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道、佛为主。史学界对儒、佛比较重视,对道教往往忽视。实际上道教与中国史学研究关系甚为密切。鲁迅早在一九一八年《致许寿裳》信中就指出:"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确是精辟之言。故史学工作者应该重视对道教的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 一 中国封建社会是专制政体,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离不开帝王将相,但中国历代皇帝中就有不少人迷恋道教。 秦始皇是中国的"千古一帝"。这时代道教尚未正式创立,但当时一些方士却是道士的前身。秦始皇一生五次出巡,有三次与求仙有关。最有名的是派方士徐福(一作市)带领童男童女到渤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去求仙药。秦的"坑儒"也与方士求仙有关;是因为秦始皇感到方士欺骗了他。秦始皇为求长生,动用巨大人力物力,助长了方士求仙之风。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杰出人物,但他也迷信方士,追求长生。被他宠遇的方士有李少君、少翁、栾大、公孙卿等人。如栾大,汉武帝不仅把女儿嫁给他,还封他为五利将军、乐通侯等官位,使他佩了六个印,"贵震天下"。这就更激励方士们个个跃跃欲试,自言有求仙之术,使方士队伍迅速扩大。 东汉社会矛盾尖锐、谶纬迷信盛行,佛教也已传入中国,这些都为道教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东汉末桓帝在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①,当时正式出现了"黄老道"②名称。它崇奉黄帝和老子,有相应的宗教活动,这已是道教的雏形。到东汉末黄巾起义利用黄老道中的一支太平道、汉中张鲁又以五斗米道建立政教合一政权,道教到此时可以说是正式形成。 三国时曹操起家主要是靠收编三十万青州黄巾,这与青州黄巾把曹操看作同道有关。黄巾在给曹操信中曾说:"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③张鲁"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④,后也投降了曹操,他和五个儿子都封了侯。曹操对方士甘始、左慈、郗俭等人,怕他们"欺众"、"惑民",采取"聚而禁之"的政策,即集中到京城严加控制。曹操本人也相信方术。他的《气出唱》、《精列》等,歌咏了服药和长生。 孙权也迷信道教、结交方士。他派卫温、诸葛直到台湾,也与寻求仙药有关。因为"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⑤ 魏晋南北朝道教经过葛洪等人的改造,已从民间道教转变为官方道教。南北朝时也有不少帝王相信道教。 南朝宋文帝时,吴兴道士严道育,号为"天师",托言善蚕得以入宫。⑥梁武帝既信佛,也信道,其家族世代信奉天师道。"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朝士受道者众"⑦。他与道士陶弘景关系特别密切。 北魏道武帝为求仙药,曾设立"仙坊","煮炼百药,封西山以供其薪蒸。令死罪者试服之"⑧。太武帝相信嵩岳道士寇谦之,奉为天师,并"亲至道坛,受符箓,备法驾,旗帜尽青,以从道家之色也。⑨"改年号为"太平真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道教皇帝。孝文帝也让徐謇为其"合金丹,致延年之法"⑩。 隋唐是道教的兴盛时期。隋文帝对佛道并重。他的第一个年号"开皇"即与道教有关,是道教经典中"天地初开"、"开劫度人"(11)之意。隋炀帝曾命嵩山道士潘诞为他炼金丹,专建嵩阳观,华屋数百间,所费巨万。他还在洛阳西苑挖湖造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摹拟神仙的活动。 唐代皇帝多信道教。唐高祖李渊以老子作为其祖宗,规定了三教次序为道、儒、佛。唐高宗时,把《老子》作为科举策试内容。唐玄宗亲自为《老子》作注释,要求"士庶家藏一本,劝令习读"(12)。他下令编纂了历史上第一部《道藏》,称《三洞琼纲》。 唐代外丹术兴盛,许多皇帝多服丹药中毒而死。赵翼《廿二史箚记》中有"唐诸帝多饵丹药"条,列举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诸帝为丹药所误而丧生之史实,最后说:"实由贪生之心太甚,而转以速其死耳。" 五代十国时的后晋石敬塘是最早用雕版印刷《道德经》者。后周柴荣曾问道教学者陈搏"飞升黄白之术"(13)。南唐李昪因服丹药而死,死前对儿子说:"吾饵金石,始欲益寿,乃更伤生,汝宜戒之。(1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