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东汉在西域的屯田,主要在伊吾、柳中、车师、楼兰等地,在时间上与东汉王朝与西域三 绝三通相一致。 (一)“一通”时期的东汉屯田 东汉初年,西域诸国求内附,“光武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竟不许之”。直到永平十六 年(73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于阗 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3]。此外,尚有车师前、后部戊己校尉 屯田及楼兰屯田。 戊己校尉屯田见《后汉书·耿恭传》,“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 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附马都尉耿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 校尉,屯后王部金蒲(一作满)城;谒者关宠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数百人”。 金蒲城在今奇台西北,柳中在今鄯善西南之鲁克沁。兴屯时间比伊吾卢宜禾都尉晚一年。 关于楼兰屯田,主要见之于《水经注》卷二的记载:“敦煌索励,字彦义,有才略,刺史 毛奕表行贰师将军,将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 千,横断注滨河……胡人称神,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这条材料未注明时代, 后人根据文中提到的王尊、王霸系东汉人,故而判定为东汉史实。另外《后汉书·杨终传》 :“自永平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考,转相牵引,掠考冤滥,家属徙边。加以北征匈奴, 西开三十六国,频年服役,转输烦费。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民怀土思,怨结边 域。”这里明显提到屯田者四处,其中包括楼兰。《资治通鉴》将杨终上疏系之于建初元年 (76年),因此有人把《水经注》楼兰屯田之事进一步考定在明帝末年,或当不误[4]。楼兰 虽在前汉元凤四年(前77年)已迁都扜泥(今婼羌县城南稍偏东6.4公里的且尔乞都克古城) ,国 名也改名鄯善。但楼兰作为一个屯戍基地和中西交通所必经的商贸城市却仍然存在[5]。 不过,作为屯田区的楼兰同上述三地一样,随着西域的再次中断而被迫放弃,前后不到三 年。永平十八年(75年),北单于遣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击车师,杀车师后王安得。年底,焉耆 、龟兹攻没都护陈睦,北匈奴与车师勾结,围困戊己校尉关宠和耿恭。次年,关宠战没,耿 恭仅以13人得脱。朝廷悉罢戊己校尉和都护官,西域再绝。东汉在西域的第一次屯田也随之 作罢。 (二)“二通”时期的屯田活动 “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二年,宪因遣副校尉阎盘将二千余骑掩击 伊吾,破之,三年(91年),班超遂定西域,因以超为都护,居龟兹。复置戊己校尉,领兵五 百人,居车师前部高昌壁,又置戊部侯,居车师后地候城,相去五百里”[3]。恢复的车师 两处屯田,虽与第一次屯田时具体地点有了变化,但高昌壁之于柳中,后部候城之于金蒲( 满)城,都相距不远。“二通”期间,除了恢复车师两处屯田外,伊吾屯田的恢复虽无具体 记载,但从其它间接材料可以得到证实。《后汉书·南匈奴传》载:永元四年(92年),汉“ 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可见伊吾屯田也是同车师屯田一样恢复了。这一时期,汉 在西域的屯田历时十六七年。到延平元年(前106年),“会西域诸国反攻都护任尚于疏勒” 。后朝廷派段禧接替任尚为都护,以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北地梁慬为西域副校尉。 但“岁余,朝廷忧之,公卿议者以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永初元年 (107 ),遂罢都护,遣骑都尉王弘发关中兵还慬、禧、博及伊吾卢、柳中屯田吏士”[6]。第 二期屯田再次作罢。 (三)“三通”后的西域屯田 永初放弃西域后,北匈奴即复收属诸国,共为边寇十余岁。敦煌地处最西,受害最烈,于 元初六年(119年),派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伊吾。但不到数月,北匈奴遂与车师后部联合 ,攻没索班。击走车师前王。鄯善逼急,求救于曹宗,曹宗再次上书朝廷,请求出兵五千人 ,报索班之耻,规取西域。朝廷为此而进行讨论,“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遂弃西域”。 邓太后询问班超之子班勇,班勇建议“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平故事。又宜遣 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但邓太后对班勇的建议只采纳了一半,只派营兵300人居敦煌 ,而楼兰屯田之议被搁置。结果北匈奴“连与车师入寇河西,朝廷不能禁”。延光二年(123 年)敦煌太守张珰又上书,提出“西域三策”:出兵西域,击破匈奴呼衍王,控制车师后 部,此为上策;若不行,则派军司马率吏士500人屯柳中,四郡供其犁牛谷食,此乃中策; 若还不行,放弃西域,此乃下策。朝廷辩论中得到尚书陈忠的大力支持,安帝遂以班勇为西 域长史,于次年“将施刑士五百人,西屯柳中”。 在柳中屯田之后,西域屯田又陆续扩大到车师后部和伊吾。《后汉书·西域传》载,永建 六年(131年),“帝以伊吾旧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复令开设屯田为 永元时事,置伊吾司马一人”。这是伊吾第三次恢复屯田。关于车师后部的屯田,亦见于《 西域传》:永兴元年(153年),“车师后部王阿罗多与戊部候严皓不相得,遂忿戾反叛,攻 围汉屯田且固城,杀伤吏士”。从这里可以看出,车师后部戊部候和屯田活动在“三通”时 期是恢复了的。 三 两汉屯田最早始自武帝太初之后。确切说应该在天汉年间。在这个时候,汉王朝驻兵兴屯 ,把着眼点首先放在解决西进人员的给养上,主要是基于包括元封三年(前108年)汉击楼兰 姑师和太初年间李广利伐大宛两次西域用兵中缺乏粮食供应。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军 队就无法取胜,使者就不能畅达,设置在西域的军事行政机构和派往西域的官吏就不能长期 坚守,经营西域的战略就无法实现。也就是说,西域要能有效经营,首先要供应粮食。 李广利伐大宛,两次调兵出关,第一次“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结果“ 往 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主要原因是“道远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战患饥”。由 于粮食供应不上,十之八九的士卒饥馁而死,导致战争受挫。第二次增兵,“赦囚徒材官, 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橐 它以万数。多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传相奉伐宛凡五十余校尉”。“发天下七科適,及载粮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7]。结果回到玉门关者不到3000人,也是由于 道远烦费,大部分士卒在饥饿中死去。虽然最终取得了伐宛胜利,但“捐万五之师,靡亿万 之费,经四年之劳,而廑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毋寡之首,犹不足以复费”[8],把国家 拖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