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殷代积年与各王在位年数(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殷都学刊》 曹定云 参加讨论

小乙:今本《竹书纪年》所记为10年,《太平御览》与《皇极经世》分别记为20年和28年。同小辛的情况一样,小乙是第四位继任者,故在位时间亦不会很长,应以10年为是。
    武丁:各书所载均为59年,从无异议,不作讨论。
    祖庚:今本《竹书纪年》记为11年,《太平御览》、《皇极经世》均记为7年。从殷墟“出组”卜辞反映的情况看,祖庚在位不会太短,应以11年为是。
    祖甲:《尚书·无逸》、今本《竹本纪年》、《皇极经世》均记33年,仅《太平御览》记为16年。从殷墟“出组”卜辞数量相当可观来看,祖甲在位时间较长,应以33年为是。
    廪辛:各书所记均较短,分别为4年和6年。殷墟卜辞中,廪辛“何组”卜辞数量少;并且,常玉芝先生通过研究,发现“黄祖”周祭卜辞中,不见廪辛受祭(注:常玉芝。《殷代历法研究》第56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9月。)。这些情况反映出廪辛在位时间确实很短,故取4年说。
    康丁:今本《竹书纪年》记为8年,《太平御览》记为31年,《皇极经世》记为21年。现存的殷墟卜辞中,康丁卜辞数量不少,应是他在位时间较长的证据,故取31年说。今本《竹书纪年》记为8年,明显失误。
    武乙:今本《竹书纪年》记为35年。《太平御览》卷八十三引《竹书纪年》说:“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瑴,马八匹。”又记:“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从这些历史事件看,武乙在位35年应当可信,《皇极经世》记为4年明显失误。
    2、文丁、帝乙、帝辛在位年数推断
    此三王在位年数,今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同《太平御览》、《皇太极经世》之记载相距甚远,历来学者莫衷一是,是殷史研究中的难点。李仲操先生与常玉芝先生对此三位在位年数之推断,亦大相径庭。可见,要解决此三王在位年数,有极大的难度。但我认为,历史学和甲骨学发展到今天,解决这一学术课题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现分述如下。
    第一、通过周文王在位时间之研究,可以确定文丁、帝乙、帝辛三王在位时间之最低年限。周文王的父亲是季历。《竹书纪年》载,季历曾向戎狄部落大举用兵,“伐西落鬼戎”、“伐燕京之戎”,“伐翳徙之戎”等等(注:见《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竹书纪年》。),而古本《竹书纪年》又有“文丁杀季历”和“文丁十一年,周伐翳徙之戎”的记载(注:见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两相校对,可证“文丁杀季历”是在文丁十一年之后。季历被杀后,文王才即位。故周文王即位第一年当在文丁十二年之后。文王继位后第42年为受命元年,文王受命九年崩。受命九年加上称“西伯昌”时之41年,合共为50年。故《尚书·无逸》说:“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这是可信的。文王卒年,《史记·周本纪》和刘歆《世经》都说在武王灭周前4年。由此,从文王即位至帝辛灭亡共为54年。文王即位只能在文丁12年之后。由此,从文丁即位至帝辛灭亡之年数至少应在66(12+54)年以上。换言之,文丁、帝乙、帝辛3王在位年数之和不得少于66年。
    第二、通过殷墟卜辞研究,已推断出文丁、帝乙、帝辛3王在位之最低年限。近年,常玉芝先生在研究“黄组”周祭卜辞中发现:“黄祖”周祭卜辞中的王二祀、王六祀、王二十祀分别有3种不同的祀谱,此3种不同的祀谱应分别属于文丁、帝乙、帝辛三个王(注: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第291-30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又《黄组周祭分属三王的又一证据》,《文博》1993年2期,第55页。)。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现。由于3种不同祀谱中均有“王二十祀”之记载,那就证明了文丁、帝乙、帝辛3王在位时间都不得少于20年。而且,商代末期《宰椃角》(帝辛时器)铭文云:“佳王二十祀翌又五”,说明帝辛在位不得少于25年。如此,3王在位年数之和不得少于65(20+20+25)年。这与前面的第一条推论互相吻合。
    第三、通过史籍研究,发现了文丁、帝乙、帝辛3王在位年3之和和最高值。今本《竹书纪年》、《太平御览》、《皇极经世》关于文丁、帝乙、帝辛3王在位之记载,虽然相差较大,但3王在位时间之和却十分接近:今本《竹书纪年》为74年;《太平御览》和《皇极经世》则为73年,相差仅为1年,基本吻合。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很可能是客观真实的反映。74年或73年,很可能就是3王在位时间之和。这个“和数”又恰恰与前面的第一条、第二条推论相吻合。
    第四、通过史籍和卜辞研究,发现了帝乙、帝辛在位年数之和。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帝辛在位52年。这一记载明显不妥:前面第三条推论已经说明,3王在位年数之和为74年或73年;前面第二条推论中已说明,3王在位之年数各自不得少于20年。如此,帝辛在位决无52年之理。但是,“52年”这一数字决不可忽视,它很可能是帝乙、帝辛在位年数之和,而错记到帝辛一人之上。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假定”。这一“假定”并非臆想,而是以卜辞研究为依据:日本学者岛邦男(已故),通过对“黄组”周祭卜辞研究,证明帝乙在位20年,帝辛在位31年(注: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本论。第一篇》,1958年出版。中译本于1975年台湾鼎文书局出版、温天河、李寿林译。)。二王在位年数之和为51年,与本“假定”只差1年,可证本文“假定”并非“子虚乌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