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英人罗伯兹(J.W.Roberts)编著,于1993年出版的《世界史》(History of the World)中说:“一致公认,中国的文明史从商开始。长期以来这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基础。因为中国只有公元前8世纪以后的纪年,没有更早的像埃及那样的纪年表。”他还说,商朝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统治河南一带约4万平方英里(104,000平方公里)的地域,比英国今天面积还小。商代是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以东的有证据的唯一文明,可能于前1027年为周朝所灭。罗伯兹所指的证据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美国伊里诺依大学斯塔尔(Chester G.Starr)等编的《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1964)中说,中国的古代文明比美索不达米亚晚,是受到后者影响而发。中国的青铜器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炼铁技术是1000年后从西方传入的。从未有过毛制品和奶制品。中国古代文明是在商以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作者们说,商年代为1523BC-1027BC,安阳出土文物是唯一的物证。 所有认知自己的祖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炎黄子孙们,部分历史学家可能除外,对外国人这些说法会愤斥之为浅薄。读了几本现代中国人写的史书才明白,外国人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中国历史学界自己的迷茫和纷乱。 太史公司马迁,览尽石室金匮,广采民间遗存,整齐百家杂语,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深考论次,忍辱负重而作千秋《史记》。自清末以来,中国治史学者对前三篇,即《五帝本纪》、《夏本纪》和《殷本纪》,以及《书》、《礼》等文献记录,有信的,有疑的,有释的,也有根本否定的。作为外行读史,我从几本可靠的典书中摘记少许如下。 由毛主席倡议、周总理督编的《辞海》后附“中国历史纪年表”,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开始的。 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把五帝、夏都列为“传说”。夏、商的年代后划上了(?)号。夏代遗迹视为“假设”。 郭老1929年曾断言:“《尚书》是开始于唐·虞,《史记》是开始于黄帝,但这些都是靠不住的。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真正的起头。”(《郭沫若全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大学教科书《世界史·古代史》,有世界古代史比较表一张。前21世纪栏内有“禹传子启,夏朝建立”八个字。在前17世纪栏内也有:“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八字。表中不见五帝,忽略了黄帝。 有近代史学家自称为疑古派,索性改名为“疑古”,与十宿道人形成对照。 历来有不同的意见。唐朝张守节作《史记正义》,认定中华文明从黄帝始,成为唐后1000多年各代政治家和治史学者之共识。张守节还算出,从黄帝到西汉天汉4年共2413年,即黄帝纪元始于2510BC(《史记正义·序》,唐,公元736年)。吴泽先生将商代断为前1766年至前1122年,共644年。他说,“过去许多人终是喜欢无条件疑古,好像夏殷周三代历史,‘文献不足’,‘靡得而记’,不能研究,就是‘正史’里的《尚书》、《史记》等,有关夏代商代的历史纪事,也认为不足凭信。不作科学的考古,不触及史实,全盘取消,态度上是欠严谨的”。“《史记·殷本纪》所载帝王名字与甲骨文中所载殷帝王的名谥差不多完全符合,就是世代的次序,也大体一致,无何差异。《殷本纪》所载殷帝王名谥、世次等,甲骨文字差不多都给以证明不误了。”(《中国历史大系·古代史》,棠棣出版社,1951年)。 尹达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他认为,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见《尹达史学论著选集》,450页;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23页) 最使炎黄子孙们迷惘的,莫过于忽略黄帝的存在。 陕西有黄帝陵,中华人文始祖的象征,近年正按国务院决定进行修葺。春秋以后两千七百多年来,赴黄陵祭祖者络绎不绝。汉武仙台,悠乎屹立。从秦文公(前756年)到清朝,历代帝王的祭陵昭祖者史录76次,留存碑文30余方。 1894年中日海战,清廷败签《马关条约》,割台湾与日本。台胞奋起抗争,抗日领袖邱逢甲“上书宰相毁苛约,落日来登黄帝陵”。 1937年抗战爆发,毛泽东手书祭文,向轩辕黄帝宣誓曰:“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祭文最后说:“东等不才,剑履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主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监临之,皇天后土。尚飨。” 黄陵还存有鲁迅的诗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为1901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签《辛丑条约》后,鲁迅愤书于日本。 在炎黄子孙的眼里,古代那么多而详的关于黄帝的纪录,名谥世次、妻、子名姓俱全,史实清楚,可信可鉴。有些历史学家的著述与此迥然不同,很煞风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