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国民政府在珍珠港事件前不对日宣战原因辨析(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陈国文 参加讨论


    国民政府迟迟不宣战的又一主因是对国内政局状况的认识。综观抗战全面爆发前的中国,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一个分裂的国民党统治下的分裂的中国。为此,蒋介石在1931年11月顾维钧就职外长仪式上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13]后来在《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演讲中进一步作了详细论述:他首先认为中国对日抵抗的条件“一点也没有”完备,“不仅是在物质上和实力上没有具备,就在我的思想上、精神上也没统一”。换言之,蒋认为中国实在还没有足够的条件和力量来同日本从事全面的战争;蒋接着解释说,“安内是攘外的唯一前提与必要的准备工作。我们现在一定要求内部真正统一和安定,然后才能抵御外侮。只要国内真能统一安定,集中力量,攘外就有绝对的把握,一定可以消灭侵略我们的任何强敌。”因此他断言:“现在御侮救国、复兴民族唯一要道,就是先求国内的和平、安定、统一、集中。”由此看来,蒋介石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即对日只能妥协,不可开战,开战就要亡国,不正式开战尚可保全。对日妥协是为了达到安内的目的,内部安定了,攘外就有把握,民族就可以复兴。为此,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12月9 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前,蒋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借口,对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围剿”,制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共高潮,继续执行其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策。
    以对国家分裂状况的认识为基础,国民政府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政策,落实到“九一八”事件问题上来时,就是蒋介石在1934年12月发表的《敌乎?友乎?》一文中继《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所更清楚表述的“不绝交、不宣战、不讲和、不订约”的“四不”方针。“攘外必先安内”也落实到后来的一系列事件上。在这些事件中,国民政府一般作有限的抵抗,之后后撤,其目的是为了避免更大规模的战争。再之后寻求妥协的办法。这些办法一般是以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不签订正式的割地和约为原则,让代表地方的领导人签字出卖国家利益,换取暂时的和平与安宁。这些事件及其相关协定是:“一二八”事变及《淞沪停战协定》;1933年的长城抗战及《塘沽协定》,此次抗战之初,蒋介石曾调嫡系3个师北上参加作战;1935 年华北危急局势及《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
    我们还不可忽视的一个文件是1931年9月28 日国民党中央所发布的《告全国学生书》。这个文件是从国内状况来回答为什么不能宣战的情况下发布的。它辩护说:“近世之战,非犹夫历史之驱士卒以相搏矣!非以全国水陆交通集中于政府权力指挥之下而指挥之,则不能战;非以全国之经济集中于政府权力指挥之下而指挥之,则不能战;非以全国人民平日所享受之自由生命集中于政府权力指挥之下而指挥之,则不能战。……夫宣战问题,可战而不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之也;不可战而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备战未毕,而轻于一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备战完毕,而不敢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14]
    综上来看,国民政府对日不采取宣战形式是基于日本未宣战,对中、日及其英美关系、国家分裂的认识作出的决策。国民政府错误之处在于,不应把中国的命运寄托在列强身上,也不应在日军侵略面前仍然执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策。须知,勇于抵抗和消灭一切入侵之敌,才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之道!
    收稿日期:2000-03-31
    【参考文献】
    [1]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田琪之译。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9.P2.
    [2](日)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6册)[M]. 台北:台湾中央日报社,1975.P206.
    [3]蒋纬国。 抗日战争指导[ 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9.P221,427,86,324.
    [4](日)服部卓四郎著、张玉祥等译。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P3,16,64,67.
    [5]台湾中央党史研究会。革命文献[C ]. 台北:第 35 辑,P1293-1294,第36辑,P1571.
    [6]东北问题成世界对日问题[N].天津大公报,1932-02-05.
    [7]中国今后之外交纲领[N].天津大公报,1932-12-07.
    [8]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Z].北京:中华书局,第4分册P92.第2分册P201,216,317,592.第5分册P49.
    [9]董显光。蒋总统传(中册)[Z].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P216.
    [10]程栋等。旧中国大博览(下册)(1900~1949)[M].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P1218.
    [11]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日问题专门委员会报告的补充说明[J].中央党务日刊,1931(40)。
    [12]反蒋运动史[M].广州: 中国青年军人出版社, 1934 .P569,570.
    [13]一周间国内外大事述评[J].国闻周报,8(48)。
    [14]国民党中央。告全国学生书[N].天津大公报,1931 -09-2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