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殷商为神本时代说(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殷都学刊》 王晖 参加讨论

从上引卜辞可见,殷人大至征伐方国、祭祀先祖,小至出行、令牧人放牧、做梦、等等,均要进行占卜,请示鬼神的意志。甚至选择吉日也要占卜:“庚申卜贞,王唯乙令毕(注:此字原为上“匕”下“禽”,有的学者把此字等同“禽”,是不对的,此字以“匕”为声应读为“毕”。)暨并。/庚申卜贞,王唯丁令毕暨并”(屯南4048);“癸巳卜,兄贞,丁辛吉,泳于并”(英国1948)。这说明鬼神在殷代的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卜辞中,王不仅自任贞人卜问:“辛亥卜,王贞,……”(合集10374);而且, 王还自任巫祝祝告先祖先妣:“辛酉卜,王勿祝于妣己。/辛酉卜,王祝于妣己,乃取祖丁”(合集19890);“庚辰卜,王祝父辛羊豕, 乃酒父……”(合集19921);“贞,王其入,勿祝于下乙”(合集1666); “丁巳卜,争贞,王其有曰祖丁祝”(合集1869正);“……王勿祝于四父。三月”(合集2331)。殷代神权崇拜可分为三类:祖先神、自然神、天神。在这三者之间,以祖先神的祭祀活动最多,祭祀祖先的卜辞数量远远超过了自然神和天神的数量,说明殷人十分重视祖先神祇。殷人天神有许多是从祖先神中转化而成的,天神中的主神就是殷人高祖帝喾(帝俊),而“东母”“西母”就是殷人的高妣羲和、常羲。〔1〕因此,可以说殷代神权崇拜主要就是祖先神崇拜。 《书·洪范》中殷之后人箕子说:“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从这些表述来看,龟筮占卜的力量比人的意志更为重要,所以蔡沈《书集传》评论上述这种情况说“稽疑以龟筮为重”,箕子之语是对殷文化的总结,也反映了殷文化的特点。
    殷代神权高度集中在殷王手中,这是殷代神权崇拜最主要的一个特点。这一点过去并未予以充分的认识,故应特别加以强调。其实这种情况《管子·国准》就曾说过:“殷人之王,诸侯无牛马之牢,不利其器……诸侯无牛马之牢,不利其器者,曰淫器而壹民心者也。”这里着重强调了殷王统治天下的政治特点。殷王朝对诸侯方国的祭祀权力进行了限制,其主要表现在所谓的“祭器”方面,不准诸侯方国具备“牛马之牢”去祭祀神灵。卜辞中也有材料可证明殷代“诸侯无牛马之牢”说法,“贞,呼黄多子出牛,侑于黄尹”(合集3255),黄多子为黄尹之后裔中的各族族长,但这些宗族族长没有祭祀先祖黄尹的权力,黄尹的祭祀权力掌握在殷王手中,例如,“贞,来丁酉侑于黄尹”(合集563 ),“唯丁酉酒黄尹”(怀特899),都是由殷王来祭祀黄尹。 依郭沫若之说,黄尹就是“阿衡伊尹”(粹编198片考释), 而卜辞中祭祀伊尹的卜辞就更多了。《合集》32786和32787有“丁巳卜,侑于十位伊又九”,大概伊尹之后是代代为尹职,以代代受祀,而至19位之多。《合集》563中商王要黄尹(伊尹)的后人出牛, 再由商王去祭祀他们的先祖,这典型地说明殷代祭祀权力的高度集中。《周易·既济》九五说:“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礼记·坊记》引此,郑玄注云“东邻谓纣国中,西邻谓文王国中”;《汉书·郊祀志》引此,颜师古注云“东邻谓商纣也,西邻谓周文王也”。据卜辞材料我们可以对“诸侯无牛马之牢”及“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予以新的解释,殷代诸侯方国不是没有牛马,而是由于祭祀权力的限制,在祭祀时不能用“牢”。殷纣王在杀牛祭祖之时,文王只能用新菜去禴祭。不是岐周没有牛羊,而是文王的祭祀权力受到限制。(注:周方国盖在所谓的“受天命”后,便以牛羊等牲祭祀先祖和殷先王,正如周原甲骨刻辞中所反映的情况。)这也真是“绝天地通”的一种局面。《书·盘庚上》说:“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在殷代,殷王祭祀先王时,诸侯众臣的先祖也与殷先王一起享祭。因此殷王在祭祀先王时,诸侯群臣也送祭品来助祭:
    壬寅卜,□贞,兴方以羌用自上甲至下乙。(合集270)
    癸卯卜,宾贞,井方于唐宗彘。 (合集1339)
    乙亥卜,争贞,酒危方以牛自上甲。一月。(合集10084)
    上引武丁时期的卜辞说武丁在祭祖时,兴方、井方与危方有的送来俘虏的羌人,有的送来牛或彘,都是用来助祭的。同时殷王还祭祀先王先公的一般官吏:“于丁丑祝夔史”(怀特1461),“上甲史其祝父丁必”(合集32390),“丁丑卜,……小丁史有正”(合集32642),“……丁未有事唯司父”(合集21691)。 这说明殷代对先公先王时代的一般旧臣也进行祭祀,正是《盘庚上》中所说的只有殷王“大享于先王”时,群臣先祖才“从与享之”。(注:在殷代,殷王祭祀群臣先祖(亦即先王先公的大臣)的现象,说明那时还不存在《左传》僖公十年所说的“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祖”的情况。)殷王依此来“壹民心”,也就是依此来限制诸侯方国在神权崇拜方面的权力,以此把神权高度集中在殷王室手中,有利于统治当时在政体方面还比较松懈的方国联盟制下的众多方国部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