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漫谈全球史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 刘新成 参加讨论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全球史在中国”,日程安排是一个半小时,很难讲很多东西。另外我们这个班的构成绝大多数都是搞中国史的,可能对全球史比较隔膜。我想还是采取漫谈的形式,不很具体地讲很多关于全球史的内容。因为刚放暑假的时候是7月10日左右,复旦大学搞了一个博士生暑期学校,和奥地利一个基金会合作搞的。今年的题目是全球化,所以我也去讲了一些全球史。那次给我的时间是两个半小时,最后有半小时的互动,结果班上的学员感到互动的时间太少。所以我想今天一个半小时至少留出半个小时互动,大家一起交流和讨论恐怕收获更大。另外我讲的时候大家一个字都不用记,因为题目是“全球史在中国”,前不久在我们学校开了一个世界史学会(World History Association)的年会,世界史学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总部设在美国。它是1982年建立的,目前世界上大概有四十多个国家的学者都参与了这个协会。这个协会每年举行一次年会,这个年会每三年有一次是在北美以外的地区举行,2011年这次北美以外的会议就是在我们学校举办的,大概来了外国学者400多人,国内的学者100多人。在那次会议上我有一个主旨发言,讲的就是这个题目。这个发言在一定程度上是说给外国学者听的,让他们了解全球史在我们国家是什么样的一种遭遇。所以今天我在这里跟大家讲的,可能从国内的学者来讲感受会略有不同,我也不想讲那么详细,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一起讨论。
    在讲这个题目之前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全球史,因为我觉得在座的很多人可能对这个领域还比较生疏。全球史总的来说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它是一门课程,它是在美国产生的,美国的大学里所有的学生在毕业之前都要修历史的学分,必修是四个学分,其中有两个学分是学美国历史,另外两个学分可以自选非美国的历史,比如可以选东亚史等等。长期以来选的最多的是西方文明史,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在美国的大学生开始感到对这个课非常不满,因为那时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美国的大学生希望了解西方以外的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其他的文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所以这样对只学美国史和学西方文明史这样两门课就不满。全球史的创始人之一曾经有一句话,他说假如我们大学课堂里还继续只讲美国史和西方文明史的话,总有一天我们的历史课堂会变得空空荡荡,没有人爱学。在这时有些学校有些老师开始讲全球史(Global History),或者叫做世界史(World History)。全球史和世界史在美国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世界史跟我们理解的不太一样,我们认为凡是中国以外地区的历史,都可以叫世界史。但是在美国世界史专门指的是一种宏观的、全球的历史,不是说美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统称为世界史。文艺复兴史、启蒙运动史、二战史、印度史、东亚史都不叫世界史,它的世界史就是一个宏观的,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世界通史。
    有些老师开出了这样一门课,而这门课非常受欢迎。大概从七十年代开始开这门课,到九十年代时美国各个高校的学生除了美国史之外,再选另一门课的时候,有80%的学生选全球史,而不选西方文明史。这样这门课越来越受到欢迎。所以在2004年,美国历史学会开年会的时候,在那个会上原来教西方文明史的老师发出抗议,因为很多学校都转型,原来讲西方文明史的老师没有学生选,就去备全球史的课。有些不愿意转向的,选他课的人越来越少,岗位受到威胁。所以在2004年美国历史学会开年会的时候这些人都抗议,说我们为什么要讲全球史而不讲西方文明史,我们西方文明那么优秀,为什么不能讲,就是说受到全球史很大的挤压。
    除了美国之外,现在在欧洲、澳大利亚,甚至在日本、韩国全球史的课也开始开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视。前不久王晴佳写了一本书,里边说全球史正在成为国际史学界的一门显学,它的起源是一门课程开始的,但是随着课程的开设,它慢慢演变为一种史学观念或者一种史学方法,我们国家把它叫做全球史观。全球史观影响更大了,在2000年奥斯陆举行的世界历史科学大会上,它号称历史学的奥林匹克。那次会上题目是“全球史是否可能?”,就是说它作为一种史学方法或者史学观念已经成为大家讨论的一个热点。到2005年在悉尼举行历史科学大会的时候,这时候已经不再争议了,悉尼这次无论是大会的主题还是分会场的讨论题目,大概有60%以上都跟全球史有关。2009年美国历史学会在纽约举行年会的时候,它的题目叫做整个历史学的全球化,或者是使整个历史学都变成一种全球史观统辖下的历史学。就说明它作为一种史学方法决不限于只是编撰世界通史教材,或者讲授世界通史,而变成一种史学观念。所以它变成一门显学主要原因大概在这儿。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全球史观为什么成为显学,现在为什么产生这样大的影响。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宏观,高度宏观。整个历史成为一门科学,是在十九世纪末期普鲁士制定了现代科学的标准,历史学在那个时候成为一门科学,从一开始在世界史的学科里边就是国别史,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历史是世界史的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很著名的历史学家叫兰克,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就应该是民族国家。因为按照西方的历史哲学,民族国家诞生之后人类的理性才开始真正的萌芽,并且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才沿着文明不断进步的路线起步。什么叫民族国家?我们搞中国史的不特别在意,在世界史里边,民族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讨论也很多。总的来说西方的历史哲学家或者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以前,或者说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以前,这些所谓的国家,是一个王朝的或者是一种信仰的国家,它共同服从一种信仰,或者是某一个家族进行统治。这个国家并不是在这个区域内所有的民众,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而维护的一个群体。当然这是西方的观点,东方这些国家的历史不同,西方史学理论家对东方情况也不太了解,他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一个区域内的所有人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来从事自己的活动,这是在民族国家成立以后,应该说起步是在路易十四以后的事情。在那以后一个国家才开始理性地指导自己的国度奔着一个目标去发展,而没有建立民族国家的人还处于蒙昧状态,没有进入理性的这样一个轨道,比如像中国、印度,这些国家因为没有建立民族国家,他们是盲目的。
    那么历史是什么?历史是研究人类的理性活动的,只有这些建立民族国家的地区人民才有历史可言,没建立民族国家的地区和人民没有历史可言。所以他们的历史学科里讲到世界史时只讲西方的历史,像中国截止到现在,在西方或欧洲学科目录里,当然美国除外。在他们的学科目录里可能只是近几年才开始设中国史、印度史,在那以前不叫历史,叫中国研究或者东方研究或者叫东方学,决不叫中国史或者东方史,因为你不是民族国家,你没有进入理性的发展轨道。所以从世界史角度来讲,他们认为世界史就是不同国家的历史。
    所谓全球史跟西方的史学传统的最大区别,就是世界史并不是国别史,它是一个高度宏观的,是跨国家、跨地域、跨文明的一种历史,或者说这样一种审视历史的角度和方法。那么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今天没有时间详细讲,当然跟全球化有关,跟后现代思潮有关,有很多背景。我就讲这种宏观的史观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重视,或者它的优势在哪儿,除了它描述了一个人类整体的历史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对历史研究有什么帮助。可以举这样几个例子,比如说美国史,在2005年时美国历史学会年会有人提出,叫做“从全球史观的背景下重新审视美国史”。一般人认为美国史是美国独立之后,也有人说太短了,追溯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有人追溯怎么和印度安人的文化结合。用全球史观重新研究美国史之后,现在美国史认为美国的文化,或者美国史的起源应该追溯到十二世纪的欧洲,因为跨国、跨地域、跨文明地来研究了,那么他就提出了这样一种新的观点。
    再比如像近代欧洲的兴起,有人说欧洲的崛起归因于工业革命,有人说归因于资本主义萌芽,归因于文艺复兴等等,这些都是就欧洲本身的现象来研究,那么从全球的背景来看,而且这个现在基本上被大家所公认,如果说欧洲近代兴起,真正有市场经济的传统因素的话,这种市场经济的萌芽是从哪来的?是从中国来的,认为是中国在宋代时一些商品意识、经济行为通过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贸易圈,就是印度洋贸易圈传到了阿拉伯世界,然后进入了欧洲,正好促进了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然后这些城市里诞生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利用全球史观打破原来以国家为单位来分析历史的这样一种传统,颠覆了所谓西方兴起的原因。
    

最近又出了一本书叫做《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它认为根本不存在一个纯粹的西方文明,西方文明里有很多东方文明的因素。这也是用全球史观来审视的结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全球史观高度宏观的这样一种视角是全球史观的一个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