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章怀太子墓西壁客使图高昌使者说质疑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文杂志》 程旭 参加讨论

1960年陕西乾县考古发掘出的章怀太子墓,其墓道东西两壁各绘《客使图》一幅。东壁的《客使图》经专家多次论证,对客使的身份争议不大。西壁《客使图》三位客使的身份仅王仁波、王维坤等专家有过论证,认为前两位客使为大食、吐蕃的使者,后一位可能是高昌使者。对大食、吐蕃使者的判断笔者未深入研究,不敢妄语。唯对宽圆脸,腰束带,腰带上系一短刀,拱手持笏,脚穿黑长靴之人物,“可能是高昌使节”①的判断,笔者认为多有不妥之处。
    一、仅以客使的相貌和发式,判定其是高昌使者似乎有些牵强。前辈学者的根据是《新唐书·高昌传》:“俗辫发垂后”,②《通典·高昌条》其人“面貌类高丽,辫发施之于背,女子头发辫而垂。”推测可能是高昌使者。此段史料对高昌人的记述过于简单,仅描述了高昌人的相貌和发式,却忽略了服饰这一基本要素。《梁书》卷54《诸夷·高昌国》曰:“国人语言与中国略同,有五经、历史、诸子集,面类高丽,辫发垂之于背,著长身小袖袍,缦裆裤。”③对照《客使图》可以看出,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有些勉强。事实上穿圆领长袍、辫发垂之于背、腰系革带、身佩短剑等装饰,本就是胡服,在南北朝时期很是盛行,在隋唐时期更是胡人普遍的穿着。因此,笔者认为,有些史料不可不信,亦不能全信。比如,高昌汉文化占统治地位,是因为该地国民以汉族为主。对此,历代文献记载和出土资料都可以证明。④也就是说,高昌人就是汉人。但史料记载高昌人“面貌类高丽”,显然史料记载人对高昌人的了解很不全面。
    高昌人是汉人,所以,其对“夷服”的排斥和对汉服的向往是由来已久的,在麹伯雅的内心深处,中原的文化才是礼仪典范。隋大业八年,麹伯雅在京游历三年之后归国,下车伊始,立即下令国人解辫削衽,改革服饰。其令云:“夫经国字人,以保存为贵,宁邦缉政,以全济为大。先者以国处边荒,境连猛狄,同人无咎,被发左衽,今大隋统御,宇宙平一,普天率土,莫不齐向。孤既沐浴和风,庶均大化,其庶人以上皆宜解辫削衽。”⑤此项服饰改革,终因隋朝势力鞭长莫及而屈服于铁勒的压力导致流产。但麹伯雅抗婚突厥在先,服饰改革在后,虽无一成功,其心声明亮如火,绝不是一句“取悦”能够完全概括的。在高昌人方面,他们耿耿于怀的也正是自己的服饰。“同人无咎,被发左衽”,麹伯雅此言,正尽中原人的观点,同时也是高昌人的苦恼。
    高昌人改变服饰的愿望,是在唐统一之后才实现的。唐灭高昌后,在该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策,建立中原一体化的军政体制,并且很快着手进行人口土地调查,而高昌人最关心的“夷俗”问题,并没有引起唐廷的重视,于是高昌人自发地掀起一场改变服饰运动,使唐王朝既欣喜又感到了同族的亲切。唐太宗贞在《贞观年中巡抚高昌诏一首》中说:“高昌之地,虽居塞表,编户之甿,咸出中国。自因隔绝,多历年所。朕往岁出师,应时克定,所以置立州县,同之诸夏。而彼土黎庶,具识朕心,并变夷俗,服习王化。家慕礼让之风,人事农桑之业。朕爱养苍生,无隔新旧,引领西顾,嘉欢良深。”⑥也就是说,唐廷对高昌人自发地“并变异俗,服习王化”的行动予以了肯定。既然唐朝上下对高昌变“夷俗”非常重视,那么唐朝将高昌“伪王以下及官人头首”⑦举家迁往中原之后,绝不会允许他们着胡服出现于唐廷的任何角落。也就是说,着胡服的高昌使者绝不会出现在唐朝的鸿胪寺;唐朝的画师、画工也不敢冒大不韪将穿胡服的高昌使者形象画在太子的墓中。既然高昌人对“并变异俗,服习王化”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客使图》的人物即使是高昌使者,在亡国后五十多年间,其使者的着装也不应是胡服。
    二、从时间上看,高昌国已经灭亡,何来高昌使者?《旧唐书·高昌传》载:“时西戎诸国来朝贡者,皆涂经高昌,文泰后稍壅绝之。……十三年,太宗谓其使曰:‘高昌数年来朝贡脱略,无藩臣之礼,国中署置官号,准我百僚,称臣于人,岂得如此!今兹岁首,万国来朝,而文泰不至。增城深堑,预备讨伐。贞观十四年(640),太宗乃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及突厥、契苾之众,步骑数万众以击之。’及闻王师临碛口,惶骇计无所出,发病而死。其子智盛嗣立。既而君集兵奄至柳谷……进逼其都。智盛移君集书曰:‘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咎深谴积,身已丧亡。智盛袭位未几,君其赦诸?’君集谓曰:‘若能悔祸,当面缚军门也。’……智盛穷蹙,出城降。君集分兵掠地……其智盛君臣及其豪右,皆徙中国。”⑧“麹氏传国九世,百三十四年而亡。”⑨
    从以上史料可知,贞观十四年(640)高昌已为唐所灭,高昌最后一个国王麹智勇及豪族被掳至长安,唐朝统一高昌。也就是说,高昌王国的历史就此戛然而止,而章怀太子葬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时间上二者相差近一个甲子,在五十多年之后绘制一个亡国使臣,根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
    三、唐廷统治者认为,灭高昌是其功勋之一,如何再允许高昌使者出现?在唐太宗心目中,平高昌是帝国统一大业的一部分,也是统一西域的开端。“贞观十四年,太宗以高昌平,召侍臣赐宴于两仪殿”,在庆功的同时,要求群臣戒骄。⑩贞观十九年,太宗又谓侍臣曰:“朕观古来帝王,骄矜而取败者,不可胜数。不能远述古者,至如晋武平吴、隋文伐陈以后,心逾骄奢,自矜诸己,臣下不复敢言,政道因兹驰紊。朕自平定突厥、破高丽已后,兼并铁勒,席卷沙漠以为州县,夷狄远眼,声教益广。朕恐怀骄矜”(11)从这两段史料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自认为他的开边军事活动,与西晋统一东吴和隋文帝统一江南,在本质上都是统一事业。这证明在唐太宗心目中平高昌等军事行为不过是完成统一而已。《讨高丽诏》评价太宗的武功时说:“北殄匈奴种落,有若摧枯。西灭吐谷浑、高昌,易于拾芥。包绝漠而为苑,跨流沙以为池。黄帝不服之人,唐尧不臣之域,并皆委质奉贡,归风顺轨,崇威启化之道,此亦天下所共闻也。”(12)既然唐朝君臣认为灭高昌是其统一国家的重要功勋,何人又以何种理由绘制亡国的高昌使者于墓室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