会中获得392席,占绝对优势。 宋教仁兴高采烈,到处发表演说,评论时政,畅谈自己的理想。国人也以为大局已定,势必由宋教仁出任总理,组成国民党内阁。袁世凯感到这对自己是一个严重威胁,因此对杨度说:“以暴动手段夺取政权尚易对付,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置总统于无权无勇之地,却厉害得多了。”(注:王涵:《试论宋教仁之死》,载《中国近代史百题》。)1913年3月20 日袁世凯指使特务刺杀了宋教仁,并诬指为国民党内讧宣称:“现在看透孙、黄,除捣乱外无本领,左又是捣乱,右又是捣乱。我受四万万人民付托之重,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生命,听人捣乱!……彼等若敢另行组织政府,我即敢兴兵征伐之。”(注:1913年5月14日上海《时报》。 )在血的教训中,革命党人醒悟过来,孙中山与黄兴再举义旗,发动“二次革命”,由于力量对比悬殊,“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通过残酷的军事镇压,实现了他的独裁统治,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袁世凯以制造内乱为由解散了国民党。 同盟会联合其他几个小党组建为国民党,目的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推进民主政治,巩固共和制度。既然要联合,就要与联合的对象,尽可能地在各方面取得共识,必要时在某些方面作出一些妥协让步,这是可以理解的。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并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提出了五条政纲:保持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励行种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平和。这与从秘密团体公开后的同盟会政纲比较,取消了男女平权、实行民生主义改为采取民生政策、力谋国际平等变成了维持国际平和,其革命色彩有所淡化,但国民党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革命性的资产阶级民主政党,改组后的国民党,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性质,并没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首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并没有改变以孙中山为核心的革命派的领导地位。孙中山不仅支持宋教仁的改组活动,而且是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发起人,同盟会改组的决策是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共同决定的。1912年8月13日,孙、 黄二人联名致同盟会各支部的通电就证明了这一点。电文说:“各支部鉴:按北京本部来电云:‘连日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协商合并,另行组织。彼此提出条件如下:一、定名国民党。一、宗旨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一、党纲五条,保持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励行种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保持国际平和。一、用理事制,于其中推一人为理事长。昨日开全体职员、评议员联合会,合并条件已通过。’云云。文等以上列各条与本会宗旨毫不相背,又得此多数政团同心协力,将吾党素所怀抱者见诸实行,此非独同人之幸,亦民国前途之福也。文等深为赞成。且同盟会成立之始,其命名本含有革命同盟会意义,共和初建,改为政党,同人提议变更名称者日益众,即此时而易之,可谓一举而两得矣。特此通电贵支部,务求同意,以便正式发表。文等屡承袁大总统遣使持函来邀,已定十七日起程北上,赐复即交北京同盟会本部为盼。孙文、黄兴。”(注:《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395、472、472、327、322、494、448、 532 、530、532~533、481、530、385页。) 为了澄清反对党的各报针对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所进行的造谣离间,宋教仁还公开声明:“此次国民党之合并成立,全出于孙、黄二公之发意,鄙人等不过执行之,故党员无论新旧,对于孙、黄二公皆非常拥戴”(注:《宋教仁集》,第420~421页。)。在国民党理事选举中,孙中山得票最多,其后依次为黄兴、宋教仁。从宋教仁的声明和选举结果可以看出,国民党仍以孙中山作为党的领袖和旗帜。以后一段时间孙中山虽然集中主要精力于铁路建设,委托宋教仁代理国民党理事长,但在当时孙中山的思想上并无矛盾,因为他认为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二主义已实现,要巩固共和,实行民生主义,“非合大多数人才,同负此责不可。故近已联合各党,并为一国民党。”他又说:“得此最强健之政党,建设不难进行。是同盟会即国民党。”(注:《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395、472、472、327、322、494、448、532、530、532~533、481、530、385页。)党员拥护孙中山,而孙中山也把国民党作为他实行民生主义,完全实现三民主义,巩固共和制度的组织力量。 第二,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仍坚持民主政治的原则,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方向没有改变。在1912年8月25 日国民党成立大会发表的《国民党政见宣言》中提出了包括建立单一国制;责任内阁制;省行政官由民选制以进委任制;省为自治团体有列举之法权(即立法权);国务总理由众议院推出等各项主张。还指出这些主张“提纲挈领,略得其凡,苟本是意进行,则良政治可期,国利民福之旨可达,国民若赞成吾党所陈之政见,则宜拥护吾党,以期实行吾党所抱之主张,惟国民审择之焉。”(注:《中国国民党史》,第71~72页。) 建立政党政治是孙中山的政治理想,实行责任内阁制是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时,在《临时约法》中作出的规定,是用以防范、制约袁世凯专制独裁的主要措施。袁世凯亦深明其要害,所以就政党内阁问题他早就向同盟会代表明确表态:“今日余之主义,则实不能赞成诸君之说,余之主义在于得人,但问其才与不才,无论其党与不党。”(注:《大总统与同盟会代表之谈话》,见《政府公报》1912年6月26日。 )而孙中山则针锋相对,在国民党成立大会的演讲中说:“国家之有政党,原以促政治之进行,故世界文明各国,无不有政党以维持之。”(注:《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410页。 )他还说过:“民国初建,应办之事甚多,如欲其积极进行,不能不有赖政党。政党者所以巩固国家,即所以代表人民的心理。”1912年8 月13日公布的《国民党宣言》中提出:“一国政党之兴,只宜二大对峙,不宜群小分立”(注:《中国国民党史》,第69页。)。由此可见尽管孙中山想集中自己精力从事铁路建设和振兴实业,但并不排斥他积极支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这是革命派为了维持共和制度,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同受到袁世凯支持的共和党进行竞争,以争取建立自己的政党内阁所要求的,它反映了当时客观形势的需要。 第三,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其党纲中虽将“民生主义”改为“采用民生政策”,但其解释几乎就是原来“民生主义”内容。民生主义作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奋斗目标,实质上并无改变。《国民党宣言》中说:“采用民生政策,将以施行国家社会主义,保育国民生计,以国家权力,使一国经济之发达均衡而迅速也。”(注:《辛亥革命史稿》第四卷,第391页。)不仅如此,此后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 即把国民党政纲的第一条,实行平民政治,说成是:“实行民生主义的手段”(注:《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395、472、472、327、322、494、448、532、530、532~533、481、530、385页。)。宋教仁在1913 年解释党纲时,更直截了当地说:“国民党之党纲……第四,民生主义。曩者他党多讥为劫富济贫,此大误也,夫民生主义,在欲使贫者亦富,如能行之,即国家社会政策,不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致有劳动家与资本家之冲突也。”(注:《宋教仁集》,第447页。) 综上所述,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是当时客观历史条件下的必然趋势。其目的是要将国民党建立为共和立宪国之政治中心势力,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尔后在国会选举中,也确实收到了成效。作为历史演进的一个过程来看,国民党的成立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也必须看到同盟会和国民党都带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先天弱点,再加上成份复杂,组织涣散,因此后来在袁世凯的血腥镇压下,一击即溃,立时陷于四分五裂。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革命的道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