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历史: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及其影响(5)
(26) 贝华即王子澄。该书最早由晋新书社1926年出版,1929年由上海光明书局出版了第8版。后收入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86卷,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本文所引,均以沈云龙所编为依据。 (27) 左舜生:《辛亥革命史》,中华书局,1934年,第27、48、75-76页。 (28) 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写于1933年,同年由上海光明书局出版,至1941年10月发行第9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所有存书悉被日寇禁黜焚毁,抗战胜利后,始重行付梓,版式如前。下文所依据的是光明书局:1949年7月胜利第七版。 (29) 李鼎声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革命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李鼎声:《中国近代史》,第218、208页。 (30)(31) 李鼎声:《中国近代史》,第211、203页。 (32) 孙中山对黎元洪的评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孙中山曾多次讲到,武昌起义后,黎元洪因害怕革命,躲入床下,后被革命党搜出,用手枪逼迫他做都督。(参见《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117、266-267页)据居正所载,关于黎之出任都督,当时有三种说法,“有谓刘赓藻引导蔡济民率兵至黎寓、自其室中挟出者;有谓马荣自其床下挟出者;又有谓自其参谋家挟出者”。(参见居正:《辛亥札记》(写于辛亥年),罗福惠、萧怡编:《居正文集》,第45页)孙中山采用了第二种说法。黎元洪本非革命党,其出任都督确为受逼而出。据他本人说,“洪当武昌变起之时,所部各军均已出防,空营独守,束手无策。党军驱逐瑞督出城后即率队来洪营,合围搜索,洪换便衣避匿室后,当被索执,责以大义。其时枪炮环列,万一不从,立即身首异处,洪只得权为应允。”(《黎元洪致萨军门函》,载渤海寿臣辑:《辛亥革命始末记》,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2辑,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第47页。)黎这段话是在写给萨镇冰的劝降信中所说,大概黎是想用现身说法,来打消萨的疑虑,应该可信。 (责任编辑:高尚)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