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初“轻徭薄赋”政策考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陈锋 参加讨论

至顺治十四年(1657年),刊定《赋役全书》,谕令:“钱粮则例俱照万历年间,……至若九厘银,旧书未载者,今已增入”(注:乾隆《江西赋役全书·省总·田产》;又见《清世祖实录》卷112, 顺治十四年十月丙子。)。从此,九厘银除在个别地区、个别情况下有所减征外,九厘银的加征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清末,视同正项。
    第三,在军需紧急的情况下,打破赋锐征收定例,进行田赋的预征(注:参见拙作:《顺治朝的军费支出与田赋预征》,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本来,田赋的预征也是明末的一项弊政,清初依旧沿袭。户部尚书车克在谈及陕西的情况时说:“自故明崇祯年间,秦中军兴浩繁,需饷甚殷,持筹者计无所出,遂议于通省地方预征三分,以济燃眉。其初亦曰偶一行之。后遂相沿为例,以致延、庆诸郡民穷为盗,地荒而丁绝,竟不可问焉!迄今沿袭未革”(注:档案,顺治九年六月十六日车克题:《为预征相沿为例,秦民苦累难堪,请旨永禁,以固邦本事》。)。之所以“沿袭未革”,是由于“秦中满汉兵马云集,本省钱粮不足,全望拨济者以充之,而协解多不如期,此预征之弊所由难返也”。在明末,还只是预征三分,至清初已是预征五分,并将预征“折色”改为预征“本色”,由于当时粮价飞涨,也就更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如陕西巡抚雷兴所云:“因军需不敷,不得已而檄征(顺治)三年本色五分,接济兵食。然旧贮已空,新苗未布,见在市价升米四分,升豆三分,较征折色四倍其值”(注:档案,顺治三年二月七日雷兴题:《为大兵云集,粮饷不敷事》。)。而到了顺治七、八年(1650、1651年)则又预征来年的全部额赋,从而导致各地士民“纷纷称苦”。
    根据笔者所接触到的档案材料,除了陕西的田赋预征外,在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也有田赋的预征。凡此预征,一般是经过地方官事先申详,或经略大臣具题,复经最高统治者应允实施的。除此之外,不“事先申详”、“不奉明旨”的私自预征或“擅行预征”更为普遍,不备述。
    第四,曾经被明令革除的“练饷”,亦因财政困难、军费不足而重新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加征。户部尚书阿思哈述其缘起云:
    前以钱粮不敷,兵饷告匮,臣部具有兵饷缺额等事一疏,奉有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会同确议具奏之旨。遵此,随经公同会议,不敷钱粮应将明季所增练饷照旧例于顺治十八年为始加征。奉旨:依议。钦遵。随即行文各督抚,一面查照旧例作速派征,另为收贮,候拨兵饷,一面将旧例报部在案(注:档案,顺治十八年闰七月二十九日阿思哈题本。见《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4 辑。该辑公布了有关练饷加征题本40件,以下所引,未注明题本名称者均源于此。)。阿思哈明确指出,练饷是“照旧例”征解,所谓的照旧例,亦即“照明例,每亩一分派征”。据户部当时依次公布的直隶、山东、河南、江南、山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福建、陕西、广西、四川13省区的亩额,合计共为5 721 840余顷。除东北地区不征练饷外, “以上各省每亩田地一分派征,共约计银五百余万两”,“限文到两个月内,尽数征完”,“至于云贵,系新辟地方,臣部无熟地亩可查,应敕云贵巡抚备查见征钱粮亩数,照此派征,仍将派征数目报部,其一切勒限禁约处分,俱照各省之例”(注:档案,顺治十八年八月六日阿思哈题本。)。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户部所公布的派征练饷亩额,大大超过了一般典籍所记载的亩额,如《清圣祖实录》卷五载,顺治十八年全国田、地、山、荡、畦地合计共为5 265 028顷,仅上引直隶等13 省的亩额已超出45.6万余顷。怎样解释这一差额呢?笔者认为除了大亩、小亩以及折亩带来的统计标准不一外(注:参见拙文:《清代亩额初探》,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5期。), 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把部分荒地和报垦地统计了进来。如山西省,据山西巡抚白如梅题称只有熟地31.5万余顷,比户部题定之额少10万余顷,即属于“见荒并开垦不应起科之地”。这部分土地,“正粮与加增九厘银两,已奉皇恩蠲免,今练饷似当暂为除豁”(注:档案,顺治十八年闰七月二十七日白如梅题本。)。按说应少征练饷银10万余两,但户部的重新议奏仍坚持原议:
    查新增练饷,臣部明照见在田地,每亩加征银一分。山西省计见在田地共四十二万三千七百五十余顷,应增银四十二万三千七百五十余两。已经题奉旨派拨二分兵饷。今该抚题报之数,比臣部题定之数少银十万八千两,但所增练饷原充兵饷之用,难以缺额,应请敕下该抚,查照臣部题定数目征收可也(注:档案,顺治十八年八月二十六日阿思哈题本。另据笔者所抄录的一份档案,顺治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阿思哈题:《为各省镇兵饷找拨届期,请动所征练饷以济军需事》称:“该本司左布政使王显祚查看得练饷银两,遵照部定,晋省应征银四十二万三千七百五十九两,已经申详本部院在案。本司竭力严催,各府州征解去后,节据各府州申报,俱于限内催征全完”。)其他省分也有类似的情况。如湖广,户部题定的田地总额为65.7万余顷,应征练饷65.7万余两,实际上,湖广土地“总计实止五十八万六千七百二十二顷九十五亩零,共不敷饷七万一千七十七两零,无从派征”(注:档案,顺治十八年十一月六日杨茂勋题本。)。又如江西,户部题定的田地总额为44.9万余顷,但“及查全书,止共四十四万四千三百余顷”,不但与现存熟地不符,即与《赋役全书》相较亦有缺额,所以,“自派之后,本司凛遵督催,厉牌严檄,催征之法术已寡;面命耳提,追呼之焦劳倍至。虽念切急公,依限完解州县固多,其因民告艰,代请免山、免塘者亦复不少。纵有部议止有田地,其如足额,必合山塘,虽民困固当轸念,但额饷已奉派拨,何哉分毫难少”(注:档案,顺治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张朝嶙题:《为各省镇兵饷找拨届期,请动所征练饷以济军需事》。)。这说明,为了多征练饷,户部所题定的亩额比当时起赋的亩额为多。
    另外,在明季未加征练饷的卫所土地以及明代废藩土地,也“概加征收,以济军需”(注:档案,顺治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阿思哈题本:顺治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阿思哈题本。)。在某些地区,还有所谓“额外加增练饷银”(注:参见拙著:《清代军费研究》第298-300页,表7-1、7-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