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司马迁的李陵之祸与发愤著书说(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复旦学报》 顾易生 参加讨论

试想,以《报任安书》这样长篇书信,内容充满着对自己冤屈的不平之呜与对汉王朝统治的怨愤之气,受信对象却是一个已判死刑而等待处决的囚犯,一个已剥夺自由而即将剥夺生命的人。这封信能否到达任安手中是颇成问题的,而汉王朝可以看到它却是完全可能的。所以某种意义上它竟是给汉王朝的公开抗议书或控诉书。从《汉书·司马迁传》转载这封长信看来,它在当时的流传与影响不只是私人一般函件性质。“腹诽”有罪的汉王朝看到这封抗议书、控诉书将如何处置呢?这就涉及到司马迁怎样死的问题。
    司马迁是什么时候死的?怎样死的?《汉书》本传中留下了空白,似乎作了《报任安书》后就没有下落了。《史记·太史公自序》裴骃集解引东汉卫宏《汉书旧仪注》说:
    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
    由此可以推想司马迁最后是因为作《报任安书》等抒发了怨愤而被迫害致死的,但对这段话,后来学者颇多怀疑,列举其中某些记载与史实不尽相符之处,论证这一记载的不可靠,例如:司马迁作《史记》是私撰;《汉书》本传说“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候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说明司马迁生前并未发表,汉武帝不可能看到;又司马迁没有“举”过李陵等。按卫宏之说虽然细节上可能不很准确或者传写有讹,但这些细节出入都不足以从根本上否定其说法。司马迁作《史记》固然是私人修撰,可是以当时的社会条件,作为一个皇帝近侍,他大量查阅国家图书挡案,访问各阶层人物,从草稿到謄录正付本,要不为人知是不大可能的。《史记索隐》引桓谭说:“迁所著书成,以示东方朔”,可见他写好稿子还拿出来征求过他人意见。《报任安书》不是也把自己写作《史记》的情况公开宣布么?《汉书》本传及《艺文志》都说《史记》“十篇缺,有录无书”,其中包括《景帝本纪》《武帝本纪》。按司马迁秉笔“实录”的作风,这两篇中的针砭时弊肯定十分深切,汉王朝要破坏这部著作当然首先要削去这些最触忌讳的篇章。卫宏的记载替我们提供了《史记》为什么“开天窗”的线索。李陵为将虽不是出于司马迁的推举,可是为他讲过话也可说是“举”。司马贞《索隐》也说过:“太史公举李陵,李陵降也。”
    既然司马迁是“下狱死”,《汉书》为什么不载?有人会这么问。按这也仅能说明卫宏之说缺乏佐证,不足以推翻其说。封建正史缺载的事多着呢!以司马迁这样敢说敢为者,如在作《报任安书》后还自由地活着,为什么竟然在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不知所终呢?他的结局不是有点不明不白,难以明白或不能明白么?《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的儿子李敢在跟随武帝出猎时被霍去病挟嫌射死,“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这样一件包庇谋杀事件在《史记》中公开揭露是既需要深知内情又需要相当胆量的。由此可见,不明不白而死者有的是,而司马迁这样史才、史识、史德却不多见,他本人的下落也就成为千古疑案了。班固父彪《略论》论司马迁作《史记》:“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见《后汉书·班彪传》)其意若曰,司马迁是因作《史记》而受“极刑”的。这里对《史记》的批评,为班固《汉书》所继承,关于司马迁“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的说法,也可和《汉书·司马迁传》相发明。
    司马迁为发愤著书而献出自己生命,这段历史足够令千古读者慷慨生哀,而他的“发愤著书说”则熠熠生辉,历唐韩愈“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柳宗元“以发其郁积而学者得之励”和宋欧阳修“诗穷而后工”、陆游“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直到龚自珍的“泄天下之拗怒”,古往今来,激励着无数作者奋笔疾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