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关于北凉后遗政权的有关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 郑炳林 李冬梅 参加讨论

北凉后遗政权,是北魏灭北凉之后,北凉残部先后在沮渠无讳、沮渠安周率领下建立的一个政权①。它初建于酒泉,继移至敦煌、鄯善,迫于北魏的威胁,最终西迁至高昌,占有吐鲁番盆地。至460年,这一政权被蠕蠕所灭亡,它前后维持了约二十余年。对于北凉,人们多注重于沮渠蒙逊、沮渠牧犍父子的统治,至今尚无专文研究这一后遗政权。因此,拙文拟对北凉后遗政权的建立、迁徙、对外关系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自永嘉之乱以来,北中国进入十六国时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兼并分合,至五世纪初期,北魏统一了北方。当时据有河西的北凉是北魏消灭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439年7月,北魏以北凉“外修臣礼,内实乖悖”为借口②,出兵讨伐,九月沮渠牧犍率文武五千人降于北魏,北凉亡。牧犍弟张掖太守宜得、酒泉太守无讳率众西避晋昌,遂揭开了北凉后遗政权的序幕。
    沮渠无讳,蒙逊第三子,沮渠牧犍之弟。北凉灭亡前任“征西将军、沙州剌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领酒泉太守”③。前凉张骏分其地为凉、河、沙三州④,沙州领敦煌、晋昌、延兴、高昌四郡及玉门大护军、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三营,北凉因之,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即为今高台以西的最高军政长官。北魏攻破姑臧之后,派镇南将军奚眷、镇北将军封沓进攻张掖和乐都。北凉张掖太守沮渠宜得烧仓库西奔酒泉投依沮渠无讳;北凉乐都太守沮渠安周先入吐谷浑,后西投沮渠无讳。北魏取得张掖、乐都,于是遣奚眷攻酒泉,在北魏强大的攻势之下,沮渠无讳等收集遗民西避晋昌,而后又投依敦煌太守沮渠唐儿,河西基本上为北魏所有。但就在这时,北魏由于柔然乘机进逼平城,回军东撤,以弋阳公元守酒泉、武威、张掖皆将镇守。
    北魏军队突然停止西进,这就给沮渠无讳等北凉残余势力以积蓄力量准备重新反扑的时间。次年(440)正月,沮渠无讳率众围攻酒泉,擒北魏守将元。于3月攻克酒泉后,又接着东击张掖,与秃发保周相表里,与北魏军队相持于张掖、临松一带。7月,北魏永昌王元健打败了秃发保周。沮渠无讳深感势力单薄,难以与北魏抗衡,遣其中尉梁伟诣北魏永昌王元健处投降,归还酒泉之战所俘将士元等。441年,北魏封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北魏与北凉后遗政权暂时处于和好状态。
    为什么北魏不一鼓作气灭掉北凉残余势力?第一,北魏出兵灭北凉,长久暴兵于外,兵疲将怠,需要休整;虽然攻占了姑臧,并非有征无战,仍然受到了激烈的抵抗;且得地较快,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巩固其统治,要有一个消化过程。第二,柔然对北魏的威胁。北魏灭北凉前,北凉就与柔然相勾结,共同对抗北魏。436年“柔然与北魏绝和亲,犯魏边。”⑤《魏书·蠕蠕传》记载太延2年“乃绝和犯塞”。双方关系紧张。太延4年北魏分三道出兵伐柔然。“五年,车驾西伐沮渠牧犍,宜都王穆寿辅景穆居守,长乐王嵇敬、建宁王崇二万人镇漠南,以备蠕蠕。吴提果犯塞,寿素不设备,贼至七介山,京邑大骇,争奔中城。……吴提之寇也,留其兄乞列归与北镇诸军相守,敬、崇等破乞列归于阴山之北,获之。乞列归叹曰:‘沮渠陷我也。’……吴提闻而遁走,道生追之,至于漠南而还。”《魏书·沮渠蒙逊传》:“牧犍闻蠕蠕内侵于善无,幸车驾返,遂婴城固守。”北魏灭北凉,但柔然的威胁并未解除。《资治通鉴》亦曰:“柔然敕连汗闻魏主向姑臧,乘虚入寇,留其兄乞列归与嵇敬、建宁王崇相拒于北镇。自帅精骑深入,至善无七介山,平城大骇,民争走中城。穆寿不知所为,欲塞西郭门,请太子避保南山,窦太后不听而止。”⑥因此北魏军队灭北凉后,就匆匆东还,就是这个原因。9月灭北凉,10月魏主东还,12月至平城,“以柔然入寇,无大亡失,故穆寿等得不诛。”⑦真君4年、5年,接连出兵讨伐柔然。第三,河西鲜卑的反叛。当时姑臧附近有四部鲜卑,即秃发氏之后。《魏书·源贺传》:“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檀之子也。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世祖征凉州,以贺为向导。诏问攻战之计,贺对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于是遣贺精骑历诸部招慰,下三万余落,获杂畜十万余头。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其兄秃发保周初自北凉归北魏,封为张掖王,与源贺“分徇诸部,杂胡降者又数十万”⑧。河西鲜卑势力很大。439年10月,“秃发保周帅诸部鲜卑据张掖叛魏”⑨,企图重建秃发氏政权。保周叛魏,使北魏酒泉守将元与东边驻军联系中断,孤军无援,沮渠无讳正是利用这个机会攻取酒泉。尔后,无讳攻张掖,保周屯删丹,互为犄角之势,牵制北魏军队,迫使北魏派永昌王健率大军平定秃发保周。440年7月北魏平定保周叛乱,8月沮渠无讳遣使向北魏投降。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秃发保周起兵叛魏,在北凉后遗政权建立上起的巨大作用。第四,北魏对北凉残部的轻视。北魏对北凉的战争进行比较顺利,439年9月,北凉残部仅保敦煌一隅之地;北魏仅派兵驻守酒泉、张掖、武威而已,不乘势进攻。第五,北魏在河西的统治并不稳固。北有柔然,南有吐谷浑。初,北魏攻克乐都,北凉大将沮渠安周由吐谷浑辖境西投沮渠无讳;吐谷浑与北凉一样,与南朝的宋关系非常密切,北魏灭北凉,吐谷浑慕利延大惧,向西逃窜。北魏“遣使抚喻之,始还故地”⑩。从以上分析得知,北魏与北凉后遗政权的和好是暂时的,是北魏灭沮渠无讳的时机还不成熟。北凉沮渠无讳靠侥幸夺取酒泉,势力东达张掖,临松;秃发保周失败后,无讳势单力薄,难以与北魏抗衡,需要停止战争,争得时间修整内部。因此,沮渠无讳向北魏称臣、送还俘获是在客观条件限制下双方达成的一种暂时和解。
    北魏与沮渠无讳的和解本身就靠不住,北魏一直寻找机会灭无讳。沮渠唐儿的反叛为北魏提供了攻打无讳的机会。沮渠唐儿,是无讳从弟,任北凉敦煌太守。北魏灭北凉,无讳、宜得自张掖、酒泉率部西依沮渠唐儿。后无讳攻酒泉,留唐儿镇守敦煌。441年2月,唐儿率部反叛无讳,无讳留从弟天周守酒泉,与弟宜得引兵西平唐儿,酒泉防守力量削弱。唐儿兵败被杀。“魏以无讳终为边患”(11),遣征南将军奚眷趁机攻酒泉,酒泉城中食尽,万余口饿死,11月城陷,天周被俘,后送往平城处死。北魏占领酒泉,并筹划西进,在北魏强大军事压力下,沮渠无讳谋度流沙。
    沮渠无讳度流沙的原因:其一,酒泉失守,面对北魏军事压力,无险可守;酒泉地势险要,地控两关,故无讳把争夺的重点放在酒泉一带,酒泉得失,直接关系到无讳能否在河西生存下去。酒泉失守了,无讳在河西生存的地理条件没有了,不得不做战略性转移。其二,经济破坏严重,粮食缺乏。酒泉的失守,其主要原因是城中无粮。无讳虽平定了唐儿之叛,面临的问题仍然是缺乏粮食,无法坚持,“沮渠无讳乏食,且畏魏兵之盛,乃谋西度流沙”(12)。其三,盘据伊吾的西凉李氏残余势力对无讳的威胁。初北凉灭西凉,西凉李氏残余北避伊吾,《魏书·李宝传》记载李宝“随舅唐契北奔伊吾,臣于蠕蠕。其遗民归附者稍至二千。宝倾身礼接,甚得其心,众皆乐为用,每希报雪。”虽然北凉势力一度达到高昌,但始终未消灭这股势力,这样一来,就从北面构成了对沮渠无讳的威胁。故“属世祖遣将讨沮渠无讳于敦煌,无讳捐城遁走。宝自伊吾南归敦煌,遂修缮城府,规复先业。遣弟怀达奉表归诚。”(1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