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略述林泰曾、杨用霖与镇远舰(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日本研究》 关捷/关伟 参加讨论


    1894年11月,黄海大战时受伤的北洋舰艇在旅顺船坞修理完毕,驶回威海,当北洋诸舰巡游渤海至威海进港时,恰值落潮,雷标漂出范围,镇远舰因避雷标而误擦暗礁,底板裂缝数处长达3丈余,宽5尺(注: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海军篇》,《中日战争》丛刊,第1册,第69页。),进水甚急。泰曾急令官兵协力堵塞,方安然驶入港内。泰曾严于律己,自觉失职,忧愤难当,服毒身亡,年43岁,大副杨用霖升护理左翼总兵兼署镇远舰管带。
    杨用霖,1854年生于福建闽县,19岁参加海军,上“艺新”舰做“船生”,并跟管带许寿山学英语,学驾驶炮术,“日夕勤劳,寒暑不辍,而颖悟锐进,于航海诸艺,日益精熟。”(注:池仲祐:《海军实纪·杨镇军雨臣事略》,《清末海军史料》,第374、375页。)未几补振远舰管炮官,又升艺新舰二副。1879年用霖随泰曾北上,先后任“飞霆”、“镇西”舰二副。翌年,又随丁汝昌赴英国接带“超勇”、“扬威”二舰,遂充超勇舰二副,返国后晋升大副。1885年升镇远舰帮带大副,且赏戴花翎,以守备用。1889年2月20日,用霖署左翼中营游击。1891年升参将,赏加副将衔。用霖不仅自学奋进,得长官倚重,且“治军严明、爱抚士兵”,逢士兵“疾苦劳顿,必亲临慰问”,深受士兵爱戴。他在黄海大战时即表示“以死报国”(注:池仲祐:《海军实纪·杨镇军雨臣事略》,《清末海军史料》,第374、375页。),战斗中置弹火飞腾,血肉狼籍于不顾,极力协助林泰曾指挥,救援定远舰,事后得奖补用副将,并给捷勇巴图鲁勇号。
    杨用霖接统镇远舰后,昼夜督促抢修,然后进口守卫威海港。
    1895年1月20日,日舰艇40余艘掩护陆军在荣城登陆,30日,日陆军犯威海卫南帮炮台,海军即向刘公岛、日岛及港内的北洋舰队炮击,“镇远”、“定远”、“来远”三舰驶至南岸发炮援助南帮炮台时,丁汝昌派鱼雷艇载敢死队,冒着日军炮火,登上炮台毁炮,以免资敌。2月2日,北帮炮台守军已撤去,丁汝昌下令炸毁弹药库和炮台,不久炮台失守。刘公岛、日岛和北洋各舰虽遭日舰攻击,海军“毫无屈色,努力防战”(注:日本海军军令部:《二十七八年海战史》下卷,第11章,第199页。)。2月3日镇远舰等与刘公岛、日岛守军配合击中前来侵扰的日舰“筑紫”、“葛城”二舰。此次日舰攻击失败后,改为毁南北口防材、偷袭办法。2月5日上午,中日舰只激战中,“定远”中鱼雷,舰体迅速倾斜,刘步蟾指挥舰只驶往刘公岛南岸浅滩搁浅。“作水炮台”,继续坚持战斗。丁汝昌遂移到镇远舰指挥。日舰再次进攻“镇远”等舰,“互有伤亡”(注:易顺鼎:《盾墨拾余·魂北魂东杂记》卷5,《中日战争》丛刊,第1册,第116页。),日舰撤至远海。
    2月6日,日舰再次来袭,当夜,“来远”、“威远”和“宝筏”先后中雷沉没,但“镇远”、“靖远”等舰仍英勇抵抗,岛上各炮台则封锁南北口,激战许久,日舰退去。7日,日舰对北洋舰队和刘公岛发动疯狂攻击,日岛炮台守军撤至刘公岛,鱼雷艇损失净尽。8日夜,“定远”自行爆破,管带刘步蟾履行“苟丧舰,当自裁”之诺言,服毒自杀。至此,北洋舰队在外无援助的情况下,陷入绝境,丁汝昌只好令水手炸沉“镇远”,许多官兵与自己的舰艇感情深厚,“无人动手”(注:《署理北洋大臣王文韶覆奏查明丁汝昌等死事情形折》(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三),《中日战争》丛刊,第3册,第521页。)。最后,丁汝昌面对逼降,拒不接受,而吞食鸦片自杀殉国。此时,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推举杨用霖出面与日军商谈投降事宜,用霖“心为奇痛”,愤慨万分,严辞拒绝,返回舱中口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词句,然后用手枪从口内自击而亡(注:池仲祐:《海军实纪·杨镇军雨臣事略》,《清末海军史料》,第374、375页。)。用霖“性沉毅忠勇,常以马革裹尸为壮,临难捐躯,盖亦卒酬其志云。”(注:池仲祐:《海军实纪·杨镇军雨臣事略》,《清末海军史料》,第374、375页。)用霖死后,牛昶昞等操持了投降事宜。17日,日本将“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和“镇边”10舰及岛上军资器械全部掳走。
    丁汝昌、刘步蟾、张文宣、杨用霖、戴宗骞、黄祖莲及丰岛海战牺牲之沈寿昌等七人灵柩,由练习舰“康济”号运往烟台。
    杨用霖指挥的“镇远舰”在威海保卫战中,与各舰共同击退日本联合舰队大小八次进攻,最后虽全军覆没,但他们宁死不屈,拒不投降的精神异常可贵。
    
    总之,先后统领镇远舰的林、杨二管带有许多共同之处,他俩不仅生活的时代相同,又是同乡,年龄差距小,均勤奋好学,还在北洋海军建设中,如接船、训练有功,此外作战亦履立战功,他俩还都珍爱名声,坚守志节,最后均自杀身亡。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熔铸了中华古国民族魂,谱写了中华民族爱国篇。
    镇远舰被日本掳走后至横须贺,经过维修,编入日本舰队。日俄战争中,镇远舰被编入联合舰队由片岗七郎中将统带的第3舰队,并成为武富邦鼎小将指挥的第5战队,成为该队四艘舰中唯一的一艘装甲主力舰。“济远”、“平远”二舰被编入第3舰队第7战队。日俄战争后,镇远舰于1911年退役,可最终如何尚待考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