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推动历史学科发展的三十年(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开学报:哲社版》 南炳文 参加讨论

3.积极开展明清史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
    1978年以后,中国吹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史学领域的国际交流逐渐复苏。敏感而具有强烈事业心的郑天挺教授及时抓住了这一苗头,当机立断,立刻热情洋溢地着手进行明清史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为扩大南开大学的影响、提高南开大学以及全国、全世界的明清史研究水平,努力工作。
    自1979年起,国外明清史学者岩见宏、郑培凯等先后慕名来南开大学登门拜访郑天挺教授,凡遇这种情况,郑天挺教授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热情接待。如在笔者陪同下与郑培凯的那次交谈,一口气谈了二三个小时,他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的过去和现状、将来的研究计划,并对发展明清史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交谈后,郑培凯非常满意,特意在香港等地的刊物上作长篇报道。这一时期,郑天挺教授还接受了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寺田隆信前来进修,每两周为之上一次个人指导课,传授自己的治学心得。略有遗憾的是,寺田来后三个月,郑天挺教授就逝世了,没能完成全部指导计划(原计划进修一年);并且其他正在联系、计划中的接受外国留学生、进修学者的事均因其骤然逝世而未能实现。
    这一时期郑天挺教授所进行的最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是1980年8月上旬他在天津召开的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应邀前来参加的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126名专家、学者,其中中国大陆以外的专家、学者34名,到会的国外学者人数之多,不仅是当时中国召开的其他有关明清史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所少有的,也是迄今20年同类讨论会所少能达到的。到会的专家,学者几乎包括了当时中国和外国大部分最享盛名的明清史权威,所提交的92篇论文广泛探讨了明清两代的典章制度、人物评价、秘密宗教、民族、阶级关系和民众运动等内容,大多具有新观点、新资料,有的还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这次盛会,反映了当时国际上明清史研究达到的最新水平,除国内报刊予以报道外,日本《明代史研究》、美国《明史研究》等权威专业刊物也纷纷详加介绍,受到广泛的重视,对促进中外明清史学者的友谊和学术交流,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这次讨论会上,与会学者一致通过决议,由郑天挺教授主持,在南开大学设立筹备机构,筹建国际明清史学会。会后,郑天挺教授责成笔者牵头,与李宪庆、郑克晟、冯尔康、陈振江等同志落实这一决议,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也为此寄来信函出谋划策,提供参考资料,事情渐渐有一定的进展。可惜不久郑天挺教授遽归道山,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变化,筹备工作遂半途而废。
    将文革内乱结束后数年间郑天挺教授在南开推动历史学科发展的社会工作和学术活动,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可以看出前者比后者更有发展,而这一发展无疑为南开大学的明清史学科,也为南开大学的整个历史学科和整个南开大学,作出了更多的贡献。
    二、宝贵的精神财富
    郑天挺教授在南开大学的日子里,不仅从事了大量推动历史学科的社会工作和学术活动,而且在其从事这些工作和活动中,表现出了高贵的品德、优良的作风和高尚的情操,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尤其应当重视的。
    1.献身社会的高贵品德
    郑天挺教授具有献身社会的高贵品德,他不计个人的得失、利弊,一切以社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早在服务于北京大学时,就是如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迁向内地,时任北大秘书长的郑天挺教授,为了继续为办好北京大学尽力,在夫人逝世不到一年的情况下,把五个年幼的孩子(最大的只有13岁)放在北京,只身离京内迁,一去就是8年之久。奉调欣然来到南开大学, 更是其将个人的一切服从社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的一个重要表现。因为这一调动使之离开了长期居住的北京,使之不得不再次离开子女而过单身生活,使之离开了其专业所不可缺少的清史资料最丰富的收藏处,给其个人生活和研究工作带来了不便。但他经过郑重考虑从国家的大局利益出发,最后决定不考虑个人的生活及其它方面的变化,愉快地只身来津任教。
    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郑天挺教授已经年近八十,如果从个人角度考虑问题,他应该是只求安逸而不过问身外之事。但他没有这样,而是继续从事大量的社会工作和学术活动。这已在上文述及。非但如此,他在从事社会工作和学术活动时,还表现出了忘我的拼搏精神,更鲜明地说明了他献身社会的高贵品德。笔者其时作为郑天挺教授的助手,耳闻目睹了许多这类感人的事例,兹举两例,以见一斑。
    1979年3月,郑天挺教授在四川成都参加全国史学工作会议, 研究新时期史学工作的现状、规划今后的任务,时间非常紧张。但他仍旧不顾劳累,挤时间思考、指挥校内的明清史研究事宜。其时正值明清史研究室诸位教师协力编辑《明清史资料》,以为本年下半年入学的明清史教师进修班准备教材。为了指导这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他竟在不到二十天里,给笔者写信三封。第一封信要求从《明清史资料》中删除他本人的作品,尽量多保留一些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资料,特别是黎澍同志的有关论述(1979.3.5)。第二封信,建议在所编每项专题资料的末尾,注明编选者的姓名(1979.3.28)。第三封信, 建议尽量赶在开学之前出版资料,以作教材之用(1979.4.17)。 笔者与研究室诸同志当时接到这些来信,除了因得到郑天挺教授的具体指导而明确了搞好工作的方向、信心倍增之外,更特别为他在百忙中仍抽时间为研究室操心的忘我工作精神所感动。
    1979年秋冬之交的一天,北风吹了一夜,夹杂冰珠的雨水也下了一夜,天亮后,风停了,雨水仍未停止。这天上午八点原计划由郑天挺教授为教师进修班讲课。笔者在七点半钟发现天雨路滑,决定到校汽车队叫辆汽车,以迎接郑天挺教授,如果叫不到汽车,就请他停讲一次,以免发生意外。可是,当笔者尚未行至汽车队时,就在半途遇到了郑天挺教授,他正让其子郑克晟教授搀扶着,步履艰难地冒雨前往教室。八点钟上课铃响起之时,他准时走上了讲台。进修班学员看着郑天挺教授带有泥水的裤管和被冻得发红的双颊,一个个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