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史学研究和道教的关系还表现在道教资料中蕴藏着大量往往被史学工作者所忽视的史料。 中国从唐代开始,历代多次编纂《道藏》。唐有《开元道藏》,宋有《大宋天宫宝藏》、《万寿道藏》,金有《大金玄都宝藏》,元有《玄都道藏》。可惜这些《道藏》均已先后亡佚。现存的道藏是明正统、万历年间编纂的,称为《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前者有五千三百零五卷,后者有一百八十卷,共五千四百八十五卷。现已由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它共收录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由于它不像佛教大藏经那样比较纯粹,而是与道家有联系的都加以收录,所以内容就比较庞杂。除了大量道教经典、科仪、符箓等著作外,还有儒家《易》学及其他诸子百家著作,以及传记、地志一类著作。如《穆天子传》、《山海经》等。所以《道藏》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大宝库。现已引起中外学者的重视。在欧洲基金会支持下,由法、德、瑞士的科学家组织整理《道藏》的"道藏工程",早已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也效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做了《道藏》提要的工作。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史学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局限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而应该发掘、整理和利用《道藏》中包存的从古到明的丰富史料。 过去的史学大家在利用《道藏》等资料方面已给我们作出了榜样。清乾、嘉学者曾充分利用《道藏》校勘古籍、研究史学。如钱大昕从《道藏》中发现《长春真人西游记》,这是丘处机弟子李志常所作,是有关蒙古史和西北及中亚地理的重要著作。后来史学大师王国维为之校注。刘师培也曾读《道藏》于白云观,著《读〈道藏〉记》。顾颉刚在一九三一年读《道藏》于青岛崂山太清宫。陈垣从二十年代起就搜集道教碑刻资料,自汉至明碑文一千余通,约八十万字,编成《道家金石略》,未及出版,但他根据这些金石写成《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填补了空白。现陈垣孙陈智超已对《道家金石略》增补校勘,正式出版。陈寅恪写有数篇与道教有关的史学论文,如《崔浩与寇谦之》、《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等。汤用彤有《读道藏札记》等论文,他的《寇谦之的著作与思想》(《历史研究》1961年第5期》考证出《道藏》中的《老君音诵戒经》等戒经"大体上是寇谦之的著作"即《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当为上述各戒经之总名"。在六十年代初,史学界曾就《太平经》的性质问题展开过一场讨论。 由上可见,无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还是农民起义,以及发掘整理历史资料,作为一个史学工作者都必须学习一些道教知识和道教史。早在一九六一年陈垣先生就说过:"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史,不能把道教抛开不谈。"(28)这是一个著名史学家的经验之谈。今天我们新一代有志于史学研究的人,也必须像前辈史学家那样,了解、关心和研究道教这一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注释: ①《后汉书》卷30《襄楷传》。 ②《后汉书》卷76《王涣传》。 ③《三国志》卷1《武帝纪》注引《魏书》。 ④《华阳国志》卷2《汉中志》。 ⑤《三国志》卷47《孙权传》。 ⑥《宋书》卷99《二凶传》。 ⑦(11)《隋书》卷35《经籍志》。 ⑧⑨《魏书》卷114《释老志》。 ⑩《魏书》卷91《徐謇传》。 (12)《龙角山记》《唐明王诏下庆唐观》,《道藏》洞玄部 (13)《资治通鉴》卷293,兴德三年(956年)。 (14)《资治通鉴》卷283,天福八年(943年)。 (15)《明史》卷307《陶仲文传》。 (16)《旧唐书》卷192《王远知传》。 (17)《旧唐书》卷71《魏征传》。 (18)元张辂《太华希夷志》。 (19)《元史》卷202《释老传》。 (20)赵孟頫《敕赐太宗师张公碑》。 (21)《广弘明集》卷17《决破傅奕废佛僧事》。 (22)《华阳国志》卷8《大同志》。 (23)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70页。黄山书社,1987年。 (24)唐长孺《范长生与巴氏据蜀的关系》。《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160页三联书店,1959年。 (25)唐长孺《史籍与道经中所见的李弘》。《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210页。中华书局,1982年。 (26)《资治通鉴》卷103。 (27)《资治通鉴》卷182。 (28)《中国哲学》第六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