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历史的两重性:客观的历史与历史的客观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汉论坛》 刘汉东 参加讨论

历史本身是客观的,也应该是客观的。但历史又有其非客观性,这种历史的非客观性来自于认知主体和载体的倾向性。因为,现实的历史认知所需求的客观性不是仅仅简单地重现历史。因此,现实的历史认知是现实感的表现,目的是取得和补充现实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有其两重性,既有客观的历史,又有历史的客观。
    历史的两重性有一个契合点,即实际上的历史过程在为人们所认知时,认知者的意识主动与客观的历史所揉掺,并由此产生历史的客观,使之在认知者与被认知对象间形成了一种交融契合的效应。
    
    历史,以其本来含义去看。应该是独立于人们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因为,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痕迹,历史是一种运动,历史是记录或信息储存。作为过去的人们活动时与时间结合所产生的是一种实际上发生过的绝对的过程,因此,就再也不会被后来的人们以主观意识去加以改变。
    历史作为过去的存在事实,首先体现了其运动性。过去任何一个时期的任何一种人类活动,都在伴随着时间的消逝或空间的迁移而在运动。运动自身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尽管人们想将自己的意志掺杂入历史和运动之中,甚至想以自己的意志来改变历史和运动的趋向性。但是,由于历史和运动的规律所制约,人们的主观意识只有在顺应此总体倾向性时才可能掺杂进去,却改变不了;而在不能顺应此总体倾向性时,则徒唤奈何。
    历史作为一种客观的运动,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多维运动、多角度运动与多枝辐射运动的综合。历史可以看作是运动灶,人们在各个领域、区域、行业、时期、层面等等范围中的活动,都是某一类别的历史运动。历史运动灶引发的历史运动的类别,有三个主要项:一是纵深的连贯运动,将各个特定范畴内有自身规律的运动的前后始终贯穿为一个系统或整体;二是横向的联系运动,将各个特定时期内各特定范畴的运动相互串联为互为依存关系的系统或整体;三是纵横相交的连结运动,将历史看成一个综合系统或总的整体,将纵深的连贯运动与横向的联系运动多种方式交叉结合重叠在一块。
    历史运动类别三个主要项或许可以简单化一些,即专门史(纵深的连贯运动)、断代史(横向的联系运动)、通史(纵横相交的连结运动)。不过,历史运动类别的分项和合项的复杂性,却是要真正认识到的。
    三个历史运动类别的主要项中,各包括了若干个别项。这些个别项是具体的历史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客观的历史的客观性。这里也就进入了该命题的第二点,即历史作为过去的存在事实,是实际上发生过的过程。从哲学的角度和辩证法的方式来看,过程是一种绝对的现象,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过程,任何过程都是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过程,历史过程则是人的活动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过去的运动。
    实际上发生过的过程,在某些主要项或个别项角度上去单独考察时,可以看作独立的有开始和有终结的运动。这一有始有终的过程既然是已经实际上发生过了的,那么其不容人们的意志改变的客观性就是绝对的了。过程只有运动的形式才是可能的,因此过程就必定具备两个前提:时间性质和空间性质。时间有一个特性,只能向前而不能倒退;空间也有一个特性,境地迁徙之后再复归时已不是原来的状态了。
    客观历史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第一,不会变更的过去了的事物。一件事物假设没有过去,即没有成为“过去”,而且又可以继续有变化,那就不是历史,当然更不是客观的历史。是否成为“过去”和是否会继续变化,完全取决于事物自身,而与认知该事物的主体无关。不论认知主体以什么样的认知方式和途径去认知,也不可能影响事物客体自身,这一事物便成为了不会变更的事物,而不会变更的事物通常即是过去了的事物。不会变更与过去了两种性质的结合,便是历史了。因此,不会变更的过去了的事物是客观历史的主要特征之一。
    第二,不会复活的历史停尸房中的尸体,在特定的条件下或异常的神秘中,某些新鲜的尸体有复活的可能性。但是,在历史的停尸房中的尸体,必须是绝对不会自行复活的,才具备客观历史的特征。假设尚能复活,继续表演于舞台之上,充当角色,也就是仍在变化之中,那么就与上一特征相矛盾,成了可以变更的事物,也就不是过去了的事物。因此,客观的历史规定了不可变更性,也即历史停尸房中的尸体是不会复活的。
    第三,不会增加只会减少的过去的事实。历史是过去的存在事实,这种存在事实通过储存和汇集过去历史实践过的信息来体现,诸如文字记载、语言传说、建筑、绘画之类。这些人类活动的痕迹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一条绝不会改动的规律,即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多。凡是处于不断减少之中的必然只能是不能重构的,而可以增加的则万万不可能是过去的事实,更不是客观的历史。
    第四,不是主动配合而是被动地被认知的对象物。不论历史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一种事实、一种运动、一种过程、一种信息汇聚等等,都只有通过认知主体才能重现其形象。主体是通过认知过程来重现客体形象的,在认知过程中历史作为客体不可能主动地配合主体的认知,只是被动地等待认知。主体对客体认知程度是客体重现形象的多少大小,而这取决于主体和认知过程,客体没有制约作用,否则,就不是客观的历史了。
    可见,历史是有两重性的,其中的一重性质是存在客观的历史,是历史的运动性和绝对过程性质所决定的。客观的历史是不依存于人的意识,不屈从于人的意志,独立于人的精神之外的已经发生过的客观的历史事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