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殷墟考古七十年的主要收获(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原文物》 杨锡璋/刘一曼 参加讨论

1976-1985年,在小屯村西北的一块高地上发掘到殷代房基多座,灰坑、窖穴160多个,墓葬20多座,祭祀坑7座,著名的妇好墓也发现于此。四十多座房基中,保存较好的有十多座,都是地面建筑,呈长方形或正方形,基面上有数量不等的柱洞,门道向东或向南。其中保存较好的是F7,呈长方形,长15米,宽9米,东边南段向外凸出,应为门道。基面上有排列整齐的柱洞四排。
    1975年在小屯村东北(妇好墓东约100米)发掘到两座房子都是地穴式的,挖在废弃的夯土基址上,其中一座F11内有用于雕刻的玉石料、磨石等,可能是一座制玉器作坊。
    1973年在小屯村南发掘到夯土基址8座、灰坑120个,主要收获是发掘到5000余片刻字甲骨(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3年小屯南地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9集,科学出版社,1995年。)。
    1992年在小屯东南、花园庄东北上述凹字形基址西南约200米处发掘到几座夯土基址,其中一座保存较好,呈长条形,有柱础。
    1991年秋在花园庄东100余米、殷墟博物苑南400米的公路上(正在濠沟内侧)发掘了一个甲骨坑,内埋大量刻字甲骨。过去发现的刻辞甲骨都在小屯村一带,这儿离小屯村约400米,是一个新的地点。当然,它仍在宫殿区范围内。
    1986-1987年在花园庄西南(濠沟西南角内侧)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发掘到灰坑33个、墓葬13座,其中H27是一个大型灰坑,面积约150平方米。坑内有大量的废骨料,大部分是牛骨,还有少数猪、狗骨和鹿角。牛骨有头骨、下颌骨、脊柱、肋骨及盆骨等,大多数骨上无加工痕,经切割的占极少数,推测附近应有制骨作坊。这里是堆放废料处,此坑时代在三期晚到四期早(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86-1987年安阳花园庄南地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2年第1期。)。
    殷墟宫殿区正在小屯、花园庄两村地下,从目前发现情况看,夯土建筑主要分布在北半部,即小屯村范围内。花园庄范围内部分地区经过钻探,除靠近小屯村处有夯土基址外,其他地方为空地或墓葬,还有就是骨料坑,在南部尚未发现夯土遗迹。
    四、王陵区大墓及祭祀坑
    西北岗是殷代王陵区,它位于洹河北侧的武官村和侯家庄村北约800米处的高地上,经过近几十年的钻探和发掘,对西北岗王陵区的范围和布局已有了大致地了解。
    王陵区东西长药450米,南北宽约250米,其东界在武官大墓东约50米处,西界在M1500和M1217大墓之西侧,北界在M1500大墓与武官大墓北约50米处,南界不太整齐,约在M260南约50-60米处。王陵区可分为东西两区,西区是大墓区,只有少量小墓,东区以祭祀坑为主,但也有几座大墓。东区可分南北两部分,其南部全是祭祀坑,北部则既有大墓也有祭祀坑。
    大墓分布在东西两区,西区有四条墓道的大墓7座,未完成大墓1座,还有形制较小的一条墓道的大墓1座,这些大墓形成四列,一南一北地排列着,南边3座大墓压着北边3座大墓,M1217的东墓道打破WBM1的南墓道。东区有大墓5座,武官大墓在东北角,M1400在西北角,M1433和M1129这两座两条墓道的墓分别在M1400的西北和西南,一条墓道的M260则在M1400南约50米处。
    这些大墓全都遭到不止一次的盗掘,故墓中所余物品极少。这些墓规模巨大,有很长的墓道、很深的墓室和大的椁室。椁室呈方形、长方形和亚字形。墓室四侧或两侧有坡形或阶梯形的墓道,墓底有一个或几个腰坑,墓中除残留的随葬品外,还有殉人及作祭祀用的人牲和牺牲。
    关于这些大墓的年代,一般认为大部分墓是属于武丁及其以后各王的,但对某些墓的时代尚有争议。(注:参见梁思永、高去寻编写的《侯家庄》各大墓的发掘报告(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台湾台北);另见郭宝钧:《一九五○年春殷墟发掘报告》,《中国考古学报》第五册,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殷墟259、260号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第1期;杨锡璋:《安阳殷墟西北岗大墓分期及有关问题》,《中原文物》1981年第3期。)。
    在西北岗地区有大量小墓,除少数小墓在西区外,大部分在东区。已发掘的小墓有1483座,另外还有已钻探出尚未发掘的墓100余座,这些小墓除少数是陪葬墓外,大部分是祭祀坑。
    这些祭祀坑大多呈长方形,少部分是方形的,都集中而有规律地分布着。长方形坑大部分呈南北向,少数呈东西向。这些排列在一起的坑可据墓口的大小、方向、深度、墓内的埋葬内容、骨架的姿势、数量等分成不同的组。有的一排一组,有的几排一组,各排坑的距离在1.5-2.0米之间,同一排坑距离在0.5米左右。每一组坑的数目不等,从一个到几十个,一组坑可能代表一次祭祀活动。
    这些祭祀坑据其内容可分人坑、动物坑和器物坑三类,动物坑和器物坑中也有人。
    埋人的坑可分方形和长方形两种,长方形坑一般是长约2米,宽约1米,深度则在1-4米间,坑内埋的人可分单人全躯葬、多人全躯葬、头躯分离葬和无头躯体葬等。方形坑一般长宽在0.6-1.5米左右,深在0.5-3.5米左右,坑内埋的是人头。
    祭祀坑中埋的动物有马、猪、犬、羊、猴和鸟等,而以埋马的坑最多,有的动物与人埋在一起,如人马合葬和人象合葬等。
    器物坑中常见人与器物在一起,如铜鼎、陶瓿和车子等(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等:《安阳殷墟奴隶祭祀坑的发掘》,《考古》1977年第1期。)。
    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中,常见商王为祭祀祖先而用人牲的记载,其祭祀的先王有时是一个,有时是几个。用人的数量,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人。杀人的方法,或埋或沉,或剁或砍头。这些记载可与西北岗发现的祭祀坑中的人牲及其不同的处死方法相印证。因此,可以认为,西北岗是商王祭祀其先祖的公共祭祀场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