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军队本身的名称说,国民政府军队本名国民革命军,(初建时称党军,北伐时称北伐军)。不仅大革命时期,而且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国民政府军队均用此名。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军队也列入国民革命军编制序列。史著中对共产党军队均写明八路军、新四军的名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的军队一般只需写出部队番号即可,如十九路军、二十九军等。有的论文在军队番号前冠以“国民党军”,如《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七七抗战原因初探》(载《北大学报》1988年第2期),不仅画蛇添足,而且这种称谓本身就是不准确严谨的,国民党只有党组织系统,它哪里又有什么军队编制? 国民政府统辖的国民革命军又简称“国军”。这在当年是很通行的称谓,1949年后台湾继续沿用,而大陆已久不采用。但近几年大陆出版物刊载台湾学者和海外学者的论著中也使用“国军”的称谓,如:加拿大学者徐乃力《抗战时期国军兵员的补充与素质的变化》一文、台湾学者张瑞德《抗战时期国军各阶层成员出身背景及素质的分析》一文。①《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中也介绍了“国军”系国民革命军别称。②国军的称谓比较简洁。 有的论著称国民政府军队为蒋介石军队(简称“蒋军”)。这与称国民政府为蒋介石政府一样不科学。虽然蒋介石是国民政府军队的统帅,但在体制上国民政府军是国家的军队,总不能以统帅的名字作军队的名称吧。况且,国民政府的军队组成复杂,有中央军和地方各系的军队,诸如西北军、东北军、晋军、桂军、川军、滇军等。蒋介石直接掌握的是中央军。如果说有蒋介石军队的话,那么就是中央军。可是,既然有了中央军的名称,又何必称蒋介石军队呢? 总之,在民国史著述中,国民党军、蒋介石军队等名称不宜使用,准确的提法为国民革命军、国民政府军,或简称国军。 四 关于对中国共产党的称谓 大陆学者长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生活工作,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着社会所有部门和单位,以至人们习惯地简化用“党”一个字专门称呼中国共产党。而且许多人,不管是不是共产党员,还常常以“我党”来称呼中共。这种习惯也被带进中华民国史的著述中。 或许有人认为,中共党史与民国史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我认为,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共党史的内容亦属民国史研究范围,正如同盟会的历史活动也是晚清史研究的内容一样。现在只是由于民国史研究刚刚开展不久,因而侧重于民国时期统治者方面的研究罢了。事实上,即便是现在,中共党史与中华民国史研究也无法截然分开(尤其涉及国共关系时)。 我想,单纯研究中共党史的论著,如发表于中共党史刊物的文章,简称中国共产党为“党”,或许还勉强说得通。如《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帮会工作》(载《党史研究资料》1988年第8期),《浅谈我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独立自主政策及其作用》(载《党史纵横》1988年第二期)。只要读者了解这两份是中共党史刊物,对篇名中的“党”即中共不会误解。(当然,即便是专门研究中共党史的论著,作者身份是中国党员,也不宜在学术论著中使用“我党”这样的称谓语气,下面还将论及。)但在一般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著,纵然是专论中共党史的,也不应单以一个“党”字(普通名词)专指中国共产党(专门名词)。在中华民国时期,活动于政治舞台上的不仅有中国共产党,还有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怎么能单以一个“党”字指称中国共产党呢?这种作法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至于使用“我党”这样的称谓,就更不严肃了。为什么作者要把自己的党派身份带进学术研究领域里来呢?而且,试想:读者怎么知道作者究意属于哪个党派呢?难道还要读者在阅读论著时对作者的党籍考证一番?至于不是中共成员的作者在论著中也用“我党”指称中共,那不很滑稽吗? 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史学研究者可以是某个政党的成员,但在学术活动和撰著中似无需以鲜明的党派立场作标榜。记述历史,评论事件,臧否人物,均依靠研究者掌握准确可信的资料,以科学态度对历史进行客观冷峻的审视。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历史,解释历史,保证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史学工作者很难完全摆脱现实社会政治环境的制约,难免带有某种思想政治烙印。不过,我们在语言运用称谓语气方面尽量客观合理,讲求科学规范,否则,学术研究著述与政治宣传作品又怎么区别呢? 五 关于敌、伪、顽、友、我的称谓 民国时期,特别是国民政府时期阶级对抗和民族斗争非常激烈,政治上出现了敌、伪、顽、友、我这些名称,其中“顽”是共产党专门用来指称反共的国民党及其军队的。今天,学者们在史著中能否使用这些称谓论述历史呢?试分析一下。 先说“敌”。从军事学角度看,敌我是战争双方各自对作战对象和作战主体之间关系的指称,两者是互动变位的,并非对某方军队专指。在政治对垒中敌我对称也是一样。但现在一般容易从中共党史军史的角度使用敌我称谓。过去的中共党史军史资料中,有关国共内战的资料所称“敌”是指国民政府军队,“我”指共产党红军。如红军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就是如此。如果在史著中仍沿用这种称谓办法,把国民政府军队称“敌军”,把红军称“我军”就显然不行了。客观的史学论著只能直接记述为国共两军,而不能代以敌我这样的称谓。只有在记述抗日战争时期历史时,称日方为敌,称中国一方为我,因为当时日本为入侵中国之敌,我们中华民族正对它进行抵抗。 “伪”,本是假的意思,在政治上称之为“伪”者,必为非法的不予承认的对象。抗日战争时期称伪政权、伪军、伪满洲国等,这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共同立场。今天写史仍使用这一称谓,当无异议。但过去个别论著把国民政府称“伪”,这就混淆了坚持抗日的阵营与投降日本的阵营的界限。现在有的论著对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称“伪”,把国民政府制定的宪法、召开的国民大会、组成的立法院行政院,称为“伪宪法”、“伪国大”、“伪立法院”、“伪行政院”,这就无视当时那些政治活动、文件和机构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就不是尊重历史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