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构的方法和逻辑(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 叶险明 参加讨论

以上笔者粗略地阐述了马克思和黑格尔各自对“世界历史”范畴所作的规定。在其方法论功能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位思想家各自对“世界历史”范畴所作的规定有四个方面的近似点: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人类社会历史纵横联系的整体性及其发展过程;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资本生产方式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人类不断实现和追求的特定目标--自由和解放。
    为了不致于使人们对笔者的上述比较产生误解,在这里有必要对以下两点加以说明。其一,上述方法论功能的近似之处,只能说明在逻辑上为什么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的思想来源,抑或说,只能在逻辑上断定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系统的批判与继承关系,而不能进一步说明这种特定的批判与继承关系本身。其二,上述近似之点丝毫没有抹煞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之间所存在着的本质上的差别,即便上述近似之点本身也包含着明显的差别。
    2.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否受“欧洲中心论”的束缚?
    目前学术界有不少人虽然也一般地承认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直接、重要的思想来源,但由于缺乏对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批判与继承关系作具体、深入的考察,故而产生了种种误解。例如,在他们看来,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欧洲中心论”,这就不能不影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换言之,马克思在继承或汲取黑格尔学说中合理因素的同时,又深受其“欧洲中心论”(注:在西方所谓“中心论”有多种形式,如“西欧中心论”、“欧美中心论”,以及以欧洲某一民族为主体的“中心论”等等。为了便于研究,笔者统称为“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1)从批判的历史角度上看,批判与继承是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的。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中合理因素继承的本身,就内在地包含着他对黑格尔整个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批判,从而也内在地包含着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中的“欧洲中心论”倾向的批判。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在他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德国中心论”和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们的“世界主义”的深刻剖析上。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的批判”者们带有浓厚的“德国中心论”色彩的历史观,作了深刻的剖析:“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如果批判的预言正确无误,那末任何一个民族都永远不会优越于其他民族,因为所有的欧洲文明民族--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现在都在‘批判自己和其他民族’并‘能认识普遍颓废的原因’。最后,硬说‘批判’、‘认识’即精神的活动能提供精神的优势,其实只是一种词句上的同义反复;而踌躇满志地把自己摆在各民族之上并期待着各民族匍匐于自己脚下乞求指点迷径的批判,正是通过这种漫画般的、基督教德意志的唯心主义,证明它依然深深地陷在德国民族性的泥坑里。”(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94-195页。)
    在马克思的那个时代,“世界主义”已成为“欧洲中心论”的同义语。因此,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必然在逻辑上导致对“世界主义”的批判。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专门对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海尔曼·泽米希的一篇题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文章所宣扬的“世界主义”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说:“这篇文章使我们再一次认清,德国人的虚假的普遍主义和世界主义是以多么狭隘的民族世界观为基础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54页。)马克思接下来指出:“德国人以极其自满的情绪把这个虚无缥缈的王国、‘人的本质’的王国同其他民族对立起来……他们在一切领域都把自己的幻想看成是他们对其他民族的活动所下的最高判决,因为他们到处都只能是观察者和监视者,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对全世界进行审判……这种傲慢的和无限的民族妄自尊大是同极卑贱的、商人的和小手工业者的活动相符合的。如果民族的狭隘性一般是令人厌恶的,那末在德国,这种狭隘性就更加令人作呕,因为在这里它同认为德国人超越民族狭隘性和一切现实利益之上的幻想结合在一起,反对那些公开承认自己的民族狭隘性和承认以现实利益为基础的民族。不过,在各国人民那里,现在只有资产者及其著作家中间才可以看到民族保守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55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还尖锐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布鲁诺的“德国中心论”。他指责布鲁诺研究18世纪史是以“任意的虚构和文学胡诌为根据”,指出:“这些唱高调的、爱吹嘘的思想贩子们以为他们无限地凌驾于任何民族偏见之上,其实他们比梦想德国统一的啤酒店的庸人带有更多的民族局限性。他们不承认其他民族的事件是历史的。”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6-47页。)
    可见,马克思继承或汲取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合理因素,是不可能脱离开对“欧洲中心论”的表现形态的批判的。并且,由于青年黑格尔派和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把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欧洲中心论”的倾向或因素加以发挥和扩大化,因此,马克思对其所作的批判,实际上也就是在逻辑上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欧洲中心论”或“日耳曼中心论”倾向的批判。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