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论证表明,在工业化时期的英国,以贵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垄断了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土地,进而控制了国家和地方政权;土地成为人们获得社会地位、把持政权的凭借;以土地为物质媒介,融入土地阶级,获得政治权力和社会声誉,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心态。这种心态促使土地家族、政府官员等职业群体、工商界人士等社会群体参与土地的购置。另外,由于圈地运动需要筹集资金,从而造成一些自耕农销售部分土地,圈地后许多自耕农抛售土地;旧的土地家族因为债务而出售土地;许多土地家族为扩大主体地产而卖掉外围地产,市场上待售土地源源不断。这样,以土地为工具融入土地阶级、进而掌控政治权力的社会心态,成为工业化时期英国土地流动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 在英国历史上,作为经济基石的土地往往带有政治权力的成分。早在中古时期,分封制下的土地不仅是衣食的来源,还附着了政治含义。比如,诺曼征服后,英王以服兵役为条件,把全国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其臣下,这样的封建主当时有500名,他们又按同样的方法把土地分封给更小的封建主。(70)因而,封建等级制度建立在土地经济之上。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归根结底是劳动者从事物质生产的实践能力。生产力发展了,才会、而且必然会促进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相应变革”(71)。劳动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力状况的核心指标。在前工业化时期,英国一个农民家庭每年生产粮食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13-14世纪合谷物2369公斤,15-16世纪合谷物5520公斤。(72)由于农民的生产能力处于增长状态,农民个体不断强大,富裕农民--乡绅占有全国土地的份额达到了45%-50%。(73)以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土地的占有为基础,出现了乡绅“侵占”议会的局面。譬如,在“伊丽莎白一世晚期,372位下院代表中,300位是乡绅”(74)。在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民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笔者的研究,单个农家常年生产粮食的农业劳动效率折合的混合谷物,由工业化初期的5198公斤达到了工业化晚期的78,056公斤,农业劳动效率大幅度提高,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分工由此全面展开。(75)以此为基础,一方面,绝大多数农业人口转向了非农产业;(76)另一方面,土地家族、各类职业者、工商界人士疯狂地追逐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并且与权力密切关联的传统物质--土地,以土地为工具,形成了以贵族、乡绅、自耕农为代表的土地阶级,控制了中央、郡、社区的权力。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大地产和大农场经营制度的形成。因而,在从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向社会化大生产和大交换为主的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民生产能力的增长是基本的推动力量。 注释: ①迪恩:《第一次工业革命》(Phyllis Deane,The First Industrial Revolution),剑桥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②汤因比:《关于18世纪英格兰工业革命的演讲集》(Arnold Toynbee,Lectures 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18[th] Century in England),伦敦1887年版,第62-63页。 ③约翰逊:《小土地所有者的消失》(A.H.Johnson,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Small Landowner),牛津1909年版,第xiii、119-121页;阿什利:《英格兰的经济组织》(W.Ashley,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England),伦敦1928年版,第122-124页;F.M.L.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F.M.L.Thompson,English Landed Societ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伦敦1963年版,第21页;明格:《乡绅》(G.E.Mingay,The Gentry),伦敦1976年版,第4页;奇波拉著,贝昱等译:《欧洲经济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65页;贝科特:《土地的所有权与地产管理》(J.V.Beckea,“Landownership and Estate Management”),瑟斯克主编:《英格兰和威尔士农业史》(Joan Thirsk,ed.,The Agrarian History of England and Wales)第6卷,剑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页;E.P.汤普森:《共同的习惯》(E.P.Thompson,Customs in Common),伦敦1991年版,第16页;海科:《英国人民史1688-1914》(T.W.Heyck,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of the British Isles 1688-1914),伦敦2002年版,第53页。 ④关于英国工业化时期的时间界定,参见郭爱民:《工业化时期英国地产代理制度透视》,《世界历史》2011年第3期。 ⑤郭爱民:《转型时期英格兰、长三角土地市场发育程度的比较》,《中国农史》2007年第4期;《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份田运动缘由及绩效的考察》,《世界历史》2008年第4期;《工业化时期英国资本与土地流转的市场考察》,《烟台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土地市场与前市场的辩驳》,《现代化研究》第4辑;《英国圈地运动的模式及其对土地分配的影响》,《现代化研究》第5辑。 ⑥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页。 ⑦克雷:《经济扩展与社会变迁》(C.G.A.Clay,Economic Expansion and Social Change),剑桥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43页;奥福顿:《英格兰农业革命》(M.Overton,Agricultural Revolution in England),剑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页。 ⑧拉斯莱特:《我们失去的世界》(P.Laslett,The World We Have Lost),剑桥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38页。 ⑨17世纪晚期,英国的土地乡绅数量为15,000个。珀特:《18世纪的英格兰社会》(Roy Porter,English Societ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米赛德科斯1982年版,第81页。 ⑩明格:《18世纪英国土地社会》(G.E.Mingay,English Landed Societ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伦敦1963年版,第7-8页。 (11)F.M.L.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第62页。 (12)F.M.L.汤普森:《19世纪英国土地社会》,第52-6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