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魏晋南北朝官修书目的时代精神(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 钟瑛 参加讨论

三、官修书目的开新与主导地位的失落
    官修书目以“官修”的优越性,在各种类型的书目中理应处于主导开新的领导地位,然而在这一秩序紊乱的特定历史时期,官修书目虽然照例开创书目编制潮流,却失却了原有的主导地位,影响力反在私撰书目之下,形成了书目史上官修书目发展的第一次低谷。
    就文化环境而言,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由紊乱走向秩序、由探索走向成熟的建设性时期。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思想与学术都有了新的发展,现实图书情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汉开创的书目编纂方法,不但六类的划分与现实图书难以吻合,其序、提要的纂写,在这一特定的动荡时期,既无物力的保障,更无时间的许可。面对这些具体的现实情况,官修书目率先摆脱传统,尝试新的书目编制方法。考虑到史部图书的激剧增长、诸子之书的逐渐散亡、佛道经书的大量出现,一方面对图书的分类进行重新调整,以适应现实图书情况的四分法加附录的形式代替原有的图书六分法,一方面又对图书的评介进行简化,突出其工具性、账簿性功能。这一尝试始于魏《中经》,因其顺应潮流,为各朝官修书目相沿不改。这一时期可考的17部官修书目,除专科书目外,全部都是四部分类书目。《隋志》记载当时改革的情形:“魏氏代汉,采掇遗亡,藏在秘书中外三阁。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勗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一曰甲部,记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但录题及言,盛以缥囊,书用缃素。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辩。”佛、道经书则以附录形式收录于四部图书之后。《晋中经簿》首附佛经,梁阮孝绪《七录叙》后《古今书最》记载:“《晋中经簿》,四部书一千八百八十五部,二万九百三十五卷。其中十六卷佛经书簿少二卷,不详所载多少。”到《隋志》,这一著录方法完全定型。先列经史子集四部,后附道佛经书,成为这一时期书目编制的主要方法。魏晋官修书目开创的仅记书名卷数,“至于作者之意,无所论辩”的简明四部分类法,不再以探本求源、考辨学术为目的,而致力于对图书本身的登记与著录,以揭示与检索图书为首要任务,虽然学术品味有所降低,但书目的基本职能,工具作用却大大加强,这无疑是对传统书目功能的一次冲击,并开创了书目史上与学术性书目并行发展的账簿性书目编制的潮流。
    官修书目对书目编制从分类到著录形式的开新,虽然“秘阁以为永制”,但私撰书目却并不响应。一方面传统《七略》的分类方法影响犹在,另一方面“官修”的影响力在这一特定时期不免力所难及。成书于刘宋年间的私撰书目王俭的《七志》和梁代私撰书目阮孝绪的《七录》,从内容到形式都紧步西汉《七略》,掀起一股与官修四部书目相抗衡的复古高潮。分类上,他们将《七略》之“七”模式化、神圣化,有意忽略《七略》实乃六分图书的事实,极力宣扬“七”的形式。《七录序》谈《七志》分类:“以向、歆虽云《七略》,实有六条,故别立图谱一志,以全七限。”从而构成经典、诸子、文翰、军书、阴阳、艺术、图谱七大类别。阮孝绪的《七录》,实际上也只是五大类,即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为了达到“七”的目标,强将当时作为附录的佛经与道经图书算作二类,从而凑成七大类别。在图书著录上,他们一反官修书目简单账薄性著录方法,对与图书相关的内容进行适当阐发。《七志》评述各类图书的内容及分类意义,“作九篇(外加附录佛、道经书)条例,编乎首卷之中”(注:《隋志·大序》,中华书局1965年版,以下未见出处的引文均见《隋志》大序。),又受当时品评人物之风的影响,“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注:《隋志·大序》,中华书局1965年版,以下未见出处的引文均见《隋志》大序。)。《七录》同样“总括群书四万余卷,皆讨论研核,标判宗旨”(注:阮孝绪:《七录叙》。),对记录图书形式和内容的重要情况进行揭示,并且成就更在《七志》之上。
    在中国古代,“官方”总是代表着权威,其行为当然就是人们遵循的准则。王俭、阮孝绪的私撰书目,却置官修书目的编制方法于不顾,一味追求复古,以个人之力,在收书数量、著录方式、分类组合上别具一格,取得了完全压倒官修书目的学术成就,成为当时读书人参考使用的重要工具,影响远在官修书目之上。
    【参考文献】
    [1]汪辟疆著:《目录学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版。
    [2]乔好勤著:《中国目录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隋书·经籍志》,中华书局1965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