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府城早期商城发现的史学价值(2)
商王田猎的地点,据初步统计实际有220地。其利用情况,其中有102地只见有一次行猎活动,行猎2~4次的有57地,5-9次的有26地,10次以上的有35地。最多的是如地,有175条卜辞卜到此地行猎,其他如噩(83辞)、盂(63辞)、宫(61辞)、斿(55辞)、梌(59辞)、(48辞)、(46辞)等,皆是商王常去狩猎的地区[7],现分而述之。 覃:覃地是商王来往和重要的田猎区,卜辞所记甚多,如:“甲申卜翌……王其于覃……”(《合集》28921),“甲辰卜翌日乙,王其于覃无灾?吉。”)《屯南》4301)而且,雍与覃为同版地名,“丁亥卜,贞王田于雍往来无灾?吉。□戍卜:贞□田覃□来无……”(《合集》37652)。 覃字卜辞从、从,隶定作,唐兰《殷虚文学记》释作覃,认为覃之本字当象盛于□,者蕙之本字,盖用以湛酒者,即坛字之象形。《说文》:“覃,长味也。”此字正象以蕙置坛上和酒,引申之,有长味之义。因此,即覃字之本字。覃地所在,唐兰先生以为即《尚书·禹贡》“覃怀底绩“之”“覃”,地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区。从现有距离来看,府城与沁阳市区相距亦仅30余公里。 梌:卜辞所记商王在此地田猎活动甚多,是商王的主要田猎地之一,也是商王经常来往的地方。学术界对此字的解释及其地望的考定均有分歧。笔者从吴泽先生的看法即梌为徐,梌即温县徐堡。实际上,徐之本字“余”即为“构木为巢”的干栏式建筑的象形,故从古文字演变规律来看,“余”字加义符“木”变为“梌”,与其加义符“水”、“彳”、“邑”演变为“涂”、“徐”、“ ”等道理是一样的。[8]故“梌”确定就是“徐”,就是温县北数里的徐堡。 而且,梌地和覃地见于同版卜辞,其辞云:“丁未王卜:贞田覃往来无灾?王占日:‘吉’。戊申王卜:贞田梌往来无灾?王占曰:‘吉’。兹御。获□二。“(《合集》37511)“丁未”与“戊申”为相连的两日,两者间隔一日路程,应当相近。从上述可知,覃为沁阳市区,梌为温县徐堡,相者两距亦仅为15公里左右,如此考定,当符合实际。 宫:宫地见于各期卜辞,它是商王经常来往的地方和重要田猎地,卜辞所记商王在宫地田猎活动甚多。郑杰祥认为卜辞宫地应当就是春秋时代的丘宫,即今河南省濮阳县北。[9] 宫地常见与雍、梌等地同版。如“辛亥卜:贞王田宫往来无灾?弘吉。壬子卜:王田雍往来无灾?弘吉。”(《合集》41818)“……丁未卜:贞王于宫往来无灾?戊申□:贞王……雍往来无灾?……”(《合集》36643)“辛卯卜:贞王田梌往来无灾?壬辰卜:贞王田宫往来无灾?(《合集》37620)。从同版卜辞关系而言,宫地与雍地相近,宫地与梌地相近。而且从干支记载而言,辛亥与壬子为相连的两日,表明宫地与雍地相距一日路程;同样,辛卯与壬辰也为相连的两日,梌地与宫地也相距一日路程。由此推论,宫地当与雍地、梌地相近,当在今沁阳东、博爱西一带。 此外,依据同样的原则和方法,还可推知有43个田猎区地名在沁阳附近:向即《诗经·十月》的向,在今济源市轵城附近;鄈即《水经注·沁水注》的鄈城,即今博爱县城。召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戍郫邵”的邵,在今济源市西的邵源镇。宁即修武,《韩诗外传》云“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更名宁曰修武矣”。凡,即《水经注·济水注》的凡城,地在今卫辉市西南二十里。从现在地理位置来看,凡、宁、雍、梌、鄈等地在沁水东的修武、辉县一带,盂在今沁水西而临近沁水的沁阳市区附近,向、召在盂之西的济源市。说此田猎区以沁阳为中心,应当不误。杨升南先生以1982年河南省测绘局编绘的《河南省分县地图册》所绘的三县图测量,从辉县治到修武为42公里,修武(经博爱)到沁阴为48公里,沁阳到今济源县治为28公里,沁阳到邵原镇为68公里,从今辉县县治到济源县邵原镇东西距离则为158公里。北起太行、中条山之南,南到黄河以北,其距离大约为50公里。是则沁阳猎区范围东西长约158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与陈梦家等先生所指划的规模大致相当。[10] 三 府城商城遗址位于夏文化与先商文化的交汇之处,这是府城遗址发现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白家庄各期文化遗存的重要原因:同时,从考古文化、商城年代来看,府城商城乃是夏商文化冲突的产物。 据考古资料可知,沁水下游分布着密集的夏文化和先商文化。通过研究,邹衡先生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二里头文化基本上属于二里头型,都在沁河的西南,而先商文化分别属于漳河型和辉卫型,都在沁河的东北”。因而,“沁河一带是二里头文化和先商文化的交接之处”。[11]另据文献资料可知,夏王朝和商先公同时并存,且大致以沁水为界限,东西对峙。[12]夏文化,作为当时中原及其附近地区发展水平最高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在与先商文化长期的毗邻错居之中,强烈地影响了先商文化的发展,表现为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在先商文化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尤其是诸如大口尊、平口瓮、刻槽盆、捏口罐、爵等在先商文化与夏文化接壤的地区则有更多的发现。夏文化对先商文化的这种影响,从发展的角度看,早期较少,晚期较多;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心地区较少,接壤地区较多。其传播方式是渐进的、浸润式的,而非突发的、嵌入式的。府城遗址所发现的文化遗存表明一方面其受到了夏文化的强烈影响,另一方面,也保存着商人自身的特征。这也就是府城遗址发现二里头文化及商代的二里岗文化,白家庄文化的重要原因。[13]因此,为了防止当时最高水平的夏文化的东侵,同时与夏人对抗,商人在沁水的东岸建立了据点。府城北据太行天险,居太行关与白陉关的中心位置;同时,在沁水以东,处于先商文化区域之内,也正处于夏文化与先商文化的交汇之处。府城所在的沁水下游地区乃兵锋相交地带,因而府城就成为防犯和进攻夏人的桥头堡。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