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北朝郊祀、宗庙制度的儒学化(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刘惠琴 参加讨论

此外,这一时期对郑学形成挑战的,还有王肃学说。由于晋武帝司马炎是王肃的外孙,王肃学说在西晋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形成对郑学的挑战,即所谓“郑王之争”。在北朝,甚至在北魏孝文帝初期,王学亦然有一定的地位。如前述孝文帝太和十三年时,禘袷制度亦然是王郑并重。但此后,郑学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终于于宣武帝景明二年禘袷制度“取郑舍王”;在郊祀制度上,至少在孝明帝熙平二年也采用了将南郊与圆丘、北郊与方丘分别看待的郑学观点。
    王肃学说的重要特征,是用道家的无为学说,改造了儒家的天道观。在政治上则主攻“无为而治”[5],强调“使王公简其富贵”、“去君贪利之心”。这些思想,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观念都有较大的差距。王郑学术之间的差别,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即学术上是王学站在纯古文学的立场反对“混淆家法”的郑学,在政治上是司马氏支持的王学反对曹氏支持的郑学[3](P66)。但具体在宗庙、郊祀制度上,王学对郑学的冲击与挑战,多少带来点标新立异的成分,为司马氏政权服务的用意也甚为明了。而北朝特别是北魏孝文帝之后,为了同东晋争正朔,自然不可能沿用王学,于是取法东汉之郑玄经学,遂成为自然之事。
    综上所述,北朝在孝文帝之后,郊祀、宗庙制度逐渐儒学化,这是北魏政权汉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结果之一,而其儒学化所采用的具体理论,是以郑玄经学为基础。这两个特点,与整个北朝儒学的发展是相一致的。
    收稿日期:1999-04-01
    【参考文献】
    [1]严耀中。北魏前期的宗教特色与政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3)。
    [2]金子修一。关于魏晋到隋唐的郊祀、宗庙制度[A].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六朝隋唐卷[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章权才。魏晋南北朝隋唐经学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4]冯天瑜。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5]龚杰。简论郑学与王学的异同[J].孔子研究。1990.(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