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北伐与孙中山晚年思想演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 严兴文 参加讨论


    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北伐,在反对北洋军阀统治这一点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它的目标仅仅是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并没有进一步提出当时广大人民的要求,因而护法北伐已经不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不能鼓动人心,不为人民所重视,因而起不到动员广大革命人民的作用,也得不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而失败。通过这次护法北伐,孙中山思想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提高,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只是“去一满洲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注:《孙中山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页。),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注:《孙中山全集》第四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71页。)。铁的事实使他不得不认识到, 所有的大小封建军阀都不可能帮助他实现祖国统一的理想。
    离开广州回到上海后,孙中山走投无路,陷于一种绝望的境地,应该走什么道路,下一步该怎么办,他还未找到答案。在此期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和1919年我国爆发的五四运动,给他极大的激励和启发,他看到了爱国青年“以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准备”的潮流,看到了“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注:《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09-210页。)。尽管孙中山的总结和探求为他后来的深刻变化提供了思想基础,但当时他在实践上仍未摆脱原有思想牢笼,还没有明确依靠群众思想,依然一如继往地崇尚精英主义,这从他在1919年10月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可以看出:虽然恢复了三民主义的政纲,但缺乏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也缺乏使政府和群众相结合的组织路线,同以前的同盟会组织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即使到1921年7 月中共成立后,由于中共一切活动均在秘密中进行,孙中山不可能得知其中情况,也无意与共产国际和苏俄结合。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千里迢迢来桂林谒见孙中山时,孙中山虽然对马林提出的建议--组织一个能够联合各个进步阶级和阶层的政党以及建立真正的革命武装的建议赞叹不止,但当马林说明共产国际意图,欲与中国国民党结盟时,孙中山环顾默默不语的部下而推却说:“顾革命之主义,各国不同,甲能行者,乙或杆格而不通。故共产主义在苏俄行之而在中国则断乎不能。况吾师次桂林,志在北伐,……今仅能与苏俄作道义之联络,一俟义师北举,直捣幽燕,再谋具体合作,未为晚也”(注:《孙中山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48页。)。由此可推, 在陈炯明叛变前,孙中山对共产国际、苏俄和中国共产党还缺少了解,他依然只图依靠军阀进行北伐。
    事实上,孙中山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仍然念念不忘北伐。与前不同的是,他认识到过去依靠客系军阀的错误,转而扶持自己的老部下--陈炯明的粤军。他把自己的一点军事资本投入粤军,以为陈炯明是同盟会员,是自己的老部下,可以信赖。1920年9月, 粤军从闽南打回广东后,孙中山重回广州,并于1921年5月宣布就任非常大总统, 成立正式政府。7月,对桂系军阀正式下达讨伐令,仅仅用了两个月, 就完成了西征广西任务,攻占了桂系军阀的最后据点龙州。两广的统一,北伐即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孙中山在欢迎凯旋的讨桂将领时说,“夫统一中国,非出兵北伐不为功。……总之北伐之举,吾等不得不行。且处偏安,止能苟且图存,而非久长安治,能出兵则可统一中国,现两粤人民虽得自由幸福之乐,然我国尚有多数同胞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注:《孙中山全集》第五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89页。 )表明了他击败旧桂系后进行北伐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同年10月中旬,孙中山出巡广西,准备北伐事宜,组织大本营随行,北伐军三万人也于同日开拔。他在南宁同率部驻防的陈炯明讨论了有关北伐的问题,反复阐明这次军事行动的意义,要求陈炯明抽调粤军四十营参加,由广东承担供应饷械的任务。但热衷于联省自治割据的陈炯明却阳奉阴违,暗中与直系军阀秘密勾搭。孙中山不为所阻,于1922年2月颁布命令,命令李烈钧率滇、黔、 赣军为第一路,兼攻赣南和鄂东,许崇智率本部粤军为第二路,协同湘军直指武汉。前锋部队于是月中旬进入湖南。拉开了第二次北伐的序幕。然而,北伐事业遭到阻碍,湘督赵恒锡反复无常,假借民意拒绝北伐军过境,陈炯明从暗中阻挠发展到公开的干扰破坏。积极参加北伐的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被陈炯明部下刺杀,成为形势急剧恶化的征兆。孙中山被迫变更原定的方案,决定率师返粤,绕道三水,设大本营于韶关,出师江西。5月上旬,北伐军分三路进攻赣州。与此同时, 孙中山解除了陈炯明的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和内务部部长的职务,着其专任陆军部长,并反复劝导这个新军阀改变态度。陈炯明辞职退居惠州,暗中指使部属叶举率军入据广州。为了扭转恶化的局势,孙中山于6月1日返回广州。6月16日陈炯明部发动叛乱,突然包围和炮击总统府, 阴谋杀害孙中山。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孙中山只得在兵变前一刻变装出走。孙中山在避登泊于省河的军舰后,立即发出讨伐陈炯明的号召,急令北伐军迅速回师平叛。同时,亲率舰队轰击叛军,在极力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战斗近两个月之久,终因北伐军在韶关一带作战失利,无法回师讨伐陈炯明。孙中山不得不于8月上旬离穗赴沪,第二次北伐以惨痛失败而告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