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述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哲学动态》 辛景亮/杨耕 参加讨论

江丹林、孙麾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单线论"有着本质区别,二者不可混淆。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理论是马克思运用世界历史的方法,从动态的角度说明社会形态在总体上所呈现的演进趋向,它作为反映世界历史过程的统一性和普遍性的一般模式,再现的不是单独把握的每个社会有机体发展规律,而是被同时把握的即作为统一整体的一切社会有机体进化的必然性;马克思在运用世界历史方法研究社会形态演进规律时,并不排斥东方社会发展的具体性、特殊性以及跳跃性。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本身就包含着一与多、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原理,决不意味着"单线论"。
    丰子义也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属于"单线论",而其具体论证有所不同。他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体现的方法论主要在于:第一,着眼于交往,而不在于规范。马克思是从各国各民族怎样冲破狭隘的地域界限而走向广泛交往来讲世界历史的,注重的是交往或联系的结果,即对世界历史和各国的影响,因而必须以世界历史的发展作为参照系来考虑自己的发展。第二,着眼于规律,而不专注于道路。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关注焦点始终集中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而不是集中于对某些具体国家、民族发展道路的发现和制定上,规律是作为人类社会历史总体联系和发展趋势来讲的,而道路则是就具体国家、民族的特定发展轨道来讲的,但是,承认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意味着否定历史发展的多线,规律本身就是一般与个别的统一,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五形态规律的理论,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一与多,普遍与特殊的统一,作为这一理论基础的世界历史思想本身也就包含着多样的统一,各国各民族多样化的发展本来就是世界历史思想的题中应有之意。第三,着眼于科学抽象,反对"历史哲学"。马克思并没有从世界历史思想推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反映的是历史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它并不直接地就是历史的一般"图式",虽然最终要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来说明。
    杨耕认为,世界历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它使"跳跃"的发展形式或者说使跨越某种社会形态的现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具体地说,(1 )世界历史形成之后,人类总体历史与民族历史有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任何民族或国家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世界历史的影响,并在这种影响下发出某种程度的"变形",即处于世界历史中的较为落后的民族或国家往往产生同发达国家"类似的矛盾";(2)世界历史形成之后,凸现了交往行为的相加效应, 即不同民族或国家在普遍交往中往往用自己的优势部分换取对自己不足部分的弥补,从而避免重复劳动的耗费,给自己带来新的发展力,正是这种新的发展力使较为落后的民族不必一切"从头开始",而是以人类的最新成果为起点去创造更新的东西,从而以"跳跃式"的发展进入先进行列;(3)在资产阶级开创的世界历史的影响和冲击下, 以及在发达国家的"历史启示"下,许多较为落后的国家、民族超越了封建社会,甚至超越了奴隶社会直接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而少数比较落后的国家、民族超越了完整的或典型的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张奎良认为,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最初形态,是一个不成熟的思想,它的生命力在马克思晚年就已中断。这是因为,马克思原先从世界历史思想出发,强调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把一切民族的历史都纳入以西方社会为模式的世界历史的理解中。后来当他把世界历史思想运用到东方社会时遇到一个显著的矛盾:一方面,东方社会原有的基础被破坏,输入清新的资本主义因素是合乎世界历史要求的;另一方面,这一切又都是在血与火的残忍征杀中实现的,历史的发展伴之以非人道,社会的进步以牺牲人为代价。所以马克思晚年构想东方社会历史发展前景时,不仅运用"世界历史"的尺度,而且也运用人道主义尺度,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实际上又承认了历史发展的多格局和多线索。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不具有终极意义。
    丰子义认为,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是一个以走向共产主义为基点的新的历史观,世界历史思想的发展并没有出现过"断裂"。马克思19世纪70年代所以认为俄国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并不是由于他摆脱世界历史思想的束缚,而恰恰是借助于这一思想得出来的;70年代以后,并不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方法原则变了,而是当时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变了。
    杨耕认为,(1)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考察近代历史运动的理论出发点, 无论是19世纪40年代对西方的德国历史命运的考察,还是19世纪50年代对东方的印度、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抑或是19世纪70年代对"半东方"的俄国未来发展的探讨,马克思始终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以其世界历史理论为出发点,而贯穿其中的基本线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2)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实际上指出了对外开放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马克思早就指出,孤立是印度历史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主要原因,而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在世界历史已经形成的条件下,是否开放以享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建立新的工业,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生命攸关的问题;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才能存在,就象它的事业--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3)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还表明, 世界历史形成以后各民族历史并未停止或被取消,世界历史的发展依赖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现代交往一方面更加突出世界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越来越突出了系统中各个部分的个体特色。在现代,每个民族都是带着其个体的目的和需要,以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标准卷入到世界历史中的,现代交往与开放的整体性和个体性是相辅相成的,它表明有个性的"世界公民"才是合格的"世界公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