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学思想简论(4)
五、治国安邦之鉴戒 史学是以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性为对象的科学。史学所肩负的这一繁重的历史任务便决定了它具有"通古启今"、"鉴往知来"这一为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社会功能。早在春秋时代,通过总结历史上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以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鉴戒思想,即在我国古老的史学园地里孕育成长。战国以后,鉴戒思想成为史学领域里重要的优良传统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史以供鉴戒更成为一种普遍的史学现象。众多的史家都通过编纂史书来总结经验教训,以期有鉴于当朝统治者,治国安邦的鉴戒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西晋司马彪以为:"先王立史官,以书时事,载善恶以为沮劝,撮教世之要也。"(41)陈寿作《三国志》,时人盛推其"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42)。常璩《华阳国志·序志》云:"博考行故,总厥旧闻。班序州部,区别山川。宪章成败,旌昭仁贤。抑绌虚妄,纠正缪言。显善惩恶,以杜未然。"直接了当地告诉人们,撰写《华阳国志》的目的,就是要总结历代治乱成败的经验教训,供人们效法或惩戒。袁宏把史学的功用归结为"通古今"、"笃名教",他在《后汉纪·自序》中说:"夫史传之兴,所以通古今而笃名教也。……今因前代遗事,略举义教所归,庶以弘敷王道。"显然,袁宏认为,史书的根本作用就在于通过总结前代的政治得失,以阐明"名教之本",为维护当时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而服务。范晔撰《后汉书》,公开声称,旨在"正一代之得失"(43),就是要通过记载历史事实,以总结经验教训,为现实政治服务。基于此,《后汉书》在翔实记载东汉一代历史事实的过程中,以"论"、"赞"的形式,总结出许多有益于巩固封建统治的经验与教训。陈何之元以为梁朝的"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究"量其始终,作《梁典》三十卷。"(44)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以史为鉴方面表现最突出的,当推东晋史家干宝。干宝面对当时朝政腐败,纪纲大弛,社会混乱的严酷现实,深为羽翼未丰的东晋政权而担忧,痛感到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当朝社会的直接资治作用,他力图把历史特别是前朝的西晋史作为医世之病的一剂良方。于是,他寄诸史籍,形诸笔墨,在著名的《晋纪总论》中从"得"、"失"两个方面对西晋一朝治乱成败的经验教训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干宝煞费苦心地告诫东晋统治者:宣帝知人善任,景、文咸黜不端、克笃前烈,武帝重言慎法、仁俭并施、和而不弛、宽而能断,是他们各自"成功"的"秘诀"所在,恳切期望当政者能够从中受到启迪以刷新政治。 据上所述,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鉴戒思想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它以直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形式出现,表现为对历史上治世的具体措施的探索,是一股以经世实用为核心的史学思潮,与那种对历史人物进行表彰或谴责的褒贬史学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二,就内容而言,在赞其"得"的同时,亦揭露其"失",并不一味地溢美扬善。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社会经历、既得利益、个性气质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人们在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审美意识等方面必然存在程度不等的差异。但是,同一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又往往使人们具有某些共通的个性趣向、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上述史学思想的各个方面,并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每个史家都具备的,而是多数史家思想因素的总和,是这一时期整个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方面。就史家个人成就而言,任何一个人都未能全面地超过司马迁。但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从总体来看,这个时期的史学思想比起秦汉时期是有很大发展的。 注释: ①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二章《过去中国之史界》。 ②《广弘明集》卷五。 ③《全晋文》卷一百二十七引干宝《山亡论》。 ④⑤⑦《荆楚岁时记》引干宝《变化论》。 ⑥⑧⑨(32)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宝《易注》。 ⑩白寿彝:《中国史学史教本》上册,第67页,北京师范大学1964年印本。 (11)《隋书·经籍志》。 (12)以上引文均见《文选》引陆机《辩亡论》。 (13)《弘明集》卷五。 (14)(15)《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注引。 (16)(17)(18)(19)(27)(33)干宝:《晋纪总论》,见《文选》。 (20)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第6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1)(23)《史通·曲笔》。 (22)(24)(29)《史通·古今正史》。 (25)《三国志·韦昭传》。 (26)《史通·忤时》。 (28)《文选·晋纪总论》注引干宝《晋纪》。 (30)《三国志·赵俨传》注引。 (31)《三国志·何夔传》注引。 (34)《后汉书·班固传》。 (35)《列宁选集》第2版第4卷,第290页。 (36)刘汝霖:《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自序》。 (37)《三国志·杜畿附子恕传》。 (38)《文选·晋纪总论》注引刘谦之《晋纪》。 (39)嵇康:《难自然为学论》。 (40)《颜氏家训·劝学》。 (41)《晋书·司马彪传》。 (42)《晋书·陈寿传》。 (43)《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 (44)《陈书·文学传》。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