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阴山达怛史迹钩沉(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 张久和 参加讨论

阴山室韦自8世纪末9世纪初来到阴山北部一带,一直被中原人称作室韦。在9世纪中期回鹘亡国诸贵族南下过程中, 阴山室韦曾一度追随回鹘贵族那颉啜东南侵入幽州(注:据《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那颉战胜,全占赤心下七千帐,东瞰振武、大同,据室韦黑沙、榆林,东南入幽州雄武军西北界。幽州节度使张仲武遣弟仲至率兵大破那颉之众,全收七千帐,杀戮收擒老小近九万人。”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卷五《赐回鹘嗢没斯特勒等诏书》所说与此略同。王国维《黑车子室韦考》(载《观堂集林》卷14,中华书局,1959年)认为黑沙、榆林同为地名,但“与室韦连言,殊不可解”。故又疑“黑沙似是部名”,“盖此时黑车子室韦当有一部游牧于幽州塞外者,故那颉啜因之”。王先生之意是黑沙似为黑车子室韦。我们认为,那颉啜所依室韦,与乌介后来所投黑车子室韦不同。那颉啜依靠的是阴山北部一带的室韦,即上文所述活动于呼和浩特平原以北阴山地区,与奚共侵振武的那些人。上引“室韦黑沙、榆林”应作“室韦之黑沙、榆林”解。)。回鹘及室韦在幽州西北被唐军击败后,室韦酋长的妻、子也被俘虏,唐幽州节度使张仲武答应室韦在杀掉回鹘监使后放还酋长的妻、子(注:《资治通鉴》卷二四六《唐纪六二》记载的这一段史文有二支室韦,一为受幽州张仲武指挥破那颉啜的室韦,即幽州北部一带的室韦;一为随那颉啜与唐军作战的室韦,即阴山地区的室韦。)。随后,阴山室韦可能为唐役属。在回鹘乌介可汗威胁唐朝边界的会昌二年八月,唐武宗“诏太原起室韦、沙陀三部落、吐浑诸部”以防乌介。同年同月,唐武宗召见室韦都督热论等15人(注:《旧唐书》卷一八上《武宗纪》。)。这次会见也应同乌介南下有关。可见,这时的阴山室韦附属于唐朝,受太原节度使指挥。阴山室韦已成为活跃在阴山地区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9世纪40年代,几支回鹘人在阴山一线的活动, 尤其是同阴山室韦的接触,使中原地区从回鹘人那里获悉室韦又被回鹘称作达怛。随着阴山室韦同突厥语族部落沙陀的关系日益密切,达怛一称更为唐朝人熟悉,并逐渐接受了对室韦人的这一称呼。反映在文献中,两《唐书》,新、旧《五代史》等把9世纪60年代以后的阴山地区室韦概称作达怛。 宋代史书沿袭唐末、五代的叫法,仍记作达怛或阴山达怛,《辽史》则依旧称作阴山室韦。从阴山室韦到阴山达怛,这只是名称的更换,所指部落是大致相同的。
    唐末五代时期阴山达怛的历史活动唐末,阴山达怛助唐讨庞勋,收留沙陀首领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后又随李克用助唐镇压黄巢;五代,它帮后唐灭后梁,成为阴山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阴山达怛“有每相温、于越相温”,“俗善骑射,畜多驼、马。”(注:《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录第三》。)
    唐朝末年,阴山地区活动着沙陀、吐浑、达怛、契苾和奚等部落,其中以沙陀的实力最强,对边地的局势影响最大(注:据《旧五代史》卷五五《康君立传》记载,世为边豪的蔚州人康君立(时任云州牙校)在与人谋附克用时说:“‘吾等虽权系部众,然以雄劲闻于时者,莫若沙陀部。复又李振武父子勇冠诸军,吾等合势推之,则代北之地,旬日可定……’君立等乃夜谒武皇言曰:‘……公家父子,素以威惠及五部,当共除虐帅,以谢边人……’”“以雄劲闻于时者”,“素以威惠及五部”等,均指沙陀部在阴山地区诸部中的影响很大,实力最强。)。唐咸通(860-873)年间,阴山达怛酋长率部随从沙陀贵族朱邪赤心助唐讨庞勋(注:《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录第三》:“达靼,……咸通中,从朱邪赤心讨庞勋”。赤心因功被赐姓名李国昌。),阴山达怛等部落成了沙陀的属部(注:《旧五代史》卷二五《武皇纪上》记载,李克用“尝与达靼部人角胜,达靼指双雕于空曰:‘公能一发中否?’武皇即弯弧发矢,连贯双雕,边人拜伏”。此时,克用为唐云中牙将,所谓达怛“拜伏”,是指听命沙陀贵族指挥。云中即唐云州,天宝元年一度改为云中郡,郡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境内有阴山道,大致从今大同市北上集宁,在集宁附近山口进入阴山山脉。此处达怛当在唐云州境北,与唐代以来活跃在阴山地区的室韦同为一支,亦即后来克用北投之达怛。)。广明元年(880年), 唐派大兵分攻拒命的李国昌于振武、李克用于云州,李氏父子战败,北入阴山,投了达怛。数月后,吐浑首领赫连铎秘密派人重赂达怛,挑拨达怛与沙陀之间关系,企图借机除掉李氏父子。阴山达怛也因沙陀长期居留部中,渐生猜疑。李克用闻知后,“每召其豪右射猎于野,或与之百步驰射马鞭,或以悬针树叶为的,中之如神,由是部人心伏,不敢窃发”(注:《旧五代史》卷二五《武皇纪上》。《新唐书·沙陀传》有相似记载。)。这时,正值黄巢义军反唐,李克用又宴请达怛首领,袒露了有朝一日将应诏与达怛“南向而定天下”,“曷能终老沙堆中”的心迹,“达靼知无留意,皆释然无间”(注:《旧五代史》卷二五《武皇纪上》。)。广明元年十二月,黄巢兵入长安,唐僖宗迁逃成都,唐政权受到严重威胁。沙陀贵族应唐急召,李克用率阴山达怛诸部万人趋雁门。中和二年(882 年)十一月,阴山达怛随李克用“赴难于京师”(注:《旧五代史》卷二五《武皇纪上》。关于李克用出兵人数,诸史记载不一。有万七千、三万五千和四万三种记载。克用自达怛趋雁门,所率达怛诸部兵万人,又合忻、代、蔚、朔等州兵计三万五千余众。达怛兵在其中不占少数。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第165页鞑靼条认为, 随克用父子问鼎中原的是九姓达怛,实误。)。达怛助克用数战黄巢,连连取胜。中和三年四月,收复长安。李克用因功迁为河东节度使,跟从他的一些阴山达怛部众“由是居云、代之间”(注:《新五代史》卷七四《四夷附录第三》。)。
    阴山达怛驻牧云(治云中,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代(治今山西代县)以后,因“破贼迎銮,功居第一”,加以克用“优宠士伍”,不加管制,“因多不法。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注:《旧五代史》卷二七《庄宗纪第一》。此段记载概指克用所部各族军,即“北边劲兵”,应包括阴山达怛。同书《武皇纪下》则谓克用“亲军万众皆边部人,动违纪律,人甚苦之”。《资治通鉴》卷二六三载,“克用,亲军皆沙陀、杂虏,喜侵暴良民,河东甚苦之。”),给河东地区的社会治安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克用子李存勖对这种强暴劫掠的不法行径和其父听之任之、“缓于禁制”的态度颇为不满,请克用加以管束。而李克用认为:“此辈从吾攻战数十年,比者帑藏空虚,诸军卖马以自给;今四方诸侯皆重赏以募士,我若急之,则彼皆散去矣,吾安与同保此乎!俟天下稍平,当更清治之耳。”(注:《资治通鉴》卷二六三昭宗天复二年(902年)三月条。 《旧五代史》卷二六《武皇纪下》有相近记载。)继续采取姑息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