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严肃谨慎,意在“求实”(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东岳论丛》 史为乐 参加讨论

4.孙权本意在征服珠崖,故用兵三万,在战争过程中当然杀了些土著部族,这就是《陆凯传》所谓“斩获有功”。但是整个战役的结果并不能达到征服其地的目的,而师久致疫,乃不得不先后撤还。用兵失败后,乃于徐闻设郡以事招徕。这应该是事情的全部经过,所以并不是说没有用兵岛上,而是说用兵无功,不得已设郡在对岸雷州半岛上。
    5.宋元嘉八年所设珠崖郡,当系踵孙吴故事,设在徐闻。因为是有名无实的郡,所以史书也就没有记载设郡以后的下文。
    《自汉至唐海南岛政治历史地理》一文撰成后,对西汉珠崖、儋耳二郡的开置与放弃,隋唐在海南岛上又正式设置郡县,及其间600余年海南岛不在中原王朝版图内的情况辨析得明明白白。文章并“附论梁隋间高凉洗夫人功业及隋唐高凉冯氏地方势力”,对海南俚族首领洗夫人大加颂扬,称她是“中国史上的伟大人物、女中豪杰”,指出:“她一生建树了许多大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的功业,其中最值得后人纪念的是,她把脱离了大陆将近六百年的海南岛,重新与大陆结合在同一政权之下”。但旧史对此事竟无明确记载,遂致千百年来湮没不彰,不为述史考史者所知。季龙师说自己“察觉此事约已五十年,惜未能见诸笔墨”。至此适值海南建省,始撰成此文。说明季龙师撰写此文,早已成竹在胸。文章写成后,解决了历史上一大疑案,也了却了他多年的一桩心愿。他还广泛采撷旧籍,钩沉史迹,罗列出洗夫人的八大功绩,希望能“引起多方面的注意,并采取多种方式来共同纪念、歌颂这位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的少数民族伟人”。一位老专家强烈的责任感、满腔的爱国热情溢于言表。
    季龙师的著作都是他多年研究的结晶。他不像有的学者那样,今天这样说,明天又可以那样说,动辄改变观点。这在老师看来是不能想象的。1976年,季龙师发表了他的《碣石考》[4]。碣石山是历史名山,《禹贡》中即有“夹右碣石入于海”的话。魏武帝曹操东伐乌桓,经过此山,有《步出夏门行·观沧海》,诗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毛泽东同志《浪淘沙·北戴河》词中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都是指此山。但碣石山究竟在哪里,不少注释家都说早已沧入海中。季龙师经过周密的考证,认定秦皇、汉武所登之碣石山,即今河北昌黎县北十里的碣石山。1978年初,季龙师曾写信告诉我,有人写信问他对碣石山的看法有没有改变。老师在信中仅仅提及此事,并未作任何评论。是的,这样的问题对别人来说也许是一个问题,但对季龙师来说,却是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当然,文章发表后个别地方作一些修改补充是可能的,但是文章的基本观点,也就是那些结论性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特别是对于像季龙师这样一位治学谨严的老专家更是如此。
    季龙师不仅自己搞研究、撰写专著,严肃认真;凡他主持的工作,也一向严格要求。我主编的两本书:《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和《中国地名语源词典》,他担任顾问,也都提出极其严格的要求,从不容许有丝毫的马虎。
    先说《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大约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学者一直使用的是由臧励龢主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这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一部工具书,当时的所谓今,早已成为历史。在今天的人看来,书上所说的今之某地,有些地名已经一变再变,读者简直不知所云了。更何况里面的内容又有很多错误。因此我们常想,为什么不编新的历史地名辞典来取代它呢?在文化大革命后刚刚恢复工作不久,我们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的同志们就提出要新编一部《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这个提议先后得到胡乔木、胡绳等领导同志的支持。但我们深知要编纂这样一部书,主编非季龙师莫属,为此我们曾不止一次前往上海,找老师商量,请他出山,主持此事。但当时因为《中国历史地图集》尚未完成,后来又不断增加新的任务,如《中国历史大辞典》、《国家历史地图集》等,都由季龙师主持。编纂《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的工作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后推延。后来我们想,这样下去究竟要等到几时呢?不得已才由我出面主持此事。我自知水平有限,难当重任,故决意请季龙师担任顾问,老师欣然同意。他谆谆嘱咐我们,一定要认真。他说,你们只要认真,不怕麻烦,勤动手,不清楚的就仔细查对,一定能编得好。老师还提出,要把《读史方舆纪要》中的地名全收进去,并告诫我们一定要查阅第一手资料。这些话后来我们都一一照办了。《方舆纪要》一书注重军事地理,叙述历史沿革、山川险要,大多联系历史上发生过的各类事件,这正是读史书者所需要了解的。因此,《方舆纪要》一书的价值决非一般地志、总志可比。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愈来愈体会到季龙师提出多收《方舆纪要》地名是一个很高明的建议,这是他多年的亲身体验,也可以说是他摸透了每一部书的脾气,才能提出这样的主张。我们编纂《历史地名大辞典》,将《方舆纪要》作为主要参考书之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旧的《古今地名大辞典》主要是参考《大清一统志》,很少翻阅《方舆纪要》,而《方舆纪要》又是如此重要,这就不能不对它“另眼相看”了。
    季龙师要求我们一定要查阅第一手资料也很重要。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方舆纪要》记历史事件多采自《资治通鉴》,所以必须查对《通鉴》原书。但从使用第一手资料的要求审视,仅仅查阅《资治通鉴》还是不够的,隋唐时见于《资治通鉴》的资料可以视作第一手资料,但《资治通鉴》记秦汉乃至先秦的情况,则是转述正史或其他书的记载,必须直接查对原书。遵照季龙师关于使用第一手资料的教导,我们不仅发现《纪要》在使用《通鉴》时出现的错误,更发现《纪要》在使用《通鉴》中的第二手资料时更多的错误。使用第一手资料,就是当代人记当代事,特别是那些亲身经历的事件当然更可靠一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