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略论严复与张元济(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黑龙江社会科学》 徐立亭 参加讨论

“废科举,兴学校”的共识
    在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许多有识之士取得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于是,中国社会形成一股呼吁“新学”的思潮,“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注: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1474页。)严复与张元济追寻时代进步潮流。
    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文章中极力批判科举考试制度。他认为八股取士有三大害处:“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摧残中国的人才。他主张中国的变法维新应从废除八股文入手。他写道:“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注: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40页。)他对八股取士与国家危亡的关系做了总结:“总之,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破坏人才,国随贫弱。此之不除,徒补苴罅漏,张皇幽渺,无益也;虽练军实,讲通商,亦无益也。何则?无人才,则之数事者,虽举亦废故也。舐糠及米,终致危亡而已。”(注: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43页。)他认为人才是国家存亡的决定因素,破坏人才的八股取士制度不废除,将使国家陷入危亡境地。
    严复明确地指出救亡自强之道在于“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注: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43页。)他反复强调学习西学的重要性,而且付诸实践。1896年,严复在天津创办了一个俄文馆。(注:林耀华:《严复社会思想》,燕京大学《社会学界》,第7卷。)他亲任天津俄文馆总办,拟订课程,聘请教师,筹划学校规模,培养俄语外交人才,以适应当时政府外交事务的需要。
    张元济也认为废科举、兴学校是救国自强的当务之急。他在1896年6月8日致汪康年书称:“今之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科举不改,转移难忘。吾辈不操尺寸,惟有以身先之,逢人说法,能醒悟一人,即能救一人。”(注:张元济:《致汪康年书》,《汪康年师友书札》二,1676页。)1897年2月,他在北京创办的西学堂开学,招收京员及官绅子弟四五十人,“学习西国语言文字”。(注: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4008页。)后来,经严复取名“通艺学堂”。(注:张元济:《戊戌政变的回忆》,《戊戌变法》四,325页。)严复推荐侄儿严君潜充当“通艺学堂”的教员。严复应张元济之托还为“通艺学堂”聘请外籍教师。据张元济1898年1月13日致汪康年书称:“敝馆教习已请定,系由严又陵经手,由伦敦聘来,每岁脩金二千两,系教会董事代请,故脩费不昂,而可得良师,但不知果能如其所言否。”(注:张元济:《致汪康年书》,《汪康年师友书札》二,1719页。)张元济为办好“通艺学堂”煞费苦心,表现高度的责任感。
    1898年9月18日,严复到“通艺学堂”讲学,题目是《西学门径功用》。严复在讲演时,首先介绍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化中人位论》即今译《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该书从比较解剖学、发生学、古生物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确定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这个观点在生物学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严复用简捷的语言说明了赫胥黎《化中人位论》的主要观点。他说:“昔英人赫胥黎著书名《化中人位论》,大意谓:人与猕猴为同类,而人所以能为人者,在能言语。盖能言而后能积智,能积智者,前代阅历,传之后来,继长增高,风气日上,故由初民而野蛮,由野蛮而开化也。”(注:严复:《西学门经功用》,《严复集》,92页。)他从人与动物区别的角度说明人必须重视学习。他说:“故生人之事,以炼心积智为第一要义。炼心精,积智多者为学者,否则常民与野蛮而已。”他接着讲述为学穷理的一般方法。一为考订,二为贯通,三为试验。他指出学习科学理论,先观察,后总结,再试验。“试验愈周,理愈靠实矣,此其大要也。”严复强调理解、认识、思维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他说:“吾人为学穷理,志求登峰造极,第一要知读无字之书。”他认为只有真正理解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则可据已然已知以推未然未知者,此民智最深时也。”(注:严复:《西学门经功用》,《严复集》,93页。)这是严复对治学方法的概括与总结。
    据当时《国闻报》报道,1898年五六月间,应通艺学堂聘请,严复曾经两次前往讲学,“考订功课,讲明学术”。9月间,由于光绪皇帝召见,严复来京寓居“通艺学堂”,学生纷纷拜访求教,“诸生请业者络绎不绝。”(注:《国闻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严观察登堂宣讲》,《戊戌变法》三,411页。)
    光绪皇帝关心“通艺学堂”。早在1898年6月16日,他召见张元济时就说:“要学生好好的学,将来可以替国家做点事。”(注:张元济:《戊戌政变的回忆》,《戊戌变法》四,325页。)然而,伴随戊戌变法的失败,“通艺学堂”也就解散了。张元济被罢了官,学堂无人接办。“肆业各学生因八股取士已复旧制,亦各意存观望,纷纷告退。”张元济将“通艺学堂”的所有书籍器具及积存余款,开列清单,呈报管学大臣孙家鼐。肆业各京官均已风流云散,不知去向。“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注:《通艺罢学》,《戊戌变法》三,449页。)“通艺学堂”归并京师大学堂了。
    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创办起来的。在当时曾拟定委任张元济为总办,严复为总教习。“京师讲求新学之士大夫,莫不以此举为得人。”(注:《京城大学堂拟请总教习》,《戊戌变法》三,384页。)张元济没有接受这个职务,“因其所用之人多非同志,极力辞退。”(注:张元济:《致汪康年书》,《汪康年师友书札》,1737页。)严复也未到京师大学堂就任。当时《国闻报》就此事发表评论:“可见中国创办一事,欲得人而理,有如此之难,其实中国未尝无人,仍不过以资格二字拘泥困守而已。”(注:《京城大学堂拟请总教习》,《戊戌变法》三,384页。)清政府竟以“资格”为由另任他人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