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中国人民终于找到和开辟了一条通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希望能够寻找到一条拯救民族和国家的道路,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事实无情地证明,此路不通。1840年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影响百余年、启迪几代人的口号,力图通过学习,“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他们的理论与实践,为当时“中国向何处去”指出了新方向,成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发端。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创办制造厂局、新式海军、新式学堂、铁路和工矿企业等并渐有成效,客观上在加速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意味深长的一步。但无论是经世派还是洋务派,他们的思想观念在本质上并没有跳出传统文化的窠臼。事实证明,只有物质层面的改进而没有根本的社会变革,中国是没有出路的。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虽然都多多少少推动了中国历史和现代化的进程,但它们都不能够把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赶出去,中国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无法独立发展资本主义,而只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地主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竭尽了自己的努力,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他们都不足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各种各样的爱国主义主张和斗争实践,虽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中国能够饱经忧患而不亡,但都未能够找到拯救中华、振兴中华的根本出路。 正当中国人民在苦苦探求救亡图存之路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一大批先进分子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样一条使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最终走上了振兴之路。事实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而不能是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50年,波澜壮阔,气吞山河,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丽凯歌。尽管是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尽管其间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和艰难曲折,但我们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社会主义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前列,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是社会主义使中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学技术、文教卫生事业也得到较大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地强大了;是社会主义使我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海内外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扬眉吐气。总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绝不是偶然的巧合,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臆想,更不是所谓“外在的强制”,而是历史和人民在经历了艰难曲折之后的必然选择。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天,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都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注: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见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局编《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读本》,28页,学习出版社,1994。)“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独立自主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真理。”(注:江泽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1993年12月27 日《人民日报》。)这些精辟论述高度概括了当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终完成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