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共成熟阶段在澳门的组织状况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的潘汉年离开长征队伍,以中央特派员身分到香港,找到大革命时期就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柯麟。柯麟1931年初受福建省委书记罗明派遣到香港开诊所,一直未与中共在香港的组织发生横向联系,在香港站稳了脚跟。1935年中秋节前,潘汉年安排柯麟与刚从国外回来、定居澳门的叶挺见面。之后潘汉年向柯麟提出,希望他去澳门定居,就近照顾叶挺一家,影响叶挺重新参加党的工作。柯麟欣然接受,于中秋节举家迁居澳门,不久进入澳门镜湖医院。柯麟从普通医生到出任院长,医院也从一所小医院发展成为澳门最大最好的医院。 柯麟与1943年到澳门的柯平(柯麟之弟,中共党员)这条线与广东地方党组织是一种什么关系--上下级关系?平行关系?或是柯麟直属中央有关部门?笔者尚不完全清楚。一些学者有言:“中共在澳门的最高领导人是周恩来、叶剑英系统的柯麟(镜湖医院值理),平时活动则以‘大华行’这家贸易公司作掩护。”(注:谭志强:《澳门主权问题始末(1553-1993)》(台北)永业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但不知何故,在此后广东党组织的文件及给中央的报告中,从未提到过柯麟,笔者也未见到柯麟参加澳门地方党组织活动的材料,柯麟似乎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到1936年上半年,刘少奇主持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派薛尚实到广东恢复南方的党组织,大约到此时,广东地方党系统的澳门工作才开始恢复,“薛尚实到广东后,首先在香港、广州、澳门、潮梅等地发展了一批党员,并恢复了一些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的组织关系”(注: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组织史资料》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39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中共中央又派张文彬到广东整顿和加强党的组织,10月,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领导广东、广西和港澳等地的党组织。中共在澳门的工作得以重建,成立了新的澳门工委,人数发展到20余人(注:《外县工作简况》(中共广州市委外县工作委员会的报告),1937年11月7日。)。1938年4月,南方工作委员会被撤销,广东省委成立,领导广东、广西和港澳的党组织。此时澳门党的书记为杜岚,女,20多岁,小学教师。 1938年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24日,广东省委决定,在香港成立东南特委,梁广任书记,吴有恒任组织部长,虞焕章(杨康华)任宣传部长,澳门市工委的工作划归东南特委负责,由廖锦涛任工委书记。廖为汽车公司职员,30来岁,1937年入党。组织部长余化,澳门人,20多岁,中学文化,小学教师,1938年入党,因工作出色,1939年调任东南特委青年部长;宣传部长林枫。廖锦涛任书记时,澳门党组织的“工作有了相当的发展,到广州失守时有党员50人”。1939年初,廖锦涛领导服务团回内地,余化任书记,组织部长邓平,宣传部长林枫。1939年4月,余化调到特委,林枫任书记。1939年7月,林枫调广游二支队(吴勤部队),邝任生出任书记,邝内战时期入党,1937年恢复党的关系,大学文化程度,中山人,曾任中山县委宣传部长,在澳门的职业为教师。“目前看他工作还积极,还能够根据我们的原则做工作,澳门的工作目前是比几个月前进步的。”(注:《吴有恒关于粤东南特委工作给中央的报告》,1941年1月13日。) 1939年11月,东南特委被撤销,澳门工委由广东省委直接领导,当时党员发展到46人,其中产业工人25人,教员12人,学生6人,商人2人,自由职业者1人。工委由3人组成,除书记邝任生外,组织部长邓平,织布厂女工,20多岁,“积极负责,阶级意识及组织观念还好,有小学文化水平”,“宣传部长沈△△同志是个新党员,小学教员”。下设8个支部,8名支部书记都是抗战后入党的党员(注:《粤东南特委地方党干部党员统计表》,(统计时间:1939年11月)。)。 1940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广东省委分为粤北省委和粤南省委,粤南省委1940年12月在香港成立,书记梁广,组织部长王均予,宣传部长石辟澜,澳门工作由粤南省委负责。1942年2月粤南省委撤销,准备与粤北省委合并,但在5、6月间,粤北省委和南方工委相继被破坏,引起中央和南方局高度重视。南方局在1942年8月间指示:为避免事件的继续扩大,“国民党统治区党组织一律暂行停止活动;已暴露身份的干部转移到游击区工作,其余干部找好社会职业如教书、做工、读书、做生意等社会职业作掩护,勤工、勤学、勤交朋友,约定符号,不定期的联系,等待时机,恢复活动”(注:尹林平:《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回忆中共广东党组织的斗争历史》,《广东文史资料》第38辑。)。广东党组织坚决贯彻了这一指示,1943年1月成立临时工委,由尹林平、梁广、连贯组成,梁广负责城市工作,机关设在广州、香港、澳门,“决定对东、西、北三江的组织停止工作,保存个别关系;广州外围与珠江三角洲及东江前东组织并四个城市(广、港、澳、湾)采单线形式继续工作”(注:《林平给中央并恩来电--关于临委对所辖各地工作的意见》,1943年2月。)。关于澳门情况,尹林平1943年2月给中央的电报说:“广州、澳门、广州湾(今湛江市--引者)三城市之具体情况,因交通困难,尚未清楚。现正派人联络,详情以后报告(照去年7月前的组织基础,广州只有25人,澳门28人,广州湾有9个人)。”也即1942年7月以前为28人。为适应形势的变化,临时工委还对广州、香港、澳门、广州湾四城市党的组织工作原则作了如下规定: 一、省、港、澳、湾四个城市党组织依照中央指示由梁广负责指导,在各城市分设特派员一人,采取单线领导方式,必要地区设平行组织(分别职业部门及工厂、学校,分开地区)。 二、省、港、澳、湾均处于敌后及被敌人统治情况下,党的组织应坚决执行中央指示,长期掩护、积蓄力量、培养干部、埋头苦干的方针。 三、领导干部职业化,停止会议生活,停发文件,关系疏运,禁止任何横的关系。港、澳、湾着重巩固,慎重发展(主要工人、海员、学生)。广州则着重发展(主要工学两类),亦采取双重组织,严格审查工作。 四、以勤职、勤学、勤交友的精神去团结各阶层人士,开展广泛统战工作,加强干部与党员教育,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注:《林平给中央转恩来电--关于香港沦陷后的一般情况》,1943年2月。)。 1944年10月,随着环境的好转,省临委向中央请示在大部分地区恢复组织活动,但在“国民党统治区及澳门仍坚持原来方针,只加强联系及阶级教育”(注:《省临委会决议报告》,1944年10月23日。)。1945年成立广东区党委,1947年改设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香港分局下设城市工作委员会,继续指导着中共党组织在澳门的工作,“城委,下分香港市委、广州市委、澳门市委、湛江市委、桂林工委,有党员约1500名”,其中香港、广州即占1200名(注:《罗迈致尧电--华南党组织分布状况》,1947年8月27日。)。至于澳门的党员人数及工作状况,香港分局1948年9月的一份电报说:“澳门则有党员19人,中有黑名单的10人,无的9人,前者不敢活动,后者则领导弱,作风保守。党员分散,联系不密。……我们澳之方针为:深入群众,发展新生力量;首先从改造领导、教育旧基础做起,纠正保守作风,展开群工,才能挽救‘从少到无’的危险”(注:《香港分局港城委致中央及中城部电》,1948年9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党在澳门的工作得到及时调整和充实,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发挥了应有作用。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再次从港澳抽调干部参与华南各地接管,包括柯麟也调回中山医学院任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在澳门的工作又交给了一批新的同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