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把握现实的基本准绳 当然,历史学的功用并不仅仅是为人们了解过去,认识过去提供资料和方便,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把握现实,为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各种集团的人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定的可供参考的"借鉴"或"信息",使人们在进行新的历史创造时,少走弯路。 历史学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把握时代的特征。现在是相对过去而言,是人们亲身经历,正在进行的时代。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持什么样的认识态度,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工作热忱。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把握时代的特征呢?这其中除了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现实,才能摆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把握这个时代的特征,就必须正确地了解国情。国情是什么?国情就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从横的方面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情都是一定的自然情况、社会情况、文化情况、国民心态情况的统一体。从纵的方面来看,国情又是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体。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都包含了历史的因素。历史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⑥。因此,历史知识、历史研究的成果,将引导人们学会历史地看问题,即深入历史的本质,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待自己所处的时代。正确对待现实生活的一切,以饱满的热情和清醒的头脑,踏实的作风、务实的精神去进行现代化建设。 历史学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无论在什么时代,也不论在什么国家或地区,现实生活与人们的欲望、需求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果不具备历史知识,把现实看得尽善尽美,或不顾历史原因,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统统抹去,那么,到头来只会事与愿违,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我国人口众多,第三产业不发达,这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因此,史学工作者对我国历史上人口变动情况的叙述和研究,对商品经济不发达等问题的探讨,对于人们正确把握现实是有帮助和教益的。所以说,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为了获得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的本领,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 历史学为人们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这一点,我们从革命领袖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重视中可以得到证明。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历史知识渊博的政治家,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且十分注重中国历史的学习,经常运用历史知识,历史经验,来制定一系列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方针、政策,从而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正如周恩来所说的:"毛主席开始很喜欢读古书,现在做文章、讲话常常运用历史经验教训,运用得最熟练,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添了他的伟大"⑦。毛泽东同志不仅自己运用历史经验来指导现实的斗争,而且还经常号召全党同志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历史规律,为现实斗争服务。1938年,当抗日烽火燃烧着中国大地,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从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任务出发,号召"一切有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知识,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⑧。1941年延安整风期间,多次号召全党同志学习历史,"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⑨。可见,历史知识、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制定政策、措施的依据之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史学为现实政策、措施的制定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前人和今人,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出新的理论"⑩?可见,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时期,历史学是人们制定政策、措施时不可缺少的依据。 综上所述,历史学是人们正确把握现实的基本准绳。这里,我们引用罗斯原《历史的作用》一书中的一段话来作为本节的结束语:"如果想跻入高官之列,历史是必经之道,因为它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由于文官应付的行政问题,历史能提供正确的背景,所以它附带有更大的影响力,……文官的工作绝不象数学那样单纯与抽象,它处理的是人情世态,或美其名为社会科学。历史提供了此种工作的适应背景和训练。如果说历史是文官的适当训练,那么对驻外的外交官员和领事来说,则历史是不可缺少的训练。三流头脑而居一等高位,最佳例证莫如阅读韩德生爵士所撰的《技节失败》一书。他在一九三七--一九三九年间担任英国驻德大使,最令人痛心的又莫如他对德国发展的特性愚昧无知。……只要对德国历史略有所知,即可豁然开朗,岂仅是韩德生一人而已!如果对俾斯麦、菲特烈大帝、军国主义的执迷,德国的侵略传统等毫无所知,又怎能了解希特勒的事业、军国主义的复苏呢?……只要销微熟悉德国人和他们晚近的历史,实在不难预测,德国人为了夺取世界霸权,必定会卷土重来。高层人物的无知,特别是缺乏欧洲政治发展的历史领悟,在前此十年中几乎使我们陷入浩劫。多难的二十年间,左右英国政坛的是英伦中部的两位企业家,最后我们终于有了一位历史家来担任首相(指邱吉尔),总算松了一口气,不管凡人作何想法,历史家当首相,总是安全多了"(1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