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的对日谋略(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近代史研究》 杨天石 参加讨论

1934年,蒋介石以图表形式制订过一份《救国方略》(注:蒋介石日记(原稿本),1934年卷首。),分“安内”与“攘外”两部分,其“攘外”部分如下:
    ┌联络美俄┐┌以英制俄
    │││
    攘外〈 〉 对日〈 先日后俄
    │││
    └厚交英意┘└以美制日
    从上表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之后,对日已经成了蒋介石外交策略的核心,也是其攘外的惟一内容。为了对日,他在国际上广交朋友,联络友邦,借以制衡日本。对此,日方曾一再表示不满和抗议。1934年 4月,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部长天羽英二声明:“如果中国采取利用其他国家排斥日本”,“或者采取以夷制夷的排外政策,日本就不得不加以反对”。(注:《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 157页。)日本外相广田弘毅也认为,中国企图“利用外国的影响来束缚日本的双手”(注: ForeignRelations of United States,Japan,1931-1941,Vol.1,p.230.),于1935年10月,向中国驻日大使蒋作宾提出,中国须绝对放弃“以夷制夷”政策(注:《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3,第230页。)。这些都说明,蒋介石这一时期的外交策略打中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痛处。
    从“安内”为重到“攘外”为重
    30年代,中国危机重重,蒋介石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尖锐、最突出的是日本的侵华威胁和中共的“红色割据”。蒋介石在二者之间,常常感到焦头烂额,应付为难。1931年秋,蒋介石对江西苏区实行第三次围剿,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部分军队抽调北上,“围歼之功,亏于一篑”(注:《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2,第203页。),使蒋介石极感惋惜。此外,还有各地割据或半割据的地方实力派,如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华北冯玉祥,山东韩复榘,山西阎锡山,陕西杨虎城,西北孙殿英,新疆盛世才等,都使蒋介石悬心吊胆,难以安枕。(注:蒋介石1934年1月28 日日记(原稿本)云:“宁夏孙匪,新疆盛阀,必为国家大患。”又1934年2月17 日日记云:“西北孙匪,广西李、白,粤陈,鲁韩,晋阎,陕杨诸人,亦为边藩之第二,可不慎乎?”)怎样处理安内和攘外的关系,尖锐地摆到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面前。
    蒋介石以图表形式制订的《救国方略》,其“安内”部分如下:
    ┌信赏必罚
    │选贤任能
    ┌剿匪运动│振作士气
    │└巩固民心
    │
    安内│五族联邦
    │
    │┌改良中央
    ││建设东南
    └统一运动│怀柔华北
    └平定两广
    从上表可以看出,蒋介石的“安内”所要解决的问题分三方面:(1)以武力剿灭中共。这是蒋介石的兴奋中心, 所以列了“信赏必罚”等四条措施,期于收到实效。(2)组成汉、满、蒙、回、 藏五族联邦。30年代,中国边疆处于多事之秋。东北溥仪“称帝”,内蒙古德王勾结日本,新疆苏联渗透,西藏英国觊觎。这些使蒋介石感到,几年之后有可能“尽失边疆”(注:蒋介石日记(原稿本),1934年5月6日。)。因此,蒋介石有过“以民族平等为原则,组织五族联邦制度”的想法(注:蒋介石日记(原稿本),1934年3月7日。),也曾准备于十年内在满、蒙、藏等地进行“自治试验”。(3 )解决和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实现国家统一。为此,蒋介石认为首先要“改良中央”、“建设东南”,在此基础上,对华北派“怀柔”,对两广派以武力平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