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两汉与西域关系在汉画中的反映(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考古与文物》 李卫星 参加讨论

汉武帝即位以后,国力渐增。诚如《后汉书·西域赞》所载:“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在这种形势下,汉王朝再也不能忍受“休养生息”的政策了,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先派张骞出使西域,其目的在联合大月氏,共灭匈奴。汉政府随即向匈奴发起大规模征战,据文献记载,仅武帝在位期间,汉匈之战就有17次之多。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余年,沟通了与西域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孤立了匈奴。汉军的征战更使匈奴元气大伤。为了防止匈奴族的骚扰,汉政府在北道距离匈奴势力较近的西域诸国设置了击胡官。如焉耆有却胡侯、击胡左右君、击胡都尉;危须有击胡都尉、击胡君;龟兹有击胡侯、却胡都尉、却胡君;疏勒有击胡侯;尉犁有击胡君等。时至东汉,西域三绝三通,天山南北各地又长期处于汉与匈奴争夺的状态之中。汉王朝与匈奴之间这种长期的不间断的战争显而易见地给汉代艺术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艺术家们形象地把胡汉战争的题材描绘于砖石等不同的载体之上,从而创造出一幅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胡汉交战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代艺术家们爱憎分明,是带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观点在创作。请看,胡汉交战的画面总是以汉人告胜,胡人溃败而告终。画面中先是刀光剑影,人嘶马叫的激烈厮杀,随即是胡骑滚鞍落马,汉人押着战败的俘虏得胜回营,大获全胜的汉军向指挥官献上战俘,还可看到地上有许多被斩的首级,最后是载歌载舞,欢聚宴饮庆贺胜利的巨大场面。
    图一 出土画像画
    1.胡人骑骆驼画像石 2.犀牛画像石 3.汉代石狮 4.驼舞画像石 5.胡奴门画像石 6.水人弄蛇画像石 7.胡服骑射画像石 8.佛教题材画像石
    汉王朝对匈奴族的长期征战,一方面为维护疆域秩序,开拓西域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以及实现中国各民族的统一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连年不断的战事势必给各族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背乡离井、妻离子散的悲惨结局。至于战后被俘的匈奴族士兵的命运就更凄惨了,有的沦为奴隶,受着非人的折磨,有的流落他乡,沿街乞讨。
    河南省方城县出土的一块“拥慧掮钺胡奴门”画像石,上刻一“光首蓬发,左颊黥印,深目高鼻,下颔上翘,身著长袍,右手拥慧,左手执钺掮于肩际,侧身凝视,疾步向前的胡奴门吏形象。画像右上方刻隶书‘胡奴门’三字。”(17)尤为重要的是题榜“胡奴门”表明了胡人的奴隶身份和守护打扫汉代贵族大门的职责。胡人背井离乡沿街乞讨的情景以河南南阳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砖最为生动。画面正中一胡奴手提口袋,双臂前伸,面部表情怆然,作乞讨姿态(18)(图一,5)。此类画像还发现于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19)。沦为奴隶的胡人绝大多数深受汉族达官贵人的残酷压迫,过着非人的生活,当然也有极少数例外。著名的武梁祠第三石第三层最左面刻有汉休屠王的故事。画面的亭堂内右方端坐一人,上有榜题“休屠象”,此应为休屠王阏氏像,中柱左面一人,拱手跪向右人,上题“骑都尉”三字,此人应是金日。据《论衡·乱龙篇》记载:“金翁叔(金日)休屠王之太子也。与父母俱来降汉。父道死,与母俱来,拜为骑都尉。母死,武帝图其母于甘泉殿上,署曰‘休屠王焉提’(阏氏)。翁叔从上甘泉拜谒起立,向上泣涕沾襟又乃去。夫图画非母氏,实身也,因见图象泣涕辄下,思亲气感不得使然也。”又据《汉书·霍光金日传》载:“休屠王太子(金)日……与母阏氏,弟俱伦汲官,输黄门养马。”可见金日碑与其母其弟早期是奴隶的,不知是因养马有功,还是休屠王太子的特殊身份,竟被汉室封官加爵,作了骑都尉,更甚的是,汉武帝还将其母阏氏图画于甘泉殿上,以至使金日观其象而悲痛欲绝,泪如泉涌,被后人传为至孝佳话。
    二、稀有物种与杂技艺术的传入
    随着张骞出使西域,军事征战对匈奴族势力的抑制,丝绸之路逐日畅通了。作为友好的使者,西域诸国的驼队浩浩荡荡地沿着这条神奇之路,长途跋涉来到了长安。他们带来了友谊,带来了风格独特的杂技艺术,也带来了汉人鲜知的稀花罕草,奇禽异兽。
    《华阳国志》载:“张骞为武帝开西域五十三(应作五)国……令帝无求不得。”这大概是西域物种大量输入中原的准确记载了吧。
    西域传入中国内地的植物有葡萄、石榴、苜蓿、红蓝花、酒杯藤、胡麻、胡桃、胡豆、胡瓜、胡荽、胡蒜、胡葱等。传入的动物有狮子、大象、骆驼、犀牛、驼鸟等。上述动植物在汉画中能见到的计有狮子、大象、骆驼、犀牛。
    有关狮子形象的画像,在沂南汉墓中发现三幅,皆为狮首,有的张口露齿,有的长发向下披拂(20)。最具代表意义的汉代石狮,要数武氏祠的一对圆雕石狮子了。这对石狮东西对向,皆足立石座之上,均高1.24米,长1.45米,宽(加石座)0.4米。东狮昂首扭颈前视,前右足下按一曲小兽。西狮腿部略残。两狮面对,皆张口怒目,似为嘶吼。其造型虽不象后代艺术夸张之甚,但拙朴原始,写实性强(图一,3)。尤为珍贵的是武氏祠《石阙铭》记载到“建和元年太岁在丁亥,三月庚戌朔四日癸丑……孙宗作师(狮)子,直四万。”由此得知,这对石狮子是在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由石匠孙宗雕刻,价值四万。西域诸国向汉政府贡献狮子的文献记载很多,仅翻阅《后汉书》就记有章帝章和元年安息遣使献狮子;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狮子;顺帝阳嘉二年疏勒王臣磐献狮子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