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司马迁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烟台大学学报(哲社版 张大同 参加讨论

《史记》不单是一部记载事实的史书,而且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思想,这是世所公认的。但关于司马迁思想的主体倾向如何,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先对此发表意见的班固父子认为司马迁倾向于道家,也有人认为司马迁倾向于儒家,可以王鸣盛、冯班等人为代表。另外,还有认为司马迁属于杂家的。我认为,司马迁的目标是远大的,他没有囿于一家之说,而是博采各家思想,加以批判吸收,融汇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它既不是诸子百家中的任何一家,也不是各家思想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把各派学说加工改造以后吸收为自己的有机成分。所谓“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不应仅从历史编纂的角度,而且也要从学术思想的角度去理解,这也是司马迁对自己思想倾向的一个最明确的注解。
    本文仅对司马迁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综合分析。
    司马迁对儒家思想采取的是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态度。他对先秦儒家与汉代儒者不同;同是一个时期,亦有区别。下面试分别论述之。
    一、与孔子思想的关系
    司马迁对孔子非常尊崇,这首先在《史记》体例中有充分的表现:第一,把并非王侯的孔子列入世家。清人何焯认为这是由于“太史公自据素王之说”①。其次,为孔子的弟子设立合传,以表彰“孔子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第三,把“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的孔门大儒孟子、荀子单独另立《孟子荀卿列传》。第四,为汉初的孔门后学立《儒林列传》。从《孔子世家》到《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再到《儒林列传》,司马迁明晰地勾画出孔子学说发展演变的轨迹。
    另外,《史记》其它各篇也屡次记载孔子事迹。如在《十二诸侯年表》、《鲁周公世家》中两次记载孔子的出生;在《秦本纪》、《吴太伯世家》、《晋世家》、《楚世家》、《魏世家》、《伍子胥列传》中六次记载孔子相鲁;在《周本纪》、《秦本纪》、《十二诸侯年表》、《鲁周公世家》、《陈杞世家》、《卫康叔世家》、《晋世家》、《郑世家》、《燕召公世家》中九次书孔子卒。有人说:“司马迁三次书孔子相鲁,八次书孔子卒”②,实为漏误。至于在《乐书》、《封禅书》、《管蔡世家》、《老子韩非列传》等篇中记载孔子活动的踪迹之处,更是不胜杖举。司马迁把孔子看作是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以孔子的活动来确定某些史实的时间坐标,“以孔子用舍为古今礼乐盛衰升降大关纽”③。
    称孔子为“至圣”,司马迁是第一人。他在《孔子世家赞》中称“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在《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中又突出评价孔子学说影响之深远:“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司马迁在精神上受孔子的影响很大。具体分析起来,孔子思想对司马迁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立言”精神上。儒家讲“三不朽”之精神境界:“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④司马迁接受了这种观点,他说,“迁闻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功,其次立言,其次立功”⑤。立德虽属上乘,但太抽象,还需要具体的立功或立言来体现。孔子曾积极入世,遍游列国,以求参政,在现实情况不允许时,他就把“拨乱世反之正”的抱负寄于《春秋》之中,以立言的方式达到立德的目的。司马迁之修《史记》,也是“欲续周、孔之业,法《春秋》,寓褒贬,示一已之意,垂后世而为一家之言”。⑥孔子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⑦,司马迁受其影响非常深。他多次强调,之所以受刑而隐忍苟活,是“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⑧。他感叹那些“岩穴之士”,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他认为“没世无闻,古人惟耻”⑨。他们都认为道德、人格重于物质上的富贵。孔子说:“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⑩。司马迁也认为,“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认为“立名者,行之极也”(11)。所以他特别重视立言之人。
    立言著述,不外乎“载之空言”和“见之于行事”两种方式。司马迁决定学习孔子而采取后者。孔子作《春秋》,就是司马迁一心效法的楷模。他在《自序》中提到孔子有十处,以孔子《春秋》立说者也有五处。在《报任安书》所引证的发愤著述的先贤中,也突出地指出“仲尼厄而作《春秋》”。
    司马迁欲效法孔子,提出“论考之行事”的原则,也是有感于当时空言著述之风气而发。他在《十二诸侯年表序》中指出,秦汉以来,学者往往凭自己对《春秋》一书的臆断而著书立说,“儒者断其义,驰说者聘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司马迁要学孔子寄意于史事的方法,成自己的一家之言。《春秋》一书寄托了孔子褒善贬恶的良苦用心,司马迁写《史记》也并非单纯是史实的堆砌。孔子有时对历史人物发表简短的评论,《史记》的论赞受这种评论方式的影响。但《史记》中的言论又都是紧密结合史实,从大量的历史材料中抽引出来的。有时则不加任何论断,让史实说话,所以顾炎武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11)。司马迁从《春秋》得到启发,创立了“寓论于史”、“论从史出”的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