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普氏地理环境间接决定论的误区(4)
总之在原始阶段,生产劳动是唯一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存在方式。整个社会都被纳入生产概念中,地理环境与社会生产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这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而它低就低在被地理环境直接制约上,低就低在地理环境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这种生产力状况不能由本身加以说明,相反只能通过与地理环境制约被制约的关系得到说明。正因为地理环境是这一矛盾体的主要方面,正因为它起着决定作用,才使得这一矛盾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内容组成社会的各种因素被社会生产概念所包容只是表明,它们不是间接地而是直接地被地理环境所决定,因而它们只有作为社会生产的构成部分而与自然直接对峙,它们才可能存在,并获得以后从社会生产中分离出去的可能性。 2)、 地理环境与社会生产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构成原始社会所特有的发展的基本动力。一方面地理环境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而另一方面,生产力每一个进步都是对这种直接制约的削弱和克服。原始社会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斗争的历史。这就是原始社会历史的特殊逻辑。 地理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时间,如按摩尔根分期法,应包括萌芽时代和野蛮时代中期以前这一历史时期。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都基本上接受这种分期法。在阐述这段时期地理环境作用的时候,其观点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分析上又有不同。普氏侧重于强调地理环境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差异性上,他在"普列汉诺夫选集一/682页,选二/168页都引了马克思《资本论》讲地理环境差异性对生产影响那段话(24)。在选三/164页还指出摩尔根说,由于地理环境差异,两半球居民社会发展进程有了很大区别。与他不同,恩格斯还充分注意到在差异性阶段前面还有一个共同性阶段。他说:"在此以前(指蒙昧时代)我们可以把发展过程看作是一般地适用于一切时代的一切民族,不管他的生活地域如何,但是随着野蛮时代到来,……这时两大陆的自然条件的差异就有了意义。"(25)人类共同性活动指鱼类食物的食用,学会用火、捕杀猎物,发明了弓箭,在先还有打制的石制工具。 共同性和差异性都体现着地理环境对社会生产的决定作用,但又各有特点。共同性比差异性更鲜明地表现了自然对人类的直接制约,构成共同性的生产工具及活动是人作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同一是差异的根据,差异是同一的展开,人类从猿到人并组成日益完善的社会所走的道路,正是从同一走向差别的。共同性特点只是表明人还没有能力发现并实现自然条件的差异性,而遭受着同等的自然压迫。相比之下自然条件的差异性从无意义到有意义的转化则在更大程度上表现出人的能动性、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进步。没有这种提高和进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永远只是可能性。但这决不意味着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了。从表面上看差异性表明地理环境只是可能性,它变成现实取决于生产力。然而问题在于这是唯一的可能性,是生产活动必须予以实现的东西,它规定了生产工具及其活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速度。对于这些东西,这种可能性既是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可能性就是现实必然本身。所以差异性比同一性更典型地体现出地理环境对社会生产的决定作用。 3)、 地理环境与社会生产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原始社会解体以及社会按照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向前发展,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取代地理环境决定社会性质,地理环境作用由直接决定作用变成间接的非决定作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上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在工具、活动、方向、速度、规格等方面的进步根本上是社会自身逻辑运动的产物和表现。 那么,两种决定作用相转化的分界应是什么呢?简略地说,这种过渡、转化与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产生必然是一致的。生产力的进步造成社会按自身逻辑运动之日便是地理环境决定作用丧失之时。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因此原始社会瓦解的标志也就是两种决定作用过度的分界。这主要指第一次大分工;一夫一妻制;铁制工具的使用;私有制的产生等。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注释: ①(12)《论导致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决定论倾向的理论根源》《中国社会科学》86年第一期 ②《试论普列汉诺夫关于地理环境作用基本理论》《哲学研究》80年第八期 ③④(19)《再论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学说》《武汉大学学报》 ⑤⑦⑧(14)(23)《普列汉诺夫著作选集》一卷765~766,765,765,681,767页 ⑥⑨(11)(22)同上第二卷250,170,169,168页 ⑩(15)同上第三卷170,163页 (13)《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261页 (16)(17)(18)《普列汉诺夫与唯物史观》李清昆、王秀芳著73、86、89页 (20)(21)(25)《马恩全集》第21卷58、181、33页 (24)同上第23卷390页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