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事实证明,人类越是跨入现代文明,越是需要了解自己的昨天,判断自己的今天,预测自己的未来。那么,如何满足人类的这种需求,怎样使人们对自己的过去了解得详细些,对所处的时代把握得准确些,对自己的未来预测得科学些?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历史学的作用吧! 史学:认识过去的主要途径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①。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发展,除了人们的主观努力外,还受到自然环境及"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历史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对于自然环境等因素,人们可以通过亲身感受或实地调查等方式加以了解、认识,但对历史条件--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过去,人们却无法通过社会调查和统计来测度,也无法通过其它方式而再现。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同奔腾不息的万里长江,一去不复返。既不可模拟,又不可复制。但不可模拟,不可复制,并不等于不可认识,不要了解。相反,人类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今天是昨天的继续,又是明天的延伸。"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②。这就决定了人们在进行新的历史创造时,对自己的过去不但不能数典忘祖,而且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重视的前提是了解和认识,而人们了解、认识自己过去的主要途径便是历史学。 首先,历史学为人们了解过去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如上所述,人类社会的发展一去不复返,既不可模拟,也不可复制。但是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情况,却由于史学家的辛勤劳动而被记录、保存下来。虽然,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历史还未成为一门科学,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就是它保存了大量的关于人类过去活动的资料和信息,使后人对自己祖先所走过的道路的了解成为可能。例如,人们要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衰亡的历程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状况,就必须借助于《二十四史》及其它史籍提供的资料和信息。众所周知,《二十四史》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众多史籍中的一部,有3239卷,1000万字。从体例来说,属于纪传体,基本上由"纪"、"传"、"表"、"志"四大部分组成。汉代史学家司马迁首创此体例,是为了"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③,以百科全书的方式记载、反映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正如唐朝人刘知几总结的:"夫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细靡失"④,资料极为丰富,后人按此体例依次编纂而成的其它二十三部史书也都具有与《史记》相同的功能。如各史本纪部分,逐年记载的是每一代皇帝在位时的军国大事;各列传入载的都是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人物;各表则将人物、大事分条,按顺序概括记录,并追溯其家谱、世系;各志则记载各朝的典章制度,凡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礼乐风俗,自然现象,水陆建制等都照实毕录。因此,我们从《二十四史》中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其它体裁的史籍,如《资治通鉴》、《通典》、《通志》、《会要》及野史、杂史等也从不同侧面记录和保存了当时社会的许多真实情况。中国的历史典籍是这样,外国的史籍也是如此。因此,历史学的核心--历史典籍,蕴藏着大量的人类社会过去活动的资料和信息,它不仅使人们了解过去成为可能,而且舍此别无他途。 其次,历史学为人们正确认识过去提供了方便。史学的发展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历程,但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无论是封建史学家,还是资产阶级史学家,他们"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⑤。因此,浩如烟海的史籍只能向人们展示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所做所为",但却无法回答,更无法引导人们去正确认识这些"所做所为"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及其发展,不仅使人们对自己过去的认识成为可能,而且促使人们以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去认识人类社会过去所走过的道路。以我国史学发展而论,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统的中国史学开始发生了质变。在革命战争年代,象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一批史学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中国历史进行研究,撰写的一些史著,为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把握现实,提供了方便。建国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蓬勃发展,硕果累累。在数以万计的历史论著中,既有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教训的揭示,更有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这些史学论著的出版、发表,不仅标志着史学的繁荣,而且也为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历史提供了方便。如围绕"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展开的讨论,以及由此而出版、发表的论著,就引导着人们从深层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过去。可见,了解人类社会的过去,正确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过去所走过的道路,只有借助历史学,方能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