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德国1945年前政治与经济不同步发展原因探析(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历史》 吴友法 参加讨论

从根本上说,德国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是封建意识的反映,是普鲁士精神的体现,与自由民主是格格不入的,因而它是构成容克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基础,也是阻碍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障碍。
    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也是德国对外扩张的霸权主义的基础,这是德国在20世纪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军国主义崇尚武力和战争。从近代以来,德国一直想通过武力使德意志成为强大的国家。德意志极端民族主义精神又助长了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欲望。极端民族主义是植根于种族主义的肥沃土壤之中。德意志人是人类最优秀的民族的种族主义思想在德国广为流传。种族主义思想很容易产生极端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在种族主义者看来,优秀的德意志民族领土狭小,“需要不断地扩大国境,以便安置剩余人口。”“新土地只靠牺牲已占有这些土地的人来获得,也就是说,通过征服来获得。因此,战争与征服是产生于需要的法则”。(注: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册,第420页。)从这一理论出发,俾斯麦制订了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威廉二世为了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制定了称霸世界的“世界政策”,并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从这一谬论出发,希特勒泡制了“生存空间”论,叫嚷要占领斯拉夫人等所谓弱等民族的领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对外侵略方面,客克资产阶级的德帝国主义比起其他帝国主义更具侵略性和贪婪性,法西斯的第三帝国更是穷凶极恶。这一方面是德国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所趋使,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德国自身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所使然。
    
    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处于滞后的情况下,德国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在20世纪初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在魏玛共和国也有过辉煌的发展时期,从1924年开始出现“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史中最壮观的一次经济复兴”;(注:科佩尔·S·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97页。)在第三帝国整体上(虽然不平衡)也得到了发展,1937年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比重中占11%,超过了英、法(英国为10%,法国为5%),(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统计集(1948-1960)》,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年版,第2页。)又跃居世界第二位。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如前所述,1848年革命虽然没有成功,但还是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加快农村改革的步伐,促使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俾斯麦、威廉二世在经济体制上顺应了世界工业革命这一历史趋势,建立了基本上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克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俾斯麦在完成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大业之后,“让资产阶级有自由活动的余地”,“继续在清除阻挡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障碍”;(注:弗兰茨·梅林:《中世纪末期以来的德国史》,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210页。)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利用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各邦的货币,统一了各邦的经济制度,统一了全国的法律,实行了保护关税政策,并统一了全国的铁路管理,扩大了交通事业。这些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威廉二世是一位乐于与资本家交朋友的“摩登国王”,在经济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是伟大的,在追求政治上的要求受阻后,“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迅速发展经济生活上”。(注: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第89页。)然而,在政治上却十分渺小,慑于同容克贵族相抗衡,放弃对自由、民主的追求,甘愿让容克贵族独掌军政大权。俾斯麦等统治者深知这一点,认为“只要能保证资产阶级的利润不断增加,资产阶级是很愿意放弃他们在政权方面的要求的。”(注:弗兰茨·梅林:《中世纪末期以来的德国史》,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197页。)当然,容克贵族在经济上也追求与资产阶级利益的一致,赞成和支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封建政治体制和势力的支持和卵翼下成长起来的。
    政治上层建筑革命不是制约或促进经济发展的唯一的因素,还有其他多种原因。其中,经济技术革命这一生产力因素不可忽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形式,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斗争、政治革命或变革,而这一切又是受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因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又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社会形态更替、政治革命或变革的物质基础。因此,生产力是历史发展动力的最终推动力。在强调阶级斗争、政治革命是历史发展动力的同时,如果看不到经济革命、科学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等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同样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态度。
    因此,推动经济发展和历史前进的不仅仅只是政治革命和政治权力,经济革命和经济权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没有法国彻底,政治上也较法国保守,但英国进行了以工业革命为主的深刻经济社会革命,对社会经济进行了深刻的改造,资本主义发展比法国快。然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也不是在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而是从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工业生产才出现空前的繁荣。德国没有经过像英国和法国那样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容克资产阶级取得完全统治地位后,在政治上也没有进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变革,然而德国却有着比英国和法国更彻底更广泛的技术革命和经济革命,这是德国经济后来居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德国工业革命较之英法起步晚,为了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从一开始就注重科学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一方面十分注意学习英、法、比、瑞士等国先进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德国人民有一种坚韧不拔的顽强奋斗和彻底探索的精神,在借鉴和模仿他人科技成果基础上,不断进行发明和创造,科技发明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成为欧洲最发达的科技先进国家。德国在发展工业的时候,一方面注意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旧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还特别重视开拓新生产技术和新兴工业,并且新兴工业从一开始就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工业化的技术革命使德国工业突飞猛进,电力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十分发达。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采用了英国人发明的托马斯--吉尔克里斯碱性转炉炼钢法,使钢铁生产节节上升,很快超过了英国,跃居欧洲之冠。钢铁工业的发展带动了铁路、船舶、军工等整个工业的飞跃。正如凯恩斯所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依靠血和铁建立起来的,不如说是依靠煤和铁建立起来的。”(注:埃德温·哈特里奇:《第四帝国》,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技术革命又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首先改变了工农业比例。由于工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多,使德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其次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就是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快,也就是说,新形式的资本愈来愈多地转入制造生产资料的社会经济部门。因而,这一部门必然比制造消费品的那个部门增长得快”。(注:《列宁全集》第2卷,第122页。)这一转变一般是在资本主义高级阶段才出现的,英法等国也只是在工业革命后期才完成,而德国在此之前就已完成,将工业生产重心从消费资料生产转向生产资料生产,因而轻重工业比例改变,加重了重工业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垄断程度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高。
    德国对旧工业的改造和新兴工业领域的开拓并得到发展,关键的因素是注重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科技发明与创造是与扎实的基础理论研究分不开的。德国在科研方面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允许学者们在学术上自由发表意见,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完全独立于政治和宗教之外,不受其干扰。这种学术上的自由探讨和重视、尊重知识的环境,使德国出现不少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如物理学领域出现了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另外,在数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领域也是人材辈出、硕果累累。在1933年以前,德国的科学一直处在世界的前沿。在世界45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德国人就占10人;40名化学奖获得者中,德国人占16人。大量研究成果和科学发明发现,对德国工业现代化起着重大促进作用。
    科技人才的大量涌现,得益于重视教育事业。德国的教育十分发达,尤其是普及教育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十分发达。法国科学家帕舍尔认为,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是在“科学上失败了”。他说:“德国增设大学,在大学之间培植有益的竞争心理,对大学教授和博士很尊敬并给予荣誉,设立宽敞的实验室,并具有精良的实验仪器。而法国则只顾革命,沉醉于理想政体的无益争论之中,对高等教育的设施也只是给以偶尔的注意。”(注:日本世界教育史研究会编:《六国技术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36页。)这种分析是很有见地的。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是由于敌不过以西门子、克虏伯发明创造的钢炮武装起来的普鲁士军队。这一重视教育的传统在德国一直被沿袭下来。
    除了有雄厚的科学技术力量和重视教育外,魏玛共和国经济的复兴和繁荣也与国际资本的扶助和实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有关。1924年,德国接受《道威斯计划》,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解决了德国经济恢复工作中资金奇缺的燃眉之急。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整个工业的发展。
    威廉第二帝国和希特勒第三帝国工业的发展还与军国主义扩张政策的刺激有关。谋求世界霸权,没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做后盾是不行的。在军国主义、霸权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在德国得到优先发展。在军火工业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关的冶金、燃料、机械、电力和化学工业等部门都得以优先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工业生产。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种新的制度或政权的建立,如果没有彻底摧毁旧制度和旧政权政治结构,就不可避免地留有旧制度和旧政权的痕迹,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也不可避免地留有旧的思想残余。即使旧制度和旧政权被彻底摧毁了,旧的思想和意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会以不同形式存在下去。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进行政治方面的自我完善,不断扬弃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因素,使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总是相对处在同步发展的平衡状态。1945年前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与经济的不同步协调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政治改革不彻底,德国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未能产生促进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没有逐渐达到与经济的同步发展,因而最终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障碍,使德国历史出现大倒退,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