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陆军评价(2)
和方阵比较起来,三列阵就优越得多。首先由于三列阵中中队的设置,使罗马军团的战斗单位缩小了,不论是丘陵、山地还是敌人设置的障碍,罗马三列阵都可以以中队的形式很容易地越过。其次罗马军团分为三列,后一列的力量总是比前一列的大,当前列士兵无法抵敌时,就会有更强大的主力军来支援,被击溃的长矛兵则可从容地退到后排重新整顿队形再战。如果前两支力量都无法挡住敌人的进攻,则有老练的后备军投入战斗,这种情况在罗马并非常见,在一般情况下,前两支军队已足以挡住敌人的攻击。由此还产生了古罗马一句谚语:“事情发展到后备兵了。”意即事情发展到非常危险的地步了。 罗马三列阵比方阵优越,在马其顿战争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三列阵和方阵的较量共进行过两次,第一次是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00-前197年)中的西诺塞法拉战役,第二次是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171-前168年)期间的皮德那战役。两次战役都以罗马三列阵的胜利告终。在战斗中,罗马三列阵的优势得到充分显示,而希腊的方阵则因其弱点被击溃。 罗马的新三列阵则是随着马略的军事改革而出现的。马略军事改革使罗马传统的征兵变为募兵,公民兵变为常备军,罗马士兵的武器装备全由国家统一发给,由于装备得到统一,加上职业常备军的训练水平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旧三列阵就被马略改革后的新三列阵取代。 为了使新三列阵更加机动灵活,马略对过去的军团组织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罗马军团的正规编制正式扩大到6000人,还设置了介于军团和中队之间的编制-大队。一个罗马大队辖三个中队,这样,新三列阵就由大队来组成了。 整个罗马军团共分为10个大队,全是由国家提供装备的重装步兵。过去军团中的罗马骑兵现全部改由同盟者提供,不编入罗马正规军团。新三列阵的排列是这样的:第一线为4个罗马大队(其中每一大队辖3个中队,每一中队辖2个百人队,每一百人队100人),共2400人。第二线和第三线都是三个大队。各为1800人。整个三列阵由全军团的6000重装兵组成。新三列阵各列士兵的排列顺序和位置与旧三列阵相同。 新三列阵与旧三列阵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武器装备的变化。旧三列阵将全军团分为长矛兵、主力兵和后备兵,三列士兵使用不同的武器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不同的作用。后列的力量往往比前列大,如遇强敌进攻或进攻强敌时能持久地将战斗进行下去。但新三列阵由于没有武器装备和战斗力强弱的差异,在进攻时第二列士兵并不比第一列士兵强,如果第一列士兵轻易被击溃,那第二、三列士兵也不易把敌人击退。可见,新三列阵不利持久战,如果战斗持续下去,罗马就没有更强有力的生力军投入战斗了。当然,新三列阵中增设了大队的编制。这样,中队和大队都成为能够独立作战的战术单位,这比单纯只能调动较小的中队的旧三列阵来说,就更要机动得多了。 应该指出的是,罗马军队的作战队形从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基本的队形是三列阵或新三列阵,但每个带兵将军都可根据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对军队的部署作出不同的安排。如在防御敌人进攻时可将军队排为一列,布置在防御工事后面;还可将军队列成一个方形的队形,其中3个大队面向正面,3个大队面朝后方,其余4个大队则两两面朝两个侧面,这样就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方队,这样的队形主要用以对付敌人行动迅速的骑兵和轻步兵的攻击。此外,还可根据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将军队列为二列或四列等。如公元前358年,高卢部落中的波伊人进攻罗马,罗马任命独裁官盖约·萨尔皮喜阿前去抵抗他们时就曾使用过四列横队的战法。他先命令第一列士兵投射他们的标枪,然后马上蹲下去,又命令第二、第三和第四列的士兵依次投射他们的标枪。当所有标枪投掷完之后,全体士兵一致大声呼喊着向敌人猛扑过去,这样很快就将敌人彻底击溃。[②]“龟盾战法”也是罗马人常用的接近敌人城墙和设防工事的作战队形之一。所谓“龟盾战法”,即全体士兵排列成一个密集的方阵,前面的士兵将盾全部平举,连成一堵没有缝隙的坚固“城墙”。后面和中间的士兵则将盾高举过头,以防从上面落下来的矢石和标枪。用这样的方法向敌阵移动,减少士兵的伤亡,也是很有效的。在被敌人分割包围或遭到敌人密集标枪投射的袭击时,上述的“龟盾战法”还可变成无数小的圆阵,即以中队或大队为单位组成一个个小型“龟阵”。这样可有效地使已被击破的罗马军阵不致发生混乱和溃散。 三、罗马军队的装备和军队的纪律 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罗马的军事装备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罗马人极善吸收和改进其他民族的优秀军事成果。关于这一点著名史学家波里比阿曾说:“没有哪种人比罗马人更能毫不迟疑地采用新式样,效法他们见到的别人的优点了,这也是他们的长处之一。”[③]罗马军队先进的军事装备正是在不断适应新的作战条件和吸收改进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罗马军队的装备可以根据其用途大致分为两类:即士兵的常备装备和攻城器械。 古罗马王政时代和马略改革以前的共和时期,士兵都是从公民中征集而来的。他们必须自备武器装备。由于每个公民经济条件不同,士兵在装备方面的差异很大。骑兵和重装步兵由于装备昂贵,所以只有富裕阶层才能承担,而比较贫困的公民只能担任装备较差的轻装步兵。 重装步兵是罗马军队的主力,备有全套的步兵装备:短剑、标枪、椭圆形凸面盾和齐备的护身器具。 短剑是罗马士兵必备的作战兵器。据波里比阿和李维的看法,古罗马短剑是仿照西班牙雇佣军使用的剑改造而来的。这是一种多用途兵器,既可刺杀,也可砍杀[④]。剑的长度一般为2英尺,宽约2英寸,[⑤]杀伤力非常强,使用起来也较为灵便。重装步兵的标枪分为两种,一种是重标枪,另一种是轻标枪。重标枪是与罗马短剑同时出现的。其总长约7英尺左右,一半是金属制成的,另一半则是木头的[⑥],它具有穿透力强、容易投掷等特点。有时为了提高命中率还在标枪的木杆上绕根绳子,在投掷的霎那用力一拉,使标枪旋转着飞出去。这样的武器在短兵相接的战斗发生之前,采用齐放的形式,对敌人来说是一巨大威胁。轻标枪是一种投掷距离较远的进攻型武器。按波里比阿的话说它“像大小适中的猎矛。”[⑦]椭圆形凸面盾是罗马士兵最有力的防护器具。这种盾长约四英尺,宽有两英尺,[⑧]可以将身体的大部分遮盖住。它由木头制成,“外层表面先蒙以帆布,再蒙以小牛皮。它的上下部边缘都包上了铁边,增加它的坚固,以保护它受到从上而下的劈刺和搁在地上时受到的伤害。它上面还镶钉着一块铁的浮雕花饰,这可以把石块、投枪、以及各式沉重的投掷武器极有力的打击都挡到一旁去。”[⑨]此外,罗马重装步兵的护身器具还有头盔、胸甲、护胫等。头盔一般用金属制成,军官的头盔上插有羽毛作标志和装饰。胸甲和护胫均由皮革制成,也有用铜片或铁片制成的锁子甲。 轻装步兵的装备与重装步兵相比少得多,也轻便得多。他们的头盔不是用金属而是用皮革制成的。他们的护身器具只有圆形的盾,这种盾直径约三英尺,比重装兵的要轻得多。他们的标枪也是轻型的,这种标枪“锋口锤炼得那么犀利,出手一击中时就自然会弯过来,使敌人再也不会把它还敬过来。”[⑩]在轻装兵的武器中只有短剑是和重装步兵相同的。轻装兵的作用是迂回包抄敌人的侧翼,故装备较轻是比较适合的。 公元前2世纪末1世纪初,经过马略军事改革,罗马军队从组织形式到武器装备都发生了变化,轻装兵和骑兵完全由外族或行省居民担任。罗马公民只担负重装步兵。由于募兵制的实施,武器由国家统一发给,这样罗马三列阵各列士兵的武器得到统一:短剑和重标枪成为罗马士兵必备的进攻型武器。他们的防护武器有椭圆形凸面盾、金属头盔、金属或皮革的胸罩以及护胫等。罗马士兵武器装备的统一对罗马士兵的统一训练以及军队中新式武器的改进和普及是极为有利的。 在罗马军事史上,罗马所进行的战争绝大多数属进攻性的。这就要求罗马不仅要有很强的野战能力,而且还必须得有进攻设防城市的能力。 古罗马早期的攻城术是比较落后的,在征服意大利之前几乎没有什么攻城机械,采用得最为广泛的攻城战术是围困消耗战,即切断敌方城市与外部的联系,使之断绝一切外援,逼迫它投降。 皮洛士战争和第二次布匿战争使罗马人学会了攻城和筑城的先进技术。从此以后,设防营地和坚固城墙在罗马军队面前再也不是坚不可摧的了。到凯撒时代,罗马的攻城技术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凯撒是公认的继马其顿亚历山大之后的最杰出的攻城专家。在他的时代,每个罗马军团都配备有一支工兵部队专门从事攻城武器的安装和使用,并担任架桥、修路等后勤工作。 在共和时期,罗马军队突破敌人设防城市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撞城机击破敌人的城墙或城门;第二种是用云梯或特制的攻城木塔攻占敌人的城墙。第三种是挖掘地道进入敌人城内。 罗马的撞城机械主要是攻城槌,它由一根树干做成,悬吊在一大型支架上,使用时将攻城槌放在城墙或城门边上,数百人先向后将树干拉到一定距离然后一齐向前推进,其力量是相当大的,再加上攻城槌的顶部装有金属头,很容易将城墙或城门击破。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攻城武器,几乎所有文明民族都曾使用过它来进攻设防的城市。 罗马军队的攻城木塔犹如一座活动碉堡,它由木板做成,正面和左右两边有木板做成的墙,顶部也由厚木板做成,木板上覆盖有铁皮或兽皮,用以防火。木塔装有轮子可移动。这样的机械酷似现代战争中的装甲车。进攻时先用土填平或用木板搭在城墙外的濠沟上,然后将木塔移近城墙,木塔的高度一般和城墙一样或比城墙稍高。士兵只要站在木塔上就可居高临下向城墙上的敌人射箭、投掷标枪、石头,并可凭借木塔跃上敌人城墙。 吊箱也是罗马人常用的攻陷敌人城墙或运送士兵渡过敌人护城河的常用工具。这种工具是一巨大木箱,挂在一根长长的杠杆顶上,只要压和移动杠杆的另一头即可将士兵送到需要的地方。 罗马人很早就学会了通过挖掘地道的方法来攻陷敌人的设防城市。在公元前396年,罗马元老院任命卡米卢为独裁官进攻围困达10年之久的维爱城。卡米卢采用挖掘地道的方法进行攻击,为了使挖掘工作不致间断,卡米卢把士兵分为6个分队,每个分队轮流工作,每次工作6小时,最后终于挖好了通往城内的地道,围困10年之久的维爱城终于被攻克。[11] 到凯撒时代,罗马军队配备有专门从事挖掘地道的工兵。他们都经过特殊训练,并配备有有效的挖掘工具。在遇到平原或大石头较少的地区,罗马军队都可以采用挖掘地道的方法进行攻击。 为了掩护攻城、渡河或在野外战斗发生前远距离杀伤敌人,罗马军队还普遍使用抛石器和弹射器。所谓抛石器就是依靠弓或木板弯曲时产生的张力发射石头或铅球的机械。而弹射器则是依靠扭绞绳索或纤维等产生的扭曲力来发射箭矢或标枪的机械。杜普依认为最早研制这种原始抛射机械的是叙拉古暴君迪奥尔修斯。[12]到罗马时代,这种机械经过改进,其性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古罗马普遍使用的是一种比较小型的弹射器,这种弹射器重约25磅,能够发射长25英寸,重达1磅的标枪,弹射距离约为275码[13]。在凯撒时代,每个罗马军团均配备有约三十架这样的弹射器,每架由10人操纵。这样使罗马军队的野战和攻城能力大大增强。 森严的纪律、良好的秩序,这是衡量一支军队是否具有战斗力的重要标志。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瑞士人约米尼曾说:“行动的一致才能产生力量,秩序才能产生这种一致的情形,而纪律就是秩序的基础,若是没有纪律和秩序,则决不可能有战胜的希望。”[14] 为了保持良好的军纪,罗马实行严明的奖惩制度。对战功卓著的士兵给予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在公民大会上给予表彰、增加薪饷、多分战利品、提升官职、颁发荣誉奖章等。对在战斗中第一个登上敌人城墙、壁垒、军舰等的战士,或是在激战中拯救了战友的战士,则奖以花冠,这是一项崇高的荣誉。另外,胜利的统帅如在一次战役中歼敌5000以上,且有开疆拓土之功,则由元老院决定授予月桂冠,并举行凯旋式,这是给予将军的最高奖励。 与此相应,罗马军队的惩罚手段却是异常严酷的,其严酷程度有时令人咋舌。在罗马军队中,任何违背命令的行动都是不允许的,不管这种行动的动机和结果如何,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如在公元前340年的拉丁战争中,罗马执政官曼里乌斯之子就是因为违反统帅的禁令,在侦察中同敌军指挥官单独决斗而被处死的。罗马军法规定,凡是违反军令,临阵脱逃和表现怯懦者,都要在战士队列前受到鞭挞,然后砍头示众。如果是整个部队在战斗中胆怯溃逃,则采取严酷的所谓“什一抽杀律。”即将战败或溃逃的罗马军团士兵排成一排并从中抽出十分之一处死。此外,哨兵站岗时睡觉则要被押解到军事法庭受审并用石头或木棍殴打至死。对较轻微的过错也要给予处罚,如鞭笞、降薪、降职、服苦役以及剥夺公民权等。 合理的军事组织,先进的作战队形,优良的军事装备和严明的纪律造就了一支强大的罗马陆军。正是依靠这支军队,罗马国家东征西伐,征服了古代地中海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并奠定了后来罗马帝国繁荣和强盛的基础。 注释: ①《Rome:It‘s rise and faLL》Myers P53 Boston U.S.A ②阿庇安《罗马史》上卷第55页,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③波里比阿《罗马史》卷六,选自东北师大编《古代罗马史》第二册第110页 ④波里比阿《罗马史》卷六,选自东北师大编《古代罗马史》第二册第107页 ⑤T·N·杜普依《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第2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 ⑥同⑤第23页 ⑦波里比阿《罗马史》卷六,选自东北师大编《古代罗马史》第二册第107页 ⑧T·N·杜普依《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第2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 ⑨波里比阿《罗马史》卷六,选自东北师大编《古代罗马史》第二册第107页 ⑩同⑨ [11]李维《罗马史》,选自《外国史学名著选》合订本上册商务印书馆1986 [12]T·N·杜普依《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第3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 [13]同[12]第40页 [14]安东·享利·约米尼《战争艺术》第40-41页。战士出版社1981.^NU1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